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问题也逐渐突出,主要表现在起步晚、总体建设强度大等方面。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尤为重要,它是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作为前期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对预测年轨道交通线路的相关指标进行预测,这些指标反应一定社会条件下乘客出行需求的特点。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同时也为项目可行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目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在大量的实践中日趋成熟,但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依旧存在难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地铁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我国城市轨道背景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居民出行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猛,截至2021年9月,中国内地累计有4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路线,其中40座城市在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中拥有地铁制式。预计2021年下半年还将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1个,新增运营线路长度500公里左右。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为7969.7公里,其中地铁线路长度6280.8公里。截至2021年9月,我国城轨交通运行线路长度增长至8553.4公里,其中地铁线路长度6737.7公里。
1.2 无锡市城市轨道背景
无锡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52.1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无锡市常住人口为7462135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79%。2020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70.48亿元。无锡自身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迫切需求。
2. 无锡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建设概况
目前无锡市规划城市轨道线网是由“环+放射”形式的6条线路组成,联系主城区和各片区。截止2021年12月,无锡共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及4号线。
地铁1号线:堰桥—长广溪,全长约29.42公里,共设车站24座。
地铁1号线南延线:长广溪—南方泉,全长约5.187公里,共设车站3座。
地铁2号线:开原寺—安镇站,全长约26.6公里,共设车站22座。
地铁3号线:苏庙站—机场站,全长约28.5公里,共设车站21座。
地铁4号线:刘潭站—博览中心站,全长约24.6公里,共设车站18座。
3. 城市轨道客流特征分析
3.1 客流定义分类及预测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是指当人们产生出行需求时,选择轨道交通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有目的的移动,或轨道线路上单位时间内流动人数及流向总和。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类如下:
(1)按客流来源划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按客流来源可分为基本客流、转移客流和诱增客流。
(2)按空间分布划分。空间分布可分为断面客流和车站客流。
(3)按时间分布划分。按时间分布可划分为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和高峰小时客流。
本文章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进行研究,总结其各阶段的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提出对客流预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与运营提供准确的客流依据。
3.2 无锡市地铁客流特征分析
3.2.1 日客流量分析
2020年,日均客流23.83万人次。自2020年10月底地铁3号线开通后,无锡市地铁初步形成网络框架,公交地铁换乘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客流效应显增,无锡地铁日均客流超40万人次。
2021年2月11日至17日,春节放假期间,无锡地铁安全运送乘客277.75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100.60%。其中日均客运量39.68万人次,较疫情前增长19万人次,线网运行图兑现率及列车准点率均为100%。
3.2.2 年客流量分析
2018年初至12月20日,无锡地铁1、2号线客运总量达到9972.9万人次。2018年全年,无锡1号线、2号线年客运总量首次突破了1亿人次。
2020年无锡地铁全网总客运量为8722.1万人次。
3.2.3 线路站点客流分析
无锡轨道交通早晚高峰客流时间分布,早晚高峰时段分别为7:00-9:00和17:00-18:00。非工作日和工作日客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非工作日客流总规模高于工作日。
无锡轨道交通站点日均客流量最高的站点均位于内环,其中包括三阳广场站、南禅寺站、人民医院站、清名桥站、无锡站。
截至2021年2月,三阳广场站共开通25个出入口,为全国出入口开通最多的地铁站,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次性建设完成的地铁车站,总面积约6.2万平方米。
3.2.4 客流分析总结
(1)无锡市轨道负荷强度整体偏低,总体吸引力不足。但是平均乘距超过广州等相同线网规模下的城市的指标水平,表征无锡市轨道交通较好地服务于中长距离出行。
(2)早晚高峰小时段接近,乘客准时上下班比例较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高。
(3)在沿线的居住覆盖率和就业率,分别仅为21.3和23.8%,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居住率和就业岗位覆盖率有待提高。
(4)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一体化水平偏低,影响轨道交通快速出行竞争优势。下一步应重点关注轨道站点的便利性和完善性,加强常规公交、自行车等多种方式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尤其是外围站点的接驳线路设计,尽可能降低换乘距离和换乘时间。
4.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挑战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和在建规模均十分庞大,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问题和运营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说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还存在许多挑战,需要攻克诸多难关,例如加强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地铁的施工安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对噪声控制,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可靠性等。
参考文献:
[1]于颢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9-10.
[2]游世凯,张聪,邹歆.基于多元数据的无锡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A].都市快轨交通,2019:95-96.
[3]翟婉明,赵春发.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A].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216-217.
作者简介:姓名:李昊楠,性别:女,籍贯:江苏宿迁,民族:汉,出生年月:2000.10.24,學位:本科,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