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脂多糖诱导人肝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1-03-24 13:33宋云飞
安徽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异丙酚肝细胞试剂盒

肝脏是一种新陈代谢器官,不断向机体提供营养,并消除体内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肝脏也是一个具有复杂免疫活性的部位,可产生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清除侵入者使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然而,不能被消除的入侵者或未被控制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脏的慢性感染,出现肝纤维化、肝细胞功能障碍和脂肪变性等病理性改变。许多研究表明,内毒素中的脂多糖(LPS)成分可通过多种有害途径引起肝细胞损伤。随着对内毒素研究的加深,如何发掘保肝药物,缓解肝细胞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异丙酚是临床上用于静脉全麻常用药物之一,具有醒脑快、持续输注、无蓄积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异丙酚对肾脏、肝脏等器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Wei等报道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然而,异丙酚是否对LPS所致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所以本实验用20 mg/L的LPS诱导L-02细胞损伤,观测不同剂量异丙酚(PPF)对其保护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感染性休克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异丙酚(货号D126608)购自Sigma公司;LPS购自Sigma公司,用灭菌水配成2g/L母液备用;RPMI Medium 1640培养基和胎牛血清(FBS)购自Gibco公司;青-链霉素(penicillin-strepotomycin,P/S)购自Thermo公司;MTT、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试剂盒购自酶免公司;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Hifair®Ⅱ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和Hieff™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购自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5X)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兔抗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p-肌醇依赖酶1α(IRE1α)、IRE1α、激活转录因子6(ATF-6)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一抗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HRP标记二抗购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

1.2 仪器

倒置荧光显微镜(德国徕卡);DFC500照相系统(德国莱卡);多功能酶标仪(南京德铁);二氧化碳培养箱(Thermo公司);超低温冰箱(青岛海尔);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电泳仪和转膜仪(Bio-Rad)。

1.3 L

-

02细胞的培养

将L-02细胞(人正常肝细胞系,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馈赠)培养于含有10% FBS和1% P/S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含有5%二氧化碳-95%空气的37℃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取生长期的细胞以5×10/mL的密度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包被的96孔板中,每孔100µL。

1.4 LPS诱导L

-

02细胞损伤模型的制备

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正常组)、5、10、15、20、25 mg/L的LPS组,每组6个复孔,待细胞长到80%以上时,加入不同浓度的LPS,置于含有5%二氧化碳-95%空气的37℃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6、12、24、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情况,确定损伤模型。

1.5 PPF给药处理及分组

将细胞分为正常组、LPS模型组(LPS)、LPS+25和50µmol/L PPF给药组以及LPS+4 mmol/L 4-苯基丁酸(PBA)的阳性药组,每组6个复孔,观察PPF对LPS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情况。

1.6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能力

收集经过处理的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各组细胞的培养基后,每孔加入终浓度为0.5 g/L的MTT溶液,置于含有5%二氧化碳-95%空气的37℃的培养箱中培养。4 h后弃掉培养液,加入150µL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在摇床上慢摇直至蓝紫色甲瓒完全溶解,然后用多功能酶标仪在492 nm处测定各组细胞的吸光度。

1.7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ALT和AST含量

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所示方法检测上步收集的各组细胞上清液中ALT和AST的表达,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组的ALT和AST的蛋白浓度。

1.8 qRT

-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L

-

1

β

、IL

-

6和TNF

mRNA水平

按Trizol法取各组细胞的总RNA,按照Hifair®Ⅱ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所示步骤将RNA反转成cDNA。根据Hieff™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Low Rox Plus)所示比例构建qPCR反应。反应条件:95℃预变性0.5 min,95℃变性5 s,55℃退火0.5 min,共持续40个循环,引物序列如表1。IL-1β、IL-6和TNF-αmRNA在各组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用2表示。

1.9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NF

B p65、NF

B、p

-

IRE1

α

、IRE1

α

和ATF

-

6蛋白水平

取培养于培养瓶中的各组细胞,分别加入各种蛋白酶抑制剂,用细胞刮刮下细胞收集起来;4℃,12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于1.5 mL离心管中等待定量。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后,各组取30µg蛋白煮沸变性后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320 mA恒流转膜1.5 h,5%脱脂奶粉封闭液封闭1 h,TBST洗膜3次,每次5 min,按1∶1 000比例加入NF-κB p65、NF-κB、p-IRE1α、IRE1α、ATF-6和GAPDH抗体稀释液,TBST洗膜3次,每次5 min,1∶1 000比例加入HRP标记二抗,室温孵育1 h。ECL发光试剂盒发光,凝胶成像系统成像,Image J软件计算灰度值,采用目的条带与内参蛋白条带光密度比值作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表1 PCR相关序列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LPS对人肝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LPS处理0 h时,通过MTT法检测各组人正常肝细胞的存活能力,发现各组细胞存活能力与正常组(0 mg/L L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各组细胞在处理前状态一致,保证实验准确性;而LPS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具有剂量以及时间依赖性(见图1),LPS作用24 h在浓度范围内接近线性变化并且剂量为20 mg/L的细胞(存活率为50.74%)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选择20 mg/L LPS作用24 h作为致肝损伤模型剂量。

图1 MTT法比较不同浓度LPS对各组肝细胞的存活率影响

2.2 PPF改善损伤肝细胞的形态

如图2所示,正常组肝细胞贴壁较好,结构完整,折光性较强,细胞形态比较清晰;LPS组细胞胞体大部分皱缩成圆球状,贴壁性不好容易脱落,镜下可见部分细胞漂浮于培养基中;而给予低高浓度的PPF组和PBA阳性药组细胞状态较LPS组有所改善,贴壁较好,细胞胞体大都成纺锤体或梭形,数目明显增多。

