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业
(宜兴214221)
宜兴竹海,翠竹密布,凌洁婆娑;苍松稀立,高大挺拔。 忽地一阵寒风吹过,带来一缕暗香,清逸幽雅,沁人心脾,抬目寻去却是一株腊梅傲然怒放。 岁寒三友“竹、松、梅”在此齐聚,归来后竹海、松林渐渐模糊,唯独忘不了那株香气怡人、昂然盛开的腊梅。
宜兴东濒太湖,溪流湖泊纵横、水量充沛,适宜梅花生长,在古代梅花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颐山陆希声的梅花坞与市南的石亭古梅,自唐、宋以来盛名不衰。 近代以来,宜兴以当地的紫砂矿产而为世人所熟知, 体现宜兴艺术创作代表性的紫砂壶更是享誉海内外。 竹海归来,那株富有神韵的腊梅便在我这块紫砂心田里生根开花, 作为紫砂壶艺人, 我有心将宜兴的两件瑰宝通过艺术手法呈现给世人。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按其造型特征可划分为几何形、自然形、筋纹形三种。 紫砂学界公认的天下第一壶---“供春壶” 便是自然型的代表。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历朝历代的各种文艺作品都有对梅的赞美, 以梅为表现形式的自然形紫砂壶创作, 不论是在文化上还是精神上都早已被世人接受。 明代紫砂壶成熟时期的第一制壶大家时大彬的代表作“六方梅花壶”就是紫砂梅壶的典范,此壶壶嘴和壶把均设计成拙朴的梅枝状,与圆形壶盖上横架的梅枝壶钮一起,三者遥相呼应,有几枝小梅枝从壶嘴底部展出,秀丽疏落,小枝上梅花零星点点,令观者顿感寒冬的无限生机。 清代象形壶大师陈鸣远的“梅桩壶”,梅桩造型自然古朽,形象生动别致、形体饱满、设计巧妙,给人以傲霜斗雪的精神气质,冰肌铁骨的非凡之势。
到了近代, 以梅为主题的紫砂壶创作更是不胜枚举、名家辈出,“梅壶”是紫砂象形壶艺术中的重要一员,梅的特征经艺术加工提炼成逼真的紫砂器,出神入化。
“铁骨寒梅壶”(见图1) 是一种传统的自然器造型, 壶型以梅花为主题, 此壶采用黄龙山原矿优质底槽清泥料手工精制而成,壶身扁圆,由五瓣花片组合成一朵梅花,上下交错相映,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壶盖与壶腹上皆有梅花点缀,从上往下看,壶盖是一幅主题梅花桩图,底端似一盛开的梅花;壶钮采用一枝梅,主枝苍枯、分枝新生,众多含苞怒放的梅蕊中绽放一朵红艳独秀,“一朵忽先发,百花皆春”;壶身右角一枝梅与壶把紧紧相连, 壶把就作梅花的主杆苍劲有力,主杆长出一根分枝,分枝结满了梅蕊与梅花,犹如墙角的一盆盆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壶嘴选用一根枯梅桩做题材,沧桑枯老,没有过多加以修饰。 作品“铁骨寒梅壶”中的花蕊与绽放的花朵都是全手工精工细雕, 无一处相同,有刚刚长出来的萌芽,有初熟的花蕊,也有即将绽放的花朵,还有一朵已经绽放的傲梅,个个大小造型都不一样,百看不厌。
图1 铁骨寒梅壶
此作品整个造型饱满, 无论是平视还是侧视都富于变化,整个造型典雅,实为匠心独运之作。 在制作“铁骨寒梅壶”时受其它造型的启发,将自然界中的主杆分枝、花朵花蕊、果实形态加以图案化、规则化等组织变化,将一圆器分成五等份,把生动流畅的梅枝随着形体的变化而处理得粗细自如, 花蕊的大小不一,所有的梅蕊都贯通吻合。 自然器壶式除形式优美以外,制作工艺也非常严谨,尤其是口盖部分合缝要严密, 盖子要通转, 壶体的各部分梅花疏密得体,稍有马虎都会影响整体造型。
“铁骨寒梅壶”作为造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注重其实用性的同时极力追求其情趣美。情趣是由紫砂的内涵决定的, 体现在外在的装饰造型上,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理念为依据创作而成。“铁骨寒梅壶”壶身饱满、端庄大气,不刻意堆砌雕琢,追求平淡天然,整体造型尺寸和比例恰如其分,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壶身的梅蕊和梅花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韵,呈现出一种大度君子的气息,整个壶型气韵生动、轮廓圆浑,又透着一股凌然霸气。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无论是王侯将相、商贾名流,还是芸芸大众、布衣草根都钟情于梅花,爱梅、咏梅者数不胜数。 “梅文化”在我国已延续了上千年,仅民国之前有资料记载的梅花诗词就有五千多首。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用梅花来寄托浓浓的乡盼。 北宋王安石的名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赞美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高启用“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描写雪中寒梅,诗人用“高士卧”和“美人来”的典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格。 近代漫画大师丰子恺的“看梅云”饶有趣味,女主人端菜走出,三人围拢小方桌分三方而坐,独空一方,那方梅花开得正盛,漫画配文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梅花添香,这是何等雅兴。
梅花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在众花凋零时孤独盛开,其坚忍不拔、历经磨难而又品行高洁,是不惧风雪、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时代在变、世风在变,君子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没有变,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者是佛门禅宗高僧,以梅花为喻体表达坚志修行得正果的决心,告诉人们面对困难所应具备的正确心态。
作品“铁骨寒梅壶”源于自然,创作者将自然形态加以变化,在艺术的夸张和伸展间构思作品,用智慧的双眼、 灵动的心思和多元的艺术感知表现紫砂壶艺术的特质和精髓, 囊括了数百年间紫砂技艺传承者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