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月琴
(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600 年的发展史。紫砂壶从最初的粗陶器皿,发展到如今的精致手工艺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美学提升过程,而美学元素无疑成为了历代制壶艺人所注重的创作标准之一。 紫砂壶的美学元素,包含了立意、造型、人文等多种内容,一把壶从立意到成型再到文化加成, 离不开制壶艺人的努力,更是其个人技艺功力和人文素养的体现。现将以紫砂壶“晨曦”(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美学元素,以期共勉。
图1 晨曦壶
“晨曦”这一命名,从字面上解释则指晨光熹微的时刻,寓意着希望、美好和新生的力量等。 其主题立意传达着一份蕴含“希望”之意,而作品的人文内容也由此展开,即破土而出的新竹,以及在竹间飞翔啼鸣的黄鹂鸟——它们是春天和希望的代表。 整把壶最终落实于具体形态,以造型装饰为载体,把内涵意境表达出来,实现作品美学元素的通体呈现。
陶都宜兴自然条件优越,有“竹的海洋”之美誉。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人们亦赋予其心虚节坚、 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竹子成为了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晨曦壶”选取了竹子具备顽强生命力这一元素进行人文立意,通过具体设计架构, 营造出浓郁的江南春竹风情以及竹文化气息。
紫砂器是一种无釉陶, 它更倾向于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外观之美, 尤其是花货造型不仅能够展示其独特自由的艺术风格和巧妙有趣的形态, 同时更乐于和自然生活相结合, 营造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感。 花器或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或是在壶身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手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晨曦壶”以花器定义造型,贴竹叶、绘黄鹂、塑竹笋,生动的形象、唯美的构图,以及巧妙利用紫砂泥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向外诠释了作品回归自然与心灵的审美。
“晨曦壶”的壶身造型十分简约饱满、骨肉亭匀,身筒较矮,横向张力大,更显稳重。 壶肩敛,至壶底逐渐舒展,呈梯形状,壶腹略鼓,壶底由矮圈足承托,平盖与壶口相切,子母线严丝合缝。 整体而言,此壶主体造型规整、大方,乃典型的几何体形态。 以主体为基础,此壶的细节装饰更为生动,乃画龙点睛之笔。结合“晨曦”这一主题,细节部分可谓设计巧思、浑然天成。
为营造更为醒目的竹文化意境, 直流壶嘴与圈把均取竹节形态构成,其线韵动人、弯折弧度恰到好处、生机盎然。 从壶嘴稍部探出了一簇小竹枝,恰贴于壶身上,竹枝攀伸自然,枝头竹叶飘逸,片片似箭,静中寓动。 以贴花手法装饰出来的清竹颇有国画之风,清竹娴静典雅,竹叶纹饰深峻生动。 竹枝贴于壶身,四周留有空白,恰再泥绘装饰一只展翅而来的黄鹂,一鸟、一竹,一动、一静,设计精湛,使得画面构图虚实分明,整体极尽诗情画意,于简洁之中见典雅,于平淡之中见奇趣。 竹子、黄鹂这两种物象作为“晨曦壶”的美学元素,它们的组合搭配不仅优化了壶的外观审美,亦增添了内涵之美。
鲜明的色彩对比加深了作品的审美印象, 而小竹笋也成为了这把壶独特的美学元素, 对整把壶的精神寓意和人文内涵起到了重要的点睛作用。
壶钮的造型设计与色彩搭配更显生趣妙然,以一只完整的竹笋形态构成壶钮造型, 可谓是十分大胆又接地气的创意。 事实上,紫砂壶造型中的美学元素通常会被人为美化提炼, 因为取真实之形直接入壶, 若技艺水平不到位, 很容易出现东施效颦的现象。 但是真实之形若能在形态、组合、主题寓意等方面均配合到位,则更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晨曦壶”的竹笋状壶钮,不仅形象逼真,更以黄色泥调配出竹笋在晨曦阳光里真实灿烂的色调, 其笔挺向上的姿势,充满了生机盎然的力量和迎接新生的希望。
紫砂壶的美学元素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只有落实到具体作品中,对应到具体主题下,这些元素方能架构出别开生面的紫砂艺术形象。 此文以“晨曦壶”为例,通过竹枝、竹叶、黄鹂、竹笋等物象元素所形成的美学元素来优化组合, 渲染出了美好的希望和深厚的文化质感。 大自然处处皆风景,蕴藏着生长的力量,紫砂制壶艺人如果用博爱的眼光发现美,并把美升华成紫砂壶的美学元素, 定能创作出更多形神皆备、雅俗共赏的紫砂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