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普遍面临着运营困难,处理技术不成熟、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本文以对上海某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调研结果为依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入手,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梳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钻石模型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垃圾的处置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近年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仍以简单的填埋和堆放为主,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当前也面临着运营困难,处理技术不成熟、产品附加值低或难以再次利用等问题。本文将利用波特钻石模型,以对上海某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调研结果为依据,从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微观层面入手对行业现状及发展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2 建筑垃圾的分类
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建筑废弃混凝土、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五类。其中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和建筑废弃混凝土基本可由市场自行消纳;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两类建筑垃圾成分相对复杂,其处理工艺和产品销路均存在较大问题。本文讨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针对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两类。
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现状分析
3.1波特钻石模型
波特钻石模型的中心思想即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主要是由四个基本要素(资源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以及两个辅助要素(政府和机会)共同决定。据此构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3.2资源要素
3.2.1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多与政府合作确定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回收方面,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建筑垃圾首先运送至区中转分拣点,分离出有害垃圾和其他无利用价值的垃圾后,再将可循环利用的垃圾运送至企业处理[1]。但根据调研,此时回收的建筑垃圾混有编织袋等杂物,直接处理易使设备卡顿,前期仍需要人工分拣,处理难度较大。
3.2.2土地
建筑垃圾的堆放和分拣需要大量土地面积,但目前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此外企业分选、破碎、生产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需要场地保证。调研企业虽位于城郊,但因上海土地紧缺,地价高昂等问题,场地面积受限成为限制企业产能的主要问题之一。
3.3.3设备
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相似,但处理成功率较低。根据调研企业,设备性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国内破碎设备可以满足需求,但分选设备表现不尽如人意,进口分选设备的表现优于国内。调研企业采用国内外设备结合的方式成功生产出高品质再生骨料。
3.3.4人才
即使采用相同的设备和工艺,设备调试过程中又会因为细小差别极大影响处理结果。理论与经验并存的项目负责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3.3.5资金
根据调研企业,一台进口分选设备需要投入300-400万元人民币,设备后期存在调试、配件损坏、维修维护等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需要大量资金全过程投入。
3.3需求条件
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作为资源化利用的中间环节,同时面临着来自政府、工程建筑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的需求。从源头上看,政府和工程建筑企业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具有较大依赖。新《固废法》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明确要求地方政府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和回收利用体系;第一百一十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倾倒、抛撒、堆放或未按规定利用处置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从应用端看,2021年发布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中,提出要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建筑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为再生产品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利用奠定了基础。此外由于近年严格限制砂石采挖,建筑固废制备的再生骨料成为建材生产企业砂石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调研企业主要处理装修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和制品。由于该企业建筑垃圾分离处置干净,再生骨料及制品的品质很高,颇受当地建材生产企业的欢迎。而处理成果较差的企业,通常需要自行出资处理产品。
3.4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
3.4.1企业战略
根据调研,由于生产线调试的复杂性,目前可以成功处理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企业的数量较少。该类企业以国有为主,集中在产业链中段,资金多来源于国家补贴,企业主要负责解决技术部分存在的重大难题,对于产品销售则不过多参与。为打通下游市场,该类企业通常选择与全国各地方生产企业合作,以入股方式参与,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该类企业可依靠合作企业的政府及地方资源预估产能,解决原材料收集、贮存和运输等问题;合作企业可直接利用再生骨料进行生产,并利用自有资源销售再生产品,双方互惠共赢。
3.4.2同业竞争
装修垃圾和拆除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仍处于发展初期。尽管在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下再生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出于价格和质量等方面的考虑,再生产品市场认可度有限,传统建材产品市场对这一新兴市场的威胁较大[2]。
3.5相关及支持产业
3.5.1供给方
主要有施工企业和拆除企业。施工和拆除过程通常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为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提供了原材料。
3.5.2需求方
主要有政府、工程建筑企业和生产企业。从上游看,由于政策法律的强制规定,建筑企业相关需求逐渐增加。从下游看,由于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大力支持,再生产品较多应用于政府工程。此外由于砂石骨料的供应限制,生产企业对再生骨料有着一定需求。
3.5.3其他相关产业
主要有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等。设计单位通常进行厂房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但由于缺乏实操经验,实际的生产线设计及调试通常还需要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自行完善落实。质检单位对再生骨料及制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但目前没有再生建材质量评定统一标准,质检单位无法对再生建材进行统一认证[2]。
3.6政府和机会
3.6.1政府支持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并推出了企业培育、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给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极大支持。新《固废法》对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做出了严格要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规划设想,要求建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要求为建筑固废制备砂石骨料的企业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所得税、环境保护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也将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列为重点,并给予资金支持。
当地政府给予了本次调研的企业项目建设一次性补贴、建筑垃圾处置补助、税收优惠和科技创新优惠等支持政策。由于该企业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为区政府的示范项目,扶持力度相对较大。
3.6.2发展机会
近年来国家对环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为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随着天然砂石材料的减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市场前景广阔。
4 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的一些思考
4.1资源要素不足限制了行业规模发展
从原材料看,建筑垃圾处理企业面临原材料来源不足、杂质含量较高等问题。从土地看,企业缺乏用地保障,产能受限。从人才和设备看,目前资源化设施处理能力和人才数量尚不能与资源化需求匹配。
4.2排放者付费和处理者收益制度有待落实
政府和工程建筑企业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处理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补贴和再生产品的销售,难以覆盖建筑垃圾处理的高昂成本。建立合理的建筑垃圾排放者付费和处理者收益制度,并实际落实到处理企业,是建立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重要渠道[3]。
4.3企业需理性投入,行业仍需政策引导
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忽略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高成本盲目进入,在产品无法满足市场要求的情况下销路受阻,无法盈利,影响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3]。此外,再生产品与传统建材比,在价格和市场接受度上并无优势,行业需建立标准体系框架,推行有关政策,规定在政府投资的工程中强制使用合格的再生产品的比例,打通下游销售环节,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
4.4 资源化处理需形成全产业链联动
建筑垃圾资源化涉及了产生、回收、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多个环节,所有环节统一管理、协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产业链。建筑垃圾处理仅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产生单位、拆除单位、再生产品需求方、设计单位、质检单位相互之间需加强沟通合作,消除信息不对称,形成全产业链联动。
4.5 资源化利用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當前相关法律法规涉及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部分地方也出台了政策型法规,但由于国家层面缺少专项法规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法律效力和执行力相对不足。资源化利用行业仍需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出台专项法律法规,做好专项规划,使得法律政策体系更加明确规范[3]。
参考文献:
[1]胡鸣明、刘婷婷、石世英.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推动建仪——基于钻石模型分析[J].建筑经济,2016,37(4):74-79.
[2]李治宏.上海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环境卫生工程,2020,28(3):49-54.
[3]徐玉波、李颖、樊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现状、问题和建仪[J].固废利用,2020,5:56-59.
[4]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EB/OL],2021-07-01,http://www.gov.cn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655号)[EB/OL],2021-05-30,https://www.ndrc.gov.cn
[6]国家发展改革委. 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21〕655号)[EB/OL],2021-05-09,https://www.ndrc.gov.cn
[7]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381号)[EB/OL],2021-05-09,https://www.ndrc.gov.cn
单位名称: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省市:安徽省合肥市邮编:230061姓名:温睿,出生年月:1988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安徽合肥学历:硕士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材料及资源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