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边驿站,探索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结

2021-03-24 05:49
睿士 2021年3期
关键词:驿站建筑师人会

漫步在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岸边,目之所及都是尚未开发、充满野性的自然风光,很难想象这里将要建设起多个公共艺术驿站。但如果将目光投向海口湾的滨水区域,看到即将落成的“云洞图书馆”,江东新区海岸线的未来图景似乎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未来一年里,多位享誉国际的海内外建筑师将要沿着32公里的蜿蜒海岸线,建设16座功能各异的公共艺术驿站。早在疫情开始之前,著名艺术策划人翁菱就接到了海口市政府的邀请,着手于“海口·海边的驿站”这一公共艺术项目的规划。疫情的袭来暂时打断了项目的进展,但另一方面,这也让翁菱的团队意识到了公众对于公共艺术的需求和渴望。为海口打造一道独属于它的艺术风景线,似乎变得更加必要,“在疫情肆虐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应该考虑回归人与自然的精神关联,因为大自然已经给予我们警醒”。

“自然·共生·未来”是翁菱团队为这个项目定下的主题。在朱小地、马岩松这两位参与驿站设计的建筑师看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海边的驿站”这个公共艺术项目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平衡驿站中的功能性和艺术性则是建筑师们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朱小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总建筑师

专访朱小地

有趣的设计是从有趣的提问开始的

Q:“海边的驿站”对海口意味着什么?

A:海南迎来了一个几十年难遇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让海南重新回到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城市的角色。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城市研究专家萨斯基娅·萨森有一句名言:如果城市不发展,它将很快被遗忘。如果海南长期处于一个沉闷的状态,没有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或者定位,肯定就会慢慢地没有机会参与国际对话。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是,如何在海南岛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擦亮我们的眼睛去看这个岛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不可以仅仅把在一二线城市或者其他国家已经成功的东西引进过来,那可能有积极作用,但肯定没有引领作用。

Q: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A:海南岛首先是一个岛屿,所以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怎么和自然对话。我们和自然相处真正的态度应该是“平等”,我们人类是依托于现有的自然环境才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海南和大陆的城市在历史发展上还是有一些不同,如果我们给它一个宫殿式的东西,来改变这里居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阶段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和这个岛屿是平等共生之后,应该怎么(用建筑)去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个项目不止是空间维度的对话,更是历史维度的对话。比如西方的一个概念是“垂直森林”,但放到海南来就是不合适的。海南岛植被这么丰富,需要我们做(绿化)这件事吗?我们思想上有了这样的变化,在行动上还是要找到一条新的路径才能解决。当然这条路是不好找的,如果它很容易就能找到的话,就变成了一个形式的复制。它需要建筑师通过长时间的思考给这个项目独一无二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对“自然”的思考。我一直在这条路上思考,但是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答案。也可能我没办法找到一个很好的答案,因为这就是一个实验,失败有时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并不是把一群大师凑在一起就一定能做好。

Q:你觉得“海边的驿站”应该更偏向功能性还是艺术性?

A:我一直在做一些和艺术相关的项目,我觉得这次的难度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功能概念,并不一定是一个图书馆、美术馆或者音乐厅。越是这样空泛的项目,就越难落地。另一方面,当一个建筑真正有了艺术性的时候,就会有新的功能出现。这个功能不一定是我们规定的,甚至可以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做过几个草案,想要把街头艺术、文化放进驿站的设计里,我觉得中国的公共空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仅是规模和质量上不够,也没有起到发展公共艺术(比如年轻人喜欢的街舞、涂鸦)的作用。我想可能可以在海南发展这样的空间,当然这还涉及城市管理、本地市民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这些问题。我觉得一个有趣的设计是从一个有趣的提问开始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点,去理解公众的情绪。

马岩松中国著名建筑师,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专访马岩松

我想让大家看到有戏剧感的自然

Q:“云洞图书馆”会是最先完工的建筑之一,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A:这个建筑叫云洞是因为它里面有很多洞,我觉得很像是一朵漂浮在水边的云。云洞图书馆坐落在世纪公园,这里有一个海天交接的景色,本身已经很漂亮了。如果在这里做一个建筑,我想提供一个我的角度,让大家从我的角度去看這个虽然很漂亮、但是又有些司空见惯的风景。我想让大家在云洞图书馆里能看到的自然是有戏剧感的,是有情绪的,是有我个人对天、海和光线的解读的。这个建筑的英文名叫Worn hole,虫洞,有另一个时空的意思。我觉得如果这个小建筑能创造另一个时空,也许就能把人带离现实。

Q:这次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A:这个建筑语言是我经常用的语言,我喜欢这种非常有机的、混沌的空间,天花板、地面和墙都不分的状态。我们平时看很多东西、材料,都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定义,会想到它以前代表一种怎样的文化。当一个建筑非常抽象,抽象到只剩下空间的时候,这些文化符号就都没有了。在这样的状态里,人会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空间;只有进入到这种陌生的空间,不同的时空才能出现。在这样的空间里,没有人会说教,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个建筑是什么意思,但是人会感觉到一些东西——人会对自己的内心敏感。

Q:你这次是怎么把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功能性相结合的呢?

A:我一开始就大概知道自己想做一个图书馆,我对图书馆的看法是,它不完全是一个功能性的,大家去这里是为了一个感觉。也许有的人在这里待了一小时,只看了十分钟的书,但是他感觉到了一些别的东西,那也是很好的。我设计过一个音乐厅,外形是一片一片的花瓣状,很浪漫,整个墙可以360度投影——投成大海、群山。你进一个音乐厅,就好像换了一个环境,我觉得这就是空间的魅力。它配合着音乐,可以让你的整个感官变得完整。

功能上的东西是为了公共服务,但我们的艺术和设计是为了把人带到他想象不到的地方,而不是仅仅提供他们需要的。在我看来,小建筑带着大批判,现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是特别现实的,都是实用主义的,没办法谈理想。中国城市化从开始到今天,基本是复制西方的模式,这个到什么时候是个转折呢?肯定是需要你用自己的文化和野心、梦想来改变。

猜你喜欢
驿站建筑师人会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早餐吃够 人会更瘦
小小建筑师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为什么有的人会说梦话
囫囵吞枣
猴子建筑师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