2.3 PPF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存活能力

与正常组(100±9.30)%相比,LPS组肝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为(54.26±7.77)%(

P

<0.01);而给予低高浓度的PPF和PBA的细胞存活能力显著上升[LPS+25µmol/L PPF:(66.86±4.31)%,LPS+50µmol/L PPF:(84.71±7.30)%,LPS+4 mmol/L PBA:(83.74±7.48)%](

P

<0.05),

F

=34.125,

P

<0.001。

2.4 PPF降低损伤肝细胞中AST和ALT的含量

表2 结果显示,LPS组细胞上清液中AST和ALT浓度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在孵育了低高浓度PPF和PBA后的细胞上清液中AST和ALT浓度显著降低,与L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2.5 PPF降低损伤肝细胞中IL

-

1

β

、IL

-

6和TNF

mRNA的表达

如表3所示,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

P

<0.01);与LPS组相比,给予低高浓度PPF组和PBA组细胞中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降低(

P

<0.01)。

2.6 PPF降低损伤肝细胞中NF

B蛋白的磷酸化

如图3所示,LPS组NF-κB p65蛋白水平较正常组相比显著性升高[(3.16±0.42)比(1.00±0.16),

P

<0.01];而给予了低高浓度PPF组和PBA组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至(2.50±0.38),(1.81±0.20)和(1.84±0.17)(

P

<0.01),且不同组间均数比较,

F

=47.267,

P

<0.001。

图2 光镜下各组人肝细胞的形态(×100)

表2 各组L-02细胞中ALT和AST浓度/(mg/L,±s)

表3 各组细胞中相关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s

图3 比较各组L-02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蛋白水平的表达

2.7 PPF降低损伤肝细胞中ATF

-

6和p

-

IRE1

α

蛋白的表达

表4和图4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LPS组ATF-6和p-IRE1α表达量明显增加(

P

<0.01);低高浓度PPF和PBA组能降低ATF-6和p-IRE1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3 讨论

机体发生严重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极易引起感染性休克。机体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产物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首先激活宿主的免疫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随后损伤机体重要器官如肝脏,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肝功能衰竭。LPS是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当细菌裂解或死亡时,LPS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发挥对宿主的毒性作用。内毒素血症是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外源性物质基础,我们选用LPS诱导L-02人正常肝细胞损伤,体外模拟感染性休克对肝细胞的损伤。结果表明,LPS会导致L-02人正常肝细胞形态变差,核固缩,存活能力明显下降;而给予不同浓度的PPF对LPS致人肝细胞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显著提高损伤肝细胞的存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说明PPF对受损的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ALT和AS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肝细胞损伤时,ALT和AST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为了确定PPF是否对受损的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我们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AST和ALT的浓度。研究结果发现LPS组肝细胞中ALT和AST表达显著升高,说明模型的成功建立;而给予不同浓度的PPF后降低了ALT和AST的含量。

表4 各组细胞中ATF-6和p-IRE1α蛋白的表达/±s

图4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L-02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调节免疫反应与内质网应激和炎症有关。诱发炎症的病原体相关分子和损伤相关分子会激活所谓的“急性期反应”,主要是由IL-6、转录激活因子3、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早期全身反应。急性期反应的靶点肝细胞通过产生急性期蛋白,使代谢和分泌蛋白的储备适应变化的需求。急性期蛋白可迅速诱发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或损伤的组织,同时激活抗炎和肝脏免疫调节机制。但是,未能被清除的病原体或损伤的组织及炎症进一步发展,则可导致肝脏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恶性肿瘤的发生。本实验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LPS组人肝细胞中的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说明LPS可能通过炎性因子释放来损伤肝细胞,而给予不同剂量的PPF后的人肝细胞与LPS组相比,IL-1β、IL-6和TNF-α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降低。说明PPF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来发挥对受损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有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与炎症反应的诱导直接相关。内质网(ER)是蛋白质折叠修饰组装以及细胞内钙贮存的场所,约1/3新合成的蛋白被转运到ER内并折叠成正确的三维结构,然后运输到达目的地。当蛋白发生不正确的加工或修饰时,将会引起ER平衡失调,从而导致ER应激。早期的ER应激通过激活非折叠蛋白反应(UPR)减轻ER内压力,而长期严重的ER应激则导致细胞凋亡或死亡。NF-κB是一类转录因子蛋白家族,参与多种炎症基因的转录调控,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静息状态下,NF-κB与NF-κB抑制蛋白(IκB)形成复合物,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质中。当细胞受多种外界因素(包括应激性损伤细菌脂多糖病毒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刺激后,IκB激酶复合物(IKK)被激活并磷酸化IκB,使NF-κB游离并暴露核定位位点,游离的NF-κB迅速移位到细胞核,与NF-κB反应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异性序列结合,参与炎症反应基因的转录调控。目前研究发现UPR的3条信号通路,即PERK、IRE1α和ATF-6均能激活NF-κB。本研究发现LPS组细胞NF-κB p65、p-IRE1α/IRE1α和ATF-6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低高剂量PPF治疗后NF-κB p65、p-IRE1α/IRE1α和ATF-6增强的作用被抑制。为了进一步证实PPF对LPS损伤的肝细胞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了ER-stress的抑制剂PBA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高剂量PPF与PBA的治疗效果相当。

综上所述,PPF有助于缓解LPS诱导的人肝细胞损害反应,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发挥肝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F减轻内质网应激,抑制炎症通路NF-κB的活化,维持体内细胞所处的微环境稳定有关,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异丙酚肝细胞试剂盒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在高危妊娠妇女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为什么确诊新冠肺炎需要核酸检测试剂盒?
一次检测多个基因,让肺癌诊疗更精准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18F—FDG配套试剂盒的开发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