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
摘 要:高校学生公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公寓建设是校园建设和社会文化的缩影,形成公寓建设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组织制度,对国家、高校的建设和以及引领高校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身价值观形成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公寓; 公寓管理; 定位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106-002
高校学生公寓是高校学生最基础的生活场所,对其步入社会前的性格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学生公寓管理已经成为一种集学生的纪律管理、教学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系统。高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的休憩场所,更应是文化意义上的生活园区,公寓育人功能也是校园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高校学生在公寓里的生活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研究者做过样本调查: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公寓对于大学生已不仅仅是一个休憩场所。与之前相比,大学生在公寓的时间、活动都有了大幅提升。公寓既是一个放松休息的场所,又可以成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健康发展培育的“第二课堂”。然而,目前高校公寓管理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其硬件建设。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体系不明确。因为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大,原有的宿舍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很多大学后勤管理机构选择与专业的物业公司合作,这就形成在服务管理上达到要求,但育人水平滞后的局面。而且后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权责交叉,各方协同方式较为传统,协同效果受到局限。大学生公寓育人工作各参与方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和事前沟通协同。二是管理意识滞后,缺乏创新。高校公寓管理实践中,后勤公寓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创新意识缺失的问题,公寓管理部门往往不受重视,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认为公寓管理没有什么创新空间,只要按部就班推进工作,保障高校公寓总体顺畅运转就行。实际上,公寓管理虽然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但是在细节上的创新与提升,对于高校学生的育人效果上大有可为。认清目标,找准定位,搭建高效能管理组织体系以及创新模式,突出公寓管理引领功能是今后公寓管理的大趋势所在。
一、认清目标,找准定位,搭建高效能管理组织体系
一般来说,高校普遍很重视第一课堂育人的顶层设计,但学生公寓育人工作却少有校级层面能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整合各方育人资源和因素,融入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落实到相关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的制度和组织安排。高校学生公寓目前的基本管理模式是保卫部门负责巡查,校园服务中心负责基础设施维护,外包公司负责物业管理,院系班级负责住宿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工作处或公寓管理中心负责全面管理、协调学生公寓的运行管理模式,但是,各方对自身是否负有育人责任、负有哪些责任、如何承担育人责任缺乏统一认识。尽管高校学生公寓都有其归口管理部门,但因参与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服务的部门和人员众多,且这些部门和人员与学生公寓日常归口管理机构互不统属,使得归口管理机构在学生公寓育人工作的统筹、落实、指导、协调、督查、考核、评价等环节要么“有心无力”,具体工作中存在推脱现象,要么有动作没效果,很难有效整合推动学生公寓育人工作开展并取得成效。从属物业公司的楼宇管理人員,受自身文化水平素质的局限,缺乏相应的学生管理基础知识,管理方法相对简单。只能保证学生的生活服务需求。现有的对学生公寓生活行为规范的管理模式的单一固化。以笔者学校为例,公寓楼宇的日常检查由公寓管理部门负责,但与学分挂钩的公寓行为规范的分值却是学院辅导员负责,而负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机构又隶属于其他部门。大学生公寓育人的各方努力方向不统一,造成参与大学生公寓育人的各方行动不能统一协调;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参与大学生公寓育人的各方评价考核难以实施,所以大学生公寓育人工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形成合力,客观造成管理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模式人为切断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易误导学生认为学习表现与生活社交表现是两回事,有了人际交往、心理等问题不知道找谁。学生中学习很用功,但对待公寓管理规则应付了事,同学关系一趟糊涂的问题并不鲜见。此类现象应该引起对公寓管理定位的重视与思考。真正解决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发挥高校公寓育人功效,必须从管理目标、方案到资源配给、考核评价有一整套围绕核心理念和最终目标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组织制度体系。高校的后勤公寓管理部门自我定位不应该是服务型部门,而是和教学教辅部门互相配合协调,具有育人体系和功效的部门。
二、创新模式,突出公寓文化引领功能
高校公寓管理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公寓管理中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在学习生活形成独立的品格,获得进入社会前正面的社交能量。这也是高校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关键所在,文化建设在高校公寓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灯塔”功能,也是高校公寓管理的本质所在。
(一)公寓文化建设的思想教育作用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家庭,成长环境背景不尽相同,而公寓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熟悉程度相对更易形成。学生公寓具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我控制和协调能力的重要功能,通过宿舍文化活动及宿舍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来感染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以学生公寓为阵地开展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从而形成认同归属。通过指导学生党团建设和公寓文化建设、加强宿舍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思想教育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发挥宿舍育人作用。目前很多公寓楼内都建有图书室、自习室、阅览室、党团活动室、导师值班室、辅导员工作室、心理咨询室……把这些多功能室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同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正面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宿舍阵地的育人作用。
(二)高校公寓辐射素质拓展作用
以学生公寓为单位的文化建设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比如通过宿舍征文比赛、宿舍美化设计大赛、宿舍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养成优良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增强适应社会的竞争力。使公寓文化活动成为学校各项教育的延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公寓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载体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缺乏各个高校应有的特色。公寓文化建设既要聚焦学生需求,从小处着眼,更可以花心思去融合地域文化,从大环境借力,挖掘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不仅可以使高校公寓文化与地方文化实现良性互动,深入融合,也让高校公寓文化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特色地域文化包括当地富有历史的书院、著名的历史事件、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笔者所在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比如可以从建校历史着眼,又可结合外语院校留学生多的特点,结合各国各地的传统节日的节庆文化,开展公寓区特有的庆祝活动。引领和提升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及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鼓励、引导学生在组织这些活动的同时,用上新媒介、新方式,学生的能力素质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下得到拓展和提升。
(三)公寓文化建设的规范导向作用
高校公寓的管理规章、文化活动对学生都具有约束作用,促使学生个体形成适应群体成员的规范行为。例如公寓卫生检查、电器管控等,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世界观、人生观等都具有约束和引导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性,对外在的约束比较排斥,但通过文化活动以及和学生管理委员会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公寓自治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公寓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可以促使学生对制度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实现公寓的行为规范功能。提高公寓楼宇运营和管理效率,提高学院参与公寓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以党建工作带动公寓建设。应该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学生党员无疑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以公寓区学生党员为主体,让公寓区党员亮明身份,对所在宿舍进行挂牌公示,一方面,可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勉励;另一方面,党员以身作则,比如通过“两学一做”“廉洁自律”学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公寓区树立起党的红色大旗,从而对党员所在宿舍乃至整个公寓区的学习氛围、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党员还可利用自身政治觉悟较高、理论素质过硬的优势,在公寓区开展相关红色革命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注重榜样的引领作用,充分發挥学生群体中的榜样作用[2]。突出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高校将党团组织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到学生公寓,实行学生党员寝室挂牌制,充分发挥其引导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发挥学生党团员在 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团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笔者以为,高校的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阵地,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公寓的建设水平体现各大高校的办学特色,间接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更有创造性的管理提升高校公寓综合管理水平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正友.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与公益,2019(8):2
[2]徐登献.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实现路径[N]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