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佑军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4000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问题探究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水平,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的习惯,更有助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问题探究,可以从多层面去体现.一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如本文的问题探究1;二是逐步深入,求得更精确的结果,如本文的问题探究2;三是推广,获得更一般的结论,如本文的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的价值在于: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问题探究1
设△ABC的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和r,求证:R≥2r(Euler,欧拉不等式).
为了叙述的方便,设△ABC中的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S和p.
探究方向(1)
=rR(sinA+sinB+sinC),
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左图):
S=S△AOC+S△BOC+S△AOB
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上述三角形之一蜕化为直线,上式依然成立;
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右图):
S△ABC=S△AOB+S△BOC-S△AOC
所以S△ABC等于圆心三角形面积的代数和.
⟹(sin 2A+sin 2B+sin 2C)R2
=2S=2rR(sinA+sinB+sinC),
又sin 2A+sin 2B+sin 2C
=sin (B+C)cos (B-C)+sin (C+A)·
cos (C-A)+sin (A+B)cos (A-B)
=sinAcos (B-C)+sinBcos (C-A)+
sinCcos (A-B)≤sinA+sinB+sinC;
所以R≥2r.
探究方向(2)
又根据“琴生不等式”得
由(a+b+c)2=a2+b2+c2+2(ab+bc+ca)
探究方向(3)
⟹pr2=(p-a)(p-b)(p-c)
探究方向(4)
探究方向(5)
其中x,y,z>0,
因此R≥2r⟺
(x+y)(y+z)(z+x)≥8xyz,
由二元平均值不等式即得.
问题探究2
探究方向(1)
逻辑推理,就是能够对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的数学命题,通过对其条件与结论的分析,探索论证的思路,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予以证明,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论证过程.
⟹lnan=(lnan-lnan-1)+(lnan-1-lnan-2)+…
+(lna2-lna1)+lna1(n≥2)
探究方向(2)
数学运算,就是一种演绎推理,能够在关联的情景中确定运算对象,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设计可靠的运算程序,通过进一步探究,新的发现由此诞生.
易求得a2=2,同探究(1)知an+1>an(n∈N*),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本题的条件x>ln(x+1)(x∈R+),不是必需的,而且可以探究出比原问题更强的结论.
当n≥2时,
an=(an-an-1)+(an-1-an-2)+…+
(a3-a2)+a2,
故an<5(n∈N*).
探究方向(3)
能够在综合的情境中 ,通过不断地探究、归纳和类比,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有价值的探索路线,从而找到问题探究新的突破口.
探究方向(4)
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新的方法,挖掘问题更加美妙的结果,充分揭示问题探究历程中无限美好的心境,这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更有价值的展现.
故bn 问题探究3 已知xi∈(0,1)(i=1,2,…,n,n∈N,n≥2),且x1+x2+…+xn=1.求证: 高中生的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数学活动经验也有一定的积累,这些都为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问题探究的形式为载体,采取恰当措施促进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充分发挥不同推理形式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注重它们之间的功能互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多种活动,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对探究对象所蕴含的数学本质、规律进行思考,为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保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不断的探究中得以优化. 探究方向(1) 以简驭繁,直达结论. 从而原不等式的证. 探究方向(2) 瞄准目标,殊途同归. 探究方向(3) 条件不变,可以发现: 若m∈N,m≥2,有 探究方向(4) 改变条件,探索发现: 问题探究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数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醒我们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教育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充满活力、情感丰富的群体,不得不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现实,依据数学特有的逻辑顺序和形式结构,依据高中数学课程理念,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包括数学资优生)的数学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弹性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3 对问题探究的拓展思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迁移能力,促进优秀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