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兰 金可扬 李思琴 郭茜 钱慧莹
[摘 要]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其职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发展与国家教育事业。笔者通过对H师范学院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师爱意识淡薄、教学态度不够严谨、职业行为欠缺规范等因素嚴重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职业责任感满意度。为此,高校要通过科学利用网络载体,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培育搭建平台;以文化人,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创设环境;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强化职业责任感的主动性等措施来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关键词] 地方高师;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2-0040-03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下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明确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骨干群体,必须高度重视。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青年教师不仅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群体,更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力军。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这支高学历、观念新、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意识的强烈与否,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发展与国家教育事业。近几年,在我国教师队伍中,教师责任感缺失的现象有所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蔓延的趋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渐趋尖锐。[1]这类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应始终成为当下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关注的焦点。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研究,不仅可以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提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有利于规范高校教师行业的职业责任感培养。[2]为了客观而准确地了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真实现状,笔者对自己所执教的地方高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进行研究,从学生对教师满意度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寻。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在湖南省H师范学院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共计发放学生问卷130份,有效回收126份,回收率为97%。被调查学生覆盖全校四个年级16个学院的各不同专业,具有广泛代表性。
(二)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络方式发放手机问卷,以匿名的形式让调查对象可以按照真实想法和情况回答问题。采用网络调查法收集问卷,即在网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搜集所需信息,这种方法便利、快捷、调查效率高,调查成本低,可行度高,也能更好地利用数据,分析数据。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满意度总体状况
教师职业责任感是高校青年教师全心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也是他们有效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源泉,是社会赋予教师职业必须履行的义务。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对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总体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38.1%的同学对表示很满意,53.2%的学生表示较满意。高校青年教师坚定职业认同就是要求他们要有道德情操。青年教师要热爱教育行业,执着于教书育人,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可见,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责任有着明确的认知,多是出于热爱选择了教育事业,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问题表现
调查中,我们发现,仍有8.7%的学生对教师表示不太满意,这就表明高校青年教师也职业责任感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那么,究竟是存在哪些问题,又如何改进呢,我们将结合调查进一步分析。
1.师爱意识淡薄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爱犹如池塘之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桥梁,有了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然而,调查显示,有14.3%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师爱意识较为淡薄。而22.2%的学生认为师爱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耐心,不能认真解答学生的疑惑,尤其是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年轻教师不能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还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让学生难以感受教师的“师爱”。17.5%的学生会感觉教师对学生不负责,未能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帮助,有4.8%的学生表示教师贬低学生价值,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名老师,教会学生学习并不是主要的,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习之余教给他们人情世故。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去尊重爱护他们,那么这些是很难做到的。学生在校期间,总会不自觉地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重视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天,在每一件事上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是教师师爱意识强的表现。但却有部分老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个糊口的工作,不尊重和信任学生,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处事不公正等等。这种情形无疑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冷漠,不仅影响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也不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师生氛围。
2.教学态度不够严谨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严谨的教学态度,需要教师理性而科学的对待教学,而绝对不能敷衍了事。然而,调查中18.3%的学生不满意青年教师的教学态度,认为“不够严谨”。究其表现,19.8%的学生认为教学态度不严谨表现在“备课简单化、公式化”,19.8%的学生表示“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教学效果”。此外,还有4%的学生表示“教师上课马马虎虎,失误频频”。显然,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有期待的,但个别青年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不够,教学态度不严谨,不端正,抱着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上课,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考虑教学效果、学生吸收能力乃至学生的反应,这都将与学生的期待相背离。如果学生感觉不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热爱,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水平,也难以在学生身上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无法获得学生心里的认可,得到好的满意度。
