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国
摘 要:有效课堂提问是以老师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所形成的课堂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探究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题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2-028-002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确保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处于思考状态,进而可以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点,同时还能使学生表达想法的欲望得到激发。并且由于初中数学具有严密逻辑性以及高度的抽象性,公式结构具有独立性,只有通过有效的课堂提升,才能启迪学生思维,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所以,本文分析探究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1.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虽然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了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1.1问题不具明确目标性
现阶段有一些初中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没有围绕课堂教学核心内容来设计课堂提问,并且没有严格制定出教学目标,导致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性,还有部分老师在课前没有设计相关的课堂提问,而在课堂中随机提问,使得问题的提出过于随意,且存在盲目性,不能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1]。
1.2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初中数学涉及范围广,且有教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很多知识的学习要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所以老师必须要充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之后,才能来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2]。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一些老师没有详细了解学生情况就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所提出的问题太难导致学生不能回答出来,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3课堂提问不具备发散性
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还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引导学生可以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而言,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比较固定化,主要针对表面知识点提出问题,没有相应的发散性,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也受到影响,还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
1.4课堂中的提问范围过于小
课堂教学活动面向的是整个班级的学生,所以老师所设计的课堂提升必须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生,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目前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只有少部分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回答出来,而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会遇到阻碍,不能回答和解答,也就不能锻炼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3]。所以,老师要从整体出发来设计课堂提问,以确保学生可以共同思考。
1.5课堂问题提出没有深层次研究,质量水平不高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将问题引导教学模式简单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深入理解其真实的含义,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教学都使用问题引导,在課堂上有过多数量的提问,学生们并不能把握到问题之间的主次关系,也不能针对性对问题来判断学习的逻辑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鼓励学生们自主的参与到动手、调查、质疑以及探究的过程中,甚至可以用言语以及行动引导学生们学习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过于随意地使用问题引导教学,导致学生们对问题提问失去了敏感度,学生们对于问题的解决应接不暇,且不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逻辑性,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不能深入分析学习课程相关内容。
部分教师由于上课提问的数量过多,频率也十分频繁,所以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没有严密的分析问题设置的可行性,也没有用富含逻辑性的言语诱发问题,仅仅只是用一些口语“是吗?”“可以吗?”“行吗?”“正确吗?”等去进行简单的言语诱导,并不能对于学生们数学思维形成带来有利影响。其频繁提问最大的优势就是短时间内以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避免上课开小差的普遍现象。
1.6初中数学教师提问没有一定的技巧性
问题引导教学需要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就可以发挥出最佳的教学优势,在提出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合适的提问时机以及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师提问过程中,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最佳的时机,没有把握到学生们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抛出问题,且对于提出问题后的处理方式也没有成熟的做法以及处理技巧。
由于没有技巧性,问题提出的价值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来。问题引导教学内容的优势并不能在课堂中体现,学生们不能随着问题的提出深入课堂教学氛围,仅仅是在教师抑扬顿挫的提问声中,被迫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开展学习流程,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2.初中数学课堂提问题有效性的方法
2.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提问是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课堂提问务必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情况,要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教学主题来设计提升,才能确保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否有无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存在?请同学们尝试编写二元一次方程组。”当学生们编写完成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们找出相关的规律和特点,并且继续提出问题,“是否有无数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存在?”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得到巩固,还能锻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4]。
2.2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的核心就是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要具备巧妙性,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所以,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就要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实验、展示图片等,以此来集中和一定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解因式分解的时候,学生在之前的课堂中已经学过的平方差公式,所以老师可以提问题,“同学们,如何通过平方差公式逆用,来转变为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创设问题情境,以免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从而提高老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3设计课堂提问考虑到整体学生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老师在公布正确答案。此提问方式的长期应用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还会影响学生发散思维的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务必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兼顾整个班級学生的同时,还要确保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得到调动,才能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针对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需要根据全班同学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问题设计。教师在一方面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差异的问题,根据课堂学生们的学习反馈情况选择不同的问题提出,在另一方面,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课时开展课堂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安排好课时计划,统筹教学精力以及实践的比例。如果数学教师没有控制把握好教学与实践的比例,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细分,提出的问题过于微小,不利于学生们思维间距的发展,不能很好的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思维,甚至会导致学生们出现的厌恶学习的不良心态。
例如在讲解“圆的切线”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应该怎么证明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展开问题讨论,接着请同学回答,鼓励学生补充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5]。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还能让同学们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4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
数学教师在提问之前需要认真分析提问相关的技巧,不能一味简单地列出问题。数学教师首先可以需要将新课程标准中涉及到初中教学内容进行有序把控,掌握课程教学的目标,根据不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制定且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等相关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存在不同之处。所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类型以及问题设计的相关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们不同章节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数学素质。
在根据不同数学教学内容开展差异问题制定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在不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设置有效的问题,还需要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表现出问题设计的难度梯次。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章节中要求学生们有着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平面与空间转化能力,对于一部分学生们来说有着较高的学习难度,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将问题一步一步分解开来,让学生们可以逐步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空间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彻底掌握学习难度内容以及重点内容。例如在学习实践与综合这一内容的时候,要求学生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并且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有着很高的难度,要求学生们不仅仅可以彻底掌握数学学习内容知识,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教师们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将问题进行合理分解,运用变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开展问题的探究。单纯的一种学习模式不一定适合全班同学,教师可以选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2.5及时客观的评价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
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客观、及时地对待学生们对于问题的解答,最好是选择表扬性以及肯定性的言语对学生们进行肯定,就算是学生们存在一定的回答误区或者片面回答,教师也要首先肯定学生们寻找答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找到正确且完整的答案。学生们的回答通常情况下较为简单,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补问以及追问学生们,引导学生们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学习圆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首先问学生们通过观察圆形如何去得到其周长以及面积的计算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学生们以小组回答问题之后,首先给予肯定,然后进行问题的追问,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圆属于成轴对称,进一步推演圆形面积以及周长的计算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的层次感,且在课堂回答的肯定中得到鼓励。
通过上文的分析探究,我们知道初中数学具有严密逻辑性以及较强的抽象性,老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构和学习情况来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老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务必要兼顾到整个班级的学生,以确保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进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学生个人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唐顺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略[J]新课程导学,2017(2)
[2]陈志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7):49-50
[3]黎茂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略[J]考试周刊(33)
[4]张传书.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略[J]考试周刊,2016(33):9-9
[5]金月红,何永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14):13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