张建国 韩晴
摘 要: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1860年,凝聚着中国人民无限的智慧和血汗的圆明园惨遭大劫难,从此,圆明园的废墟成为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成为中国近代“国耻”的标志和爱国教育的基地,新时代如何提升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圆明园景区绩效的内涵出发,分析圆明园景区绩效存在的不足,然后从圆明园景区的价值挖掘、价值共创和价值传播三个维度提出圆明园景区绩效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圆明园;景区绩效;价值挖掘;价值共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31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1860年,惨遭英法联军野蛮的劫掠焚毁后沦为一片废墟。1988年,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成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的纪念遗址。2019年的圆明园公园游客呈现增长态势,单日最高客流量接近5万人次,但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日最大的承载量7万人次还有较大差距。同为皇家园林的颐和园,2019年开始频繁采取相应的限流措施,包括停止售票或暂缓售票,还将“瞬时最大承载量”由2015年的8万人分别下调至5万人。相比之下,圆明园仅水域面积就相当于一个颐和园,显然,圆明园客流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1 圆明园景区绩效的内涵
圆明园作为我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在国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座皇家园林,她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圆明园管理处研究院的张孟增、张志国将其价值归纳为爱国教育、文化交流、科考研究、游览休憩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圆明园景区绩效的内涵。
圆明园残存的遗址,时刻倾诉着近代中国遭受帝国列强侵略的耻辱,回忆圆明园辉煌的历史和惨痛的遭遇,可以启发国人增强“记忆责任”,在新时代的征途中,牢记初心和使命,永远不再重演落后挨打的惨痛悲剧。以史为鉴,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圆明园景区绩效首先应体现在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上。
圆明园作为世界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曾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游乐园之一,整个优雅的园林处处人工,又好似自然之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游览休憩的好去处。那里的清幽雅致和潺潺流水,带给游客怡然自得之乐。因此,圆明园游览休憩的功能是景区绩效的主要构成部分。
圆明园曾集中了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园林建筑艺术的荟萃之地。其西洋楼景观是由西方传教士规划设计建造的具有巴洛克风格建筑,见证了清朝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彰显和合之美。
圆明园遗址公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土木建筑的代表性工程,其精湛的造园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现代园林建设、城市绿化美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物科考、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2 圆明园景区绩效存在的不足
2.1 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不足
调研发现,圆明园景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不足。圆明园游客中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五分之一,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满意度不到70%,表示愿意再次来接受爱国教育的游客更是不到15%。从爱国教育功能的实现来看,西洋楼景区是得到游客最多认同的,其他景区如含经堂遗址、九州景区游客难以切实理解,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圆明园景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之处有待加强。景区内各景点缺少圆明园原貌图片及其说明,这样就不能与如今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形成对照,因此也就缺少了由于对照而产生的爱国教育的强烈效果。另外,景区在采用多媒体,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播放教育宣传片和影片,以及现场开展的爱国教育活动等方面做得不够,观众缺少感官刺激,影响了游客爱国教育的体验质量。
其次,景区内的讲解员人数有限,也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无法详尽地介绍和回答游客的问题。景区工作人员有义务在圆明园与游客之间充当好有效沟通的纽带,择取具有爱国教育的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游客穿越时空之门、讲述蕴含其中的故事,在无形中就会增加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这样才能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2 景区科考研究和文化交流不足
圆明园集东西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园林建筑艺术的荟萃之地,同时也是百科全书式东方博物馆。虽然圆明园如今残垣断壁,但是其每一处景点的信息都清楚地记录在册,只有科学阐释圆明园遗址,游客才能读懂圆明园,才会为圆明沧桑而感慨,才会为历史辉煌而自豪。因此,科考研究是圓明园爱国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的动力。目前,开展圆明园学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对遗址考古研究的学者较少,相关文献资料也不丰富。
