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恒大小学 李 静
假期里,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恒大小学五年级的队员们开心地在学校微信群中分享着家里的各种美食:锅盔牙子、羊肉泡馍、臊子面、油酥饼、胡辣汤、肉夹馍……一名队员提议道:“现在网上流行直播带货,不如咱们也做小主播,宣传家乡的特色美食,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怎么样?”队员们听后非常兴奋,一致赞同。有的队员提出疑问:“家乡特产那么多,我们该选择哪一样代言呢?”随后,他们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汉阴炕炕馍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于是决定为家乡的炕炕馍代言。
炕炕馍有什么故事?现在的生产销售规模怎样?队员们可以为它做些什么?为了寻找答案,队员们组成了“‘馍 ’力十足”寻访小队,开展起“‘馍’力汉阴”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寻访第一站,队员们来到了安康市汉阴县蒲溪镇,找到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陈师炕炕馍——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陈叔叔,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
“陈叔叔,炕炕馍怎样做才最好吃呢?”
“炕炕馍是由多种食材配比做成的,要想做得好吃,第一就要有好原料:好菜油、上等芝麻、精面粉。”
“听说您已做了40 多年炕炕馍。那吃炕炕馍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呢?”队员刘家荣的问题一下子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陈叔叔耐心地讲起了炕炕馍的起源:炕炕馍是明清时期从西安传入陕南的,是人们为远行而准备的一种“干粮”。那时,交通不便,人们出门在外,一般的食物很难带着一路吃。炕炕馍长时间存放不易变质,成为人们出门首选的必备“干粮”。它酥、香、脆的口感深受大家喜爱。直到现在,人们走亲访友时,还会提上十来个炕炕馍,以表敬意。2019 年,它还登上了西安东方航空公司的航班,成了陕南地区的“名牌馍”!
队员们听陈叔叔讲“名牌馍”的“前世今生”
队员们对“名牌馍”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深入的了解。不过,他们又产生了新的疑
问:汉阴的“名牌馍”现在发展得怎样?
寻访第二站,队员们和家长志愿辅导员一起走进了食品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王叔叔的带领下,大家走进了现代化厂房。王叔叔指着炕炕馍说:“我是一个手艺人,家里一直有做炕炕馍的传统,所以我想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你们可别小看这馍,它可是我们县的‘致富馍’啊!现在我们每天可以生产1 万— 2 万个炕炕馍,已带动周边160 个贫困户脱贫。”
“国家政策好,2019 年县财政共同出资50 万元来发展炕炕馍,我们镇政府也针对脱贫攻坚出台了许多好政策。汉阴人发扬创新精神,正以‘互联网+企业+社区’的运作模式,推广销售炕炕馍。改良后的炕炕馍经过工厂规模化生产,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风味,而且大幅提高了产量,加快了炕炕馍走出陕西的步伐。”王叔叔的一番话让队员们对这个家乡美食有了新的认识。
“致富馍”见证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互促发展的过程,也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大作用。队员们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队员们想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打造“网红馍”。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拉开了“我为家乡炕炕馍代言”直播活动的序幕。
队员们在接受志愿辅导员的培训后,成为第一批红领巾带货“小主播”,他们还进行经验交流,讨论“带货”要点。就这样,队员们在学校微信平台和家长群里开始了第一次“直播带货”。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大家的“业绩”还真不错呢!
除了“线上带货”,队员们在线下也行动起来。他们自主设计产品的宣传海报,设计新的炕炕馍饼面,红领巾电视台的小主播们还将“‘馍’力汉阴”寻访活动通过电子班牌、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倡导更多人加入“我为家乡产品代言”活动。
红领巾线上宣传“网红馍”
在活动中,队员们认识了炕炕馍的非遗传承人,了解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互促发展的新模式,学会了借助电商平台为家乡特产“直播带货”。
“‘馍’力汉阴”活动让队员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加热爱家乡,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并纷纷立志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好队员,为建设美丽富裕家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