3.职业行为欠缺规范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名教师,要能教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及进入社会后,他们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感染学生,为学生做出表率。[3]然而,調查中我们还发现虽然有78.6%的青年教师职业行为得到学生认可,仍然有21.4%的学生认为青年教师职业行为不够规范。其中有27%的学生表示教师存在课堂上接听手机的现象,10.3%的学生认为教师课上言行举止不合理得体,7.1%的学生认为教师有经常上课迟到或早退现场。部分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协调好个人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时甚至会把自己日常的一些情绪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来,向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思想,把一些国内的问题过于丑陋化,以表达自己对当下现状和环境的不满。个别青年教师为晋升职称片面追求学术成果,违背学术道德,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破坏学术氛围甚至套用贪腐科研经费。[4]这些失德的教师职业行为,颠覆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崇高形象,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也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损坏了教师形象,不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所以青年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注意管理好自己的言行,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提升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学生满意度的策略
(一)科学利用网络载体,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培育搭建平台
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是否具有职业责任感,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作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培育的主体,需要选择合理科学的载体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与培养,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上,忽略了青年教师的时代性特征。因此,高校要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养成提供各类他们易于接受和认同的物质实体和活动形式,让他们在兴趣中主动提升自己。结合青年教师喜欢在互联网上了解信息的特点,学校可以在网络上搭建一些学习平台,通过一些熟悉的典型案例,对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进行宣传,增强青年教师对职业责任的理解和认同,在工作中形成敬业爱生的自觉性。另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合理利用官方微信和微博,宣传身边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能量,扩大教师模范代表的影响范围,弘扬优秀师德观,强化青年教师对优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同。此外,还可以将网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让青年教师的自我亲身体验,自觉接受爱岗敬业师德观的实践熏陶,培养积极向上的教师职业责任感。国家必须在全社会创设尊师重道新局面,坚持“高素质、高水平、高要求、高待遇”的原则.
(二)以文化人,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强化创设环境
“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创造人。”[5]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努力,而环境作为外部要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提升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校园文化以其潜在性和感染力,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力量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为此,高校要最大限度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创设环境。首先,高校可以将教师职业责任感教育积极融入自己学校的校训中,“立校训、正校风”,营造尊师重教,讲责任的校园文化氛围。如,笔者所在的H师范学院将“厚德、博学、砺志、笃行”作为学校校训,这实际是与学校为国家培养优秀中学教师队伍的理想是高度契合的,也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更是对教师师德的具体要求,是对教师要具备优秀职业责任感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立德与树人的统一。因此,高校如果能够使教师内心真正感悟到学校校训的深刻蕴意,相信在这样的文化的感染和影响下,对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必将起到重大作用。此外,学校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派一些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教授、专家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言传身教,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政府也需要全在社会营造一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感受到自身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6]
(三)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强化职业责任感的主动性
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外部引导与内部主动自觉相统一。高校青年教师渴望自己成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要和主动性,是他们不断加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7]责任感的产生最终落脚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如涂尔干所言:“道德作为一种完美的理想,我们自发地去追求着它。”[8]树立教师责任意识,有利于增强其职业责任感,明确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师德观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积极的育人意识,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时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化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带领学生走进和深入社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不仅如此,学校还要能够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让青年教师看到自己作为教师职业所肩负的崇高使命和责任,自觉奉献,能够以自觉社会期望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持之以恒。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能成为社会人才之时,作为教师的成就感也能进一步深化教师的责任感。青年教师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体会和感受教育工作中的乐趣,体验作为一名教师所带来的职业成就感,体验教师职业的获得感。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教师能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提升自己奉献教育事业的自觉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青年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还体现在不满足于个人发展的现状,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技能,不仅对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精通,更能熟悉各类相关学科,拥有高超的师范素养和技能。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未来的希望,他们应该成为追求卓越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上,更应体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严格要求学生之前,自己必须以身为范,将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自豪内化为自己对待职业的态度与教育教学工作动力,将教书育人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对待学生、学校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责任感、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周喜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的结构与特点探究[J].高校探索,2016.
[3]哈里坦·依娜依提.教师爱岗敬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喀什农业学校,2015.
[4]姚昌,张晓波.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透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87-8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6]马书文.新时期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0(4):16-19.
[7]邹大勇.高校高层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97-98.
[8]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96.
(责任编辑:张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