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一年四季,各有风情。春天的杨柳湾垂柳依依,袅娜多姿。休息日遇上晴好的天气,城南公园的孩子们在草坪上拉着风筝恣意奔跑,大人们在柳树下铺开油布,把一样样的江南小食摆放开来。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团子,小小圆圆的一颗,染上了艾草汁的糯米粉包裹着炒得细细的猪油红豆沙,恰似婴孩的脸颊,软糯可人。年轻的妈妈拽住疯玩的孩子,边用帕子擦拭孩子的汗,边叮嘱该小心着,别撞到了人。
夏日里整个小城处处皆是翠绿,在知了声中,在古城大運河的环绕中怡然自得。如果觉得看腻了绿树环绕,我们就跑去王江泾看荷花,那边有运河湿地,荷花美景。每周六的晚上,站在长虹桥头望虹亭,还能一睹花灯展,能吃到用莲藕做的点心,大概是用糖水煮熟莲藕,然后在每个藕孔里灌满甜甜的糯米,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签串着点心边吃边逛莲泗船会。走累了就坐水上巴士回来,迎着夏日的晚风,我们穿梭在古运河河道。偶尔远处还有船工喊着号子,两船交会时我们会用力挥手打招呼,夕阳给每一个人镀上了一层金光。
秋日的禾城迷人极了,梧桐落叶遍地。有一条路叫梧桐树街,两边栽着高大的法国梧桐,秋风过后,梧桐宽大的叶片翩翩而落,应了那句:“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树街的路面不大,走在桐叶遍布的街道,长长的巷子,沙沙作响,颇有法式风情。待到梧桐叶落尽,金黄的银杏在等着咱。有条叫三塔路的马路,两边尽植银杏,整条路都仿佛镀上了金色。两边笔挺整齐,新枝老干的银杏秋日尽染,那些捡银杏果的人捡了好多,去了又回,换成长长的竹竿敲打,果子咕溜溜滚着,人们兴奋地捡着,说是银杏果可以蒸熟吃,一日不可多于六颗,有增忆补脑功效。爱慕这独有的秋日美景,人们纷纷在这条路上留影,颇有网红地之感。
深秋初冬时节,总令我想起杜牧的《山行》。城东路上的人民公园占地五千平方米,园中遍植百余花木。从公园的西门进入便是红枫小道,两边的红枫“枫情万种”,走在其中,仿佛进入画中。等到寒冬来临,我们去王店(古时的梅里)赏梅。据传诗史上有名的“梅里诗派”开端于这里,至今已有一二百年之久。梅园入口有两尊石碑,一刻“梅园”,一刻《梅里清风碑记》。梅园里有红梅、白梅,隆冬将至,暗香浮动,万株梅树盛况空前,人在其中,被片片梅海包围,于无声中胜有声。
其实我不是个伤春悲秋的人,外出求学不过两三年,只是每每季节更迭,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昔日家乡的美景,当时不以为意,如今却常常想起。
作者简介:蒋恺言,女,本科,浙江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