北京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圆明园遗产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西文化交流,不仅可以推进圆明园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圆明园遗产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的窗口,而且可以增强圆明园爱国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目前,在国内外开展圆明园文化巡展的活动相对较少,缺乏交流和互鉴。
运用科考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这方面,圆明园景区的科考研究和文化交流还亟须加强。
2.3 景区游览休憩的吸引力不足
目前,圆明园部分景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建筑设施和基础设备比较陈旧,部分景点采用固定的展出内容,表现形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图文加实物的展示,缺乏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如3D动画等,导致了遗址可读性和观赏性未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景区内未设有存包处、休息座椅间隔较远、游客饮食问题,园内对于特殊人群及高龄群体缺乏关注,以及安保等细节有待完善。
3 圆明园景区绩效提升策略
圆明园景区绩效在于其爱国教育、文化交流、科考研究、游览休憩价值是否得到游客的广泛认可。根据营销理论,可以从价值挖掘、价值共创和价值传播三个方面来提升绩效。
3.1 深入开展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挖掘
圆明园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既有中国皇家园林的美学境界,又有以史为鉴和奋发图强的教育意义,更是人类历史文化交流互鉴的载体。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圆明园精湛的造园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不仅对现代园林建设、城市绿化美化方面提供参考借鉴价值,而且对科研人员具有文物科考研究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圆明园的沧桑巨变的历史,来增强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昂扬斗志以及呼吁世人珍惜人类文明成果的爱国教育价值。
深入开展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挖掘工作,需要加强圆明园研究院的各项建设,形成一支学科全面、研究力量雄厚的研究队伍。从多侧面、多层次地挖掘历史资料和其所蕴涵的精神内涵,论证圆明园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对文物、历史资料做出新的诠释,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提升游客的参观质量和受教育的效果,高质量地保护和利用圆明园的文化遗产。
3.2 科学进行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共创
圆明园是遗址公园,有很多残迹需要保留,特别是石构件组成的西洋楼景区,而有些木结构的景点,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则可以复原。这样既体现圆明园历史的真实性,要实现了圆明园作为公园的作用;这样一边是残迹,另一边是当时皇家园林的辉煌和豪华,通过对比来提升游客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科学进行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共创,需要研究人员和游客的共同参与,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样才能既做好了遗产保护,又能起到一个公园的作用,增加游客的获得感。比如,圆明园面积较大,景点分散,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指示牌可以广泛听取游客意见;可以依托圆明园独特的四季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受游客喜欢的四季文化活动品牌,将游客感受爱国主义教育与游览休憩相融合来提升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另外,也需要积极主动与行政机关、街道社区、学校部队、社会团体等各方沟通联系,建立共建共享关系,提供“订单式”的爱国教育主题活动,提升圆明园遗址公司的价值。
3.3 有效开展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传播
调研发现,目前北京市民对圆明园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层面。对圆明园遗址公园价值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讲好圆明园故事,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圆明园在首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使圆明园遗产成为世界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有效开展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价值传播,需要创新传播方式。
首先,以展品展项为依托,利用先进科技提升观众参观效果。如从基地文物的陈列方式上进行改进,善于吸收借鉴现代化科技成果,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展品展陈中去,提高展品展项的科技含量,以达到令游客愉悦的视觉、听觉效果。
其次,开展系列特色活动,精心打造圆明园爱国教育品牌。比如举办以圆明园及相关历史题材为主题的大赛,邀请社会各界创作富有圆明园文化内涵及底蕴的AR、VR相关原创内容和展示作品。另外,将每年10月定为圆明园爱国教育月,讲述圆明园的故事,推动爱国教育形成声势、掀起高潮,逐步打造成圆明园爱国教育品牌。
參考文献
[1]孙钰涵,吴承忠.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理论界,2017,(6):82-87.
[2]张孟增,张志国.从遗产价值看圆明园大遗址保护利用[J].城乡建设,2019,(13):34-36.
[3]朱桂莲.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发挥的现实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44-145.
[4]杨玥.从圆明园变迁看中西文化交流[J].理论界,2011,(8):188-189.
[5]杨艳梅,王洪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科协论坛,2018,(3).
[6]王灿炽.珍视历史遗迹——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与整修的建议[J].北京观察,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