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视角下“合实课堂”的多元走向

2021-03-24 10:02杭强圣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2期

杭强圣

【摘  要】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创举,就是举单元整体之力,为达成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服务。这一编排方式旨在以“合”的方式,为铸造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而服务。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和运用资源,在“合”中求“实”,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服务。本文提出要聚合单元资源,铸造丰实课堂;顺合编排体系,铸造扎实课堂;类合资源类别,铸造充实课堂。

【关键词】单元统整;编排体系;单元资源;充实课堂

统编版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创举,就是举单元整体之力,为达成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服务。这一编排方式旨在以“合”的方式,为铸造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而服务。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从单元整体的视角,解读和运用资源,在“合”中求“实”,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服务。

一、以点带面:聚合单元资源,铸造丰实课堂

统编版教材中的单元是一种独特的设置,更是一种基本方向,根据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来审视单元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每个单元具体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不同,所以每篇课文所承载的价值点并不是类同或者重复的,而是呈现出来以点带面的特点,教师就需要将单元教学的不同侧重点落在不同的层面上,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为铸造丰实的课堂服务。

统编版六下第二单元是一个典型的外国文学名著单元,编者以名著梗概和节选的方式编选了《鲁滨孙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相关内容。这个单元就是典型的以点带面的结构形式,教师就可以将第一篇课文《鲁滨孙漂流记》作为重点,紧扣小说的体裁特点,将教学重点落实到对小说人物的赏析上:1.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对小说形成自己的评价;2.充分关注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语句,学会精准性评价;3.能够从立体化、多维度的层面去落实,感受长篇小说人物的丰富性。学生通过第一篇课文的学习,掌握积累了相关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迁移、运用这种方法,自主性学习后面两篇课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着力于單元中的“点”,将学生的思维辐射到后续的“面”上,通过对单元资源的充分整合,铸造了丰富性的课堂实践,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素养发展。

二、一脉相承:顺合编排体系,铸造扎实课堂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不同,具体到每篇课文所展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所以单元中课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会发生变化。除了以点带面之外,不少单元资源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色。因此,践行合实课堂的理念,就需要顺应编者的编排体系,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入手,依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落实并转化语文要素。

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针对课文中所编选的三篇精读课文,教师就将这一要素地落实设置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明晰概念,初知关键句内涵,即利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相关语段,借助意思反推关键句,初步感知关键句的特点;第二层:辨析作用,深化认知,即利用《海滨小城》中描写“小城”的三个语段,梳理关键句与其他语句之间的关系,深化感知关键句在统领整个语段中的作用;第三层:迁移实践,历练表达,即利用第三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语段,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对关键句的理解,尝试练习给四个分写的语段写关键句,以逆向性的思维关注课堂,提升内在的言语实践能力,积极推动学生语言素养不断发展。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课文看成是一个个散点,而是看成了一个体系化、主题化的资源库,以聚合的方式,形成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为铸造扎实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依类而行:类合资源类别,铸造充实课堂

统编版教材的编者在选文上可谓是煞费苦心,除了精心选择文本的内容之外,还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面来选择课文,以展现单元选文丰富的层次性和多维度。因此,我们精细研读单元中的选文,就不难发现,很多单元中的课文在类型上有着鲜明的彼此补充之势。教师要依循编者选文的用意,真正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生长。

统编版六下第一单元就典型的民俗单元,人文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语文要素是“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编者所编选的两篇精读课文,一篇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篇是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这两篇虽然都是描写民风民俗的,也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但整个内容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的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北京的春节》主要是依照时间顺序,展现了春节前后老北京人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整篇文章以时间为轴线,依序串联了各种不同的描写素材;而《腊八粥》则是围绕着同一个素材,以等粥、喝粥为主线,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期待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就可以从这两篇课文不同的特点入手,旨在训练学生在不同课文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并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这两篇课文统整起来对照,让学生在对比、联系、辨析的基础上,把握这两篇课文的共性特征和不同之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完全以单篇教学的视角研读课文,而是鼓励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文本资源进行聚合和发酵,形成了单元教学的合力,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铸造了更加丰实的课堂效果。

扎实而灵动的课文,呼吁整合、类合和聚合的方式,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入手,搭建多维化整合的思维,积极推动学生认知思维和情感思维的发展,旨在训练学生内在认知意识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