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现在依稀记得由于谦主演的电影《老师·好》中苗宛秋老师的一段话。记得在苗老师教课结束,离开他的学生们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下的一段话“人生有无数次的团聚,也有无数次的分离,我不是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拥有了这段美好的年华!”我相信,当时的苗老师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不舍的同时一定是幸福的。
幸福的英语翻译是“Happiness”——开心,快乐。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开心与快乐;有人说:“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陈大伟教授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状态,而获得幸福需要能力”。
我们的生活需要幸福,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更需要幸福,让教授知识的教师感觉到幸福,更需要让接受知识的学生享受到幸福。
陈大伟教授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低头找幸福”,不是昂着头找,而是低头找,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感受就能找到。在教学中更能深切体会到幸福的存在。教师会因为学生一次精彩的回答问题而高兴,会因为学生偶尔的突发奇想而惊奇,会因为某些后进生的一点小进步而激动。这些都是小小的幸福。
小小的幸福,天天有,课课有。记得有一次,在五年级的英语课我用多媒体给孩子们上课,从课前到课后,孩子们都异常兴奋,也许是好奇,也许是惊喜。课上的孩子们更是与以往不一样,积极踊跃,声音响亮,就是基础不是很好的孩子也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那天的孩子们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天使,开心、活泼、可爱。那天的孩子在我的眼中越发可爱,越发喜欢。因为孩子的积极踊跃,我也随之更加激动,更加有教授知识的欲望,更想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设计更多的活动,那一刻孩子们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教育也是幸福的。
有了幸福的存在,課堂的效率并没有降低,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也许理想化,有效率的课堂并不一定是反复背、反复读、反复练的课堂。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快乐的课堂,也许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课堂。
记得教五年级的孩子做阅读理解时,讲解了一些做阅读理解的方法,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也许是孩子们方法积累不是很多,接触的阅读材料也不是很多,孩子们还是觉得云里雾里。我换了一种方式,利用实际问题讲解实际操作。当时让孩子们尝试去读一篇中文改编的故事《守株待兔》,这故事学生们都学过中文版的,换成英文的估计有的单词不认识,但是换汤不换药,故事的内涵和灵魂还在,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我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讲解或是介绍这则故事,有的学生利用字典进行查阅,有的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将故事的经过画下来,有的是进行列表总结,写下故事发生的步骤或是经过,各组用不同的方式学习研究这则故事。从孩子做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缜密,也很灵活,能够进行创新。其实细想,孩子们是对这则故事感兴趣,他们觉得新奇,一则中文的小故事还有英文的版本,他们想去了解一下英文的《守株待兔》是怎么写的。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寻求到了成就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还是别人未能想到的方法,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就感,其实也就是幸福感。因为好奇所以感兴趣,因为感兴趣才去想办法解决,因为想办法解决才会感受到小小的成就感,因为有成就感才会很幸福。阅读小故事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求幸福的过程,所以“低头找幸福”。
记得刚做班主任时,有茫然、有忐忑更有一些期待。期待不一样的遇见,遇见一群可爱的孩子,遇见一些幸福的惊喜,遇见成长中的自己。第一年教的这个班特殊孩子比较多,其中有个孩子我叫他然然吧,然然性格很孤僻,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交流,经常在课堂上发出奇怪的声音,多方面了解,这个孩子的爸爸当年高考失利受了打击,精神不太正常,孩子是70多岁的爷爷带大的。那天课上,然然一边发着怪音,一边流着眼泪。我把课停下来喊他到身边,询问情况,才知晓孩子爷爷身体越来越不好,孩子很担心,害怕爷爷离开。当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对孩子说爷爷会好起来的,不要担心。你只要好好表现,不让爷爷操心,爷爷很快就能好起来的。不知是我的话起了作用还是然然爷爷吉人自有天相,然然爷爷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然然像变了一个孩子,课上能够专注听课了,也不再发出奇怪的声音了,孩子也逐渐开朗了一些。看着他脸上浮现出的笑容,听着他的一声声老师好,批改着清爽正确的作业,点点滴滴,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好,我也替他开心。幸福是什么?不是看着学生们的成绩有多么的好,而是看着原本不优秀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这应该是只有作为老师才能享受的幸福吧。
幸福在于教育的各个角落,也说明幸福在于教育之中,教育在于幸福之中,两者相辅相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展露笑颜,让每个孩子成为真正的儿童,享受学习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快乐,享受长大的幸福。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