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吕剧的发展

2021-03-24 06:05李丽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吕剧载体群众文化

摘要: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起源于乡村,繁荣于群众文化的传播。本文介绍了吕剧起源的群众文化背景,阐述了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吕剧的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吕剧;发展

吕剧是山东省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戏,以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唱腔、鲜明的特色而深得广大群众喜爱,流传区域广、影响大。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吕剧的发源地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落实,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吕剧品牌,坚持把繁荣吕剧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搭建载体,壮大队伍,培育特色,促进乡村文化不断繁荣,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乡村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吕剧起源的群众文化背景

1.1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

吕剧发源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的时家村。东营吕剧的形成不仅有其自身的渊源,而且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生活智慧的结晶。十年九灾,冬春乞讨成了时家村一带百姓的主要生计。起初,如通常讨饭人那样,时家村外出逃荒的人也是沿街乞讨。由于经常遭受冷遇,被迫改变了乞讨的方式,先是由一人上门演唱小曲,后来发展成为多人合伙演唱。随着讨饭方式的变化,这些讨饭人就成了早期的民间流浪艺人。生活的磨练,经验的积累,以及随着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本地艺人与外地民间艺人的交流、融合。在初期,他们以演唱家乡的民歌小调为主,渐渐学到了外地很多民歌曲调和演唱技艺,演唱形式也日渐丰富起来。

1.2深厚的文化底蕴

1886年至1896年的10年间,山东琴书在广饶北部得到了很快发展,民间学唱琴书的人之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每当农闲季节,有的举家出动,有的三五结伙,随处可见演唱琴书的艺人,场面蔚为壮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涌现了一大批职业琴书艺人,他们的演唱技艺日渐娴熟。其中,牛庄镇时家村的民间艺人时殿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取得的成就最大,影响也最大。时殿元以演唱琴书的民间小调而著名。幼年时,因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靠卖艺乞讨维持生计,其早年活动范围在山东胶东、江苏、河南一带。时殿元使用坠琴、竹板等乐器演唱一些家乡的小调和民谣,边唱边乞讨。他天资聪颖,在艺术上特别专注,在当地博采众长,能够演唱许多曲牌和琴书篇目,多年的艺术实践和学唱使时殿元有了变革的基础。时殿元早年的生活磨难和经历为以后吕剧由坐腔扬琴改为化妆演出,逐步发展成为戏曲形式奠定了基础。

1.3吕剧艺术的传承

经过探索、演变,吕剧表演渐渐变换为“化妆扬琴”形式。这种表演形式也很快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其他艺人们纷纷效仿,陆续将一些琴书说唱演出剧目改为化妆演出剧目,使坐唱形式的琴书向生动活泼的化妆扬琴形式演进。《王小赶脚》的实践,在吕剧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突破了原有坐腔扬琴的表演形式,演唱表演和伴奏分开,演员化妆演出。随着化妆扬琴越来越受欢迎,进而发展迅速,艺人们于是加强演出阵容,组建了许多戏班社团,从最初的拉地摊似的非正式演出,到形成正式团体进城发展,把吕剧艺术推向了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后来吕剧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关键作用。“吕剧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外省市的乡村城市都受到欢迎,群众基础进一步深厚,为吕剧的振兴和繁荣创造了条件。”

2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吕剧的发展的对策

2.1坚持送戏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要把传统的吕剧节目、文化资源送到社区,加强社区间文化交流、沟通、互动,努力实现吕剧唱戏搭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促进社区吕剧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在送戏下乡的村头,在精品展演的舞台,在采风创作的田间,在比赛评选的场地,吕剧演职人员要将“观众是否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正如俗语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为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过去几年,吕剧团体着力在锤炼内功上下功夫。吕剧团将下基层采风创作列入常态工作机制,并加以考核督导。在下乡演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演职员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尽可能多的了解群众诉求。同时,演职员培训充电成为常态。从舞美队、乐队到演员,剧院多方创造机会,提供成长的舞台与空间,使大批青年演职员脱颖而出。

2.2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营造和谐氛围

广大基层文艺骨干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为更多的吕剧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加大吕剧文艺骨干的培养,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共同传承吕剧文化内涵,营造欢乐、文明、和谐的社区新家园。以文化局、文化馆为主,组织各类文化小分队送吕剧文化进社区;同时,充分发挥各大小吕剧艺术团体、文艺协会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3 开展吕剧文艺演出进乡村系列活动

政府采取民办公助方式为文化馆购置乐器、灯光、音响、服装等必要的演出设备和道具,充实硬件建设。文化馆组织演出小分队,深入到乡村举办吕剧文艺专场演出活动,并号召街道之间、社区、乡村之间组织开展互演活动,即临近街道和乡村交流演出,达到广大群众既是吕剧演出的组织者,又是吕剧演出的观赏者,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灵活性、自我观赏性、自我组织性和自我参与性。

2.4开展“呂韵书香”图书文巡回借阅活动

对仅靠老艺人口头传唱、濒临消失的吕剧老剧本、老唱腔等原生态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挖掘整理传统优秀吕剧曲目,编寫吕剧唱谱,保护吕剧传统文化资源。在广泛开展图书借阅宣传活动,开展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设施,使社区、乡村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全民阅读。以乡村为基点,形成网络化的图书馆服务宣传态势,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宣传形式,广泛开展送书到社区、乡村活动。要成立专门的吕剧艺术网站,作为吕剧资料共享的载体,采用影音录制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剧照、剧本、曲谱、服装、道具、经典唱段等吕剧资料。网站利用数字存储技术,扩大了吕剧资料存量,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吕剧艺术资源,在检索系统地帮助下,方便吕剧爱好者的学习与欣赏,提高保存效果和资料管理效率。

2.5 “百家争鸣”业余文化团体、协会进社区、下乡村展演活动

组织业余吕剧文艺团体、吕剧爱好者协会走进社区、下乡村,开展各类文艺专场演出交流活动,为吕剧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价值的平台,同时满足群众的文艺需求。扶持、引导、促进吕剧团体健康发展,开展“送乐器下乡”活动,为剧团配备音响、服装、道具等设施。聘请专业人士对演职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剧团演出水平。实现由“自娱自乐”式演出向“市场化”演出的转变,逐步提升吕剧故乡影响力。

2.6“百花齐放”打造好吕剧社区文化基础

举办好吕剧文化艺术节、吕剧消夏广场、吕剧票友大赛等文化活动,邀请名家,传授演唱技艺,不断推出精彩剧目和新秀演员。举办吕剧十佳艺术家、吕剧新星、吕剧优秀剧目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吕剧文化大繁荣;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规划建设一条融 吕剧文化展览馆、文化广场、吕剧演出、书画剪纸、草编销售等集观光、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吕剧文化产业街道,开发一批特色突出的吕剧茶社、餐厅、工艺品、商店,融入吕剧艺术的舞台、灯光、服饰、道具、乐器、脸谱等基本元素,在动态的艺术表演和静态的橱柜展览中,向人们直观呈现吕剧发展历史及吕剧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

3 结语

总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思路,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吕剧文化艺术的需求,提升群众文化品位。重塑吕剧艺术品牌,宣传吕剧精神,为建设山东“文化大省”搭台唱戏,推动群众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群众享受吕剧文化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 李鑫磊.滨州地区吕剧音乐研究.艺术品鉴,2021,第30期

作者简介:李丽娜,女,1973年3月出生,三级演员,从事戏曲表演工作。

猜你喜欢
吕剧载体群众文化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七——家乡的吕剧
吕剧进乡村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我爱吕剧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