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志兰
(宜兴214221)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 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珍惜上天赐予的紫砂泥料,经过烧制之后形成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挥发出茶叶最本真的味道, 同时紫砂良好的可塑性也让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紫砂造型艺术,使得全手工成型工艺在紫砂艺术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2006年传统紫砂陶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和艺术审美。 当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时候,紫砂器从实用的功能已经升华到了精神艺术的享受,引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 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紫砂艺人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生命的体验, 折射出我们禅茶一味的思想境界。
紫砂作品“菩提壶”(见图1) 采用了紫砂花器的设计创意和艺术手法, 把菩提树的形态捏塑得栩栩如生, 同时又融合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教义,展示出了浓浓的东方韵味。 此壶壶身脱胎于传统的紫砂器型,饱满圆润,把树桩的形态融合其中,上面的树节纹理清晰可见,惟妙惟肖,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之感; 壶嘴弯流, 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自然、端握舒适,深深的纹理痕迹让我们在端握的时候, 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刻骨铭心的领悟;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采用了小小的树桩形态,拿捏称手,具有无穷的把玩性,同时旁边还贴塑一片绿色的菩提叶, 增加了枯木逢春的勃勃生机之感。 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中,其灵感是从历史上传统的紫砂花器中提炼出来的, 各种形态的紫砂壶非常之多,形成了包罗万象的仿生类器型,其中蕴含佛教文化的非常之多, 但是采用菩提形态的却鲜有见到,于是紫砂艺人充分利用紫砂丰富的肌理、可塑性和自然的颜色,融入天人合一的朴素道理。 从整体上来看紫砂作品“菩提壶”,器型的设计非常到位,既实用又充满了装饰感, 上面的纹理树节和细节处理借鉴了传统的“梅桩壶”等经典花器的制作手法,尤其是绿叶的设计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叶脉清晰可见,让我们在使用此壶的过程中,感受到禅茶顿悟的体验和对于明天更好的向往和期待。
图1 菩提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菩提偈,可以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佛教偈语, 其中的根本意思就是四大皆空,去哪里染上尘埃呢? 菩提本来是一种热带常见的树木, 由于佛祖是在此树下 “成道”,“菩提”一词也有着觉悟、智慧的意思,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佛教自传入我国以来,和本土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不断地完善和传播, 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佛教教义广博、内涵丰富,但是从最基本的劝人向善和平心静气的方面来说, 就和茶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许多的名茶都是出自寺庙之中,古代寺庙多建于高山幽静之地,周围有大片的茶园,寺内僧人制茶奉佛自饮,都是极为平常之事,所以茶文化和禅文化联袂演绎了禅茶一味的至高境界,充满了文化内涵。 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寺庙林立、佛教盛行,紫砂和佛教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紫砂作品“菩提壶”就是有感于这样的机缘巧合,把菩提之形态和紫砂完美地结合起来, 同时让我们禅悟到紫砂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文化之中承载的内涵,在今后的生活之中,对于茶饮、玩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富有禅意。
在紫砂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 紫砂造型可以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我们都是通过形态的观察来感受紫砂魅力的,然后才逐步地了解泥料的特性,装饰的意蕴和整体的精、气、神、韵,所以紫砂的造型不仅仅要传承经典,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开创性和独创性的设计,制作一些令人眼前一亮,同时具有艺术审美的作品, 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们国人的精神追求,这把“菩提壶”在这方面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广,值得壶友们好好收藏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