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子联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展现农村发展面貌的依据,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因此,在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中,应当基于国家战略高度,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的思维,深刻吸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营养,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为目标,不断推动农村发展新变革,绘制我国农村发展新蓝图。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引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的特征。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式可归纳为“标准化”“单体乡建”“共同缔造”三种模式,虽然各有优势,但也会存在千村一面、建設投资高、周期长等问题。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
1.1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能够激励农民对精神美的追求,实现农村由外在美到内涵美的提升。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整治行动。在整治行动中,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自觉担任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员、摸排员、监督员,广大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担任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力军、突击队。党员群众一起干,不断革除陋习、革新观念,从而树立起甘于奉献、邻里友爱、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
1.2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均取得决定性成就。这里的“全面”涉及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要素,强调各地区各要素统筹发展。在此基础上,农村地区成为达成该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落实“全面”要求的基础上,农村人居环境为生态要素的核心要点,其整治工作有助于生态目标的达成。
1.3推动我国经济体的发展
农村作为我国经济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型的作用。实时的保护农村的绿树植被,尽自己之力维护良好的生态文明,遵循国家的倡导,走绿色路线。正所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好农村人居环境的水平和质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所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遵循国家的绿色发展路线的倡导,向着我国的发展目标,使得我国能够建设成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致力于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高效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
2.1优化改进整治工作理念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生态效益低问题,建议农村工作者优化改进整治工作理念,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建设指导思想,进而改进整治工作在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细化来说,农村工作者应树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工作原则,以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水源作为工作核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农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采用无害化技术处理农村污染问题,避免污染源影响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在该原则思路指导下,农村工作者应结合所辖地区的实际状况,综合利用各项资源,通过绿色化改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农村能源浪费,提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生态效益。
2.2加强弘扬乡土文化
农村内外都要有文明的农村风格,有丰富的景观,才能视为美丽的乡村地带。所以必须注意农村文化的建设。首先是遵循正确的文化取向,建设美丽的乡村,必须注意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具有文化习俗和当地习惯的乡村富含丰富的灵魂。农村文明扎根于地方文化,残留在乡村的方方面面,世代相传,形成了特殊的刻印符号。中国文明传承了农业文化,村落与现代的血液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防止当地文化被破坏、变形、消失,将农业文化与现代农村发展的概念相结合,促进美丽乡村当地习俗的传承。农村文明建设应承担社会主义核心,强化大众意识形态和道德结构,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的价值观,需要在设计上做好工作,以达到农村文明新的高度的目标,在乡村振兴中进行农村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农村治理工作将一起推进。地域文化发掘,弘扬乡土文化,需要培养当地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短缺是面临的主要问题,乡村振兴也不能实现。建立人才机制,做好返乡人才的好工作,利用返乡人才的知识、能力、资源,在文化方面,基于保护和继承宣传,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创新开发。
2.3重视农村相关干部的培养
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在选举相关的干部时,需制定严格且完善的选举要求和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村支部,其职能就在于广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政策规定,助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针能够具体落实到基层,旨在带领我国基层人民群众能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家致富。
2.4将农村粗放式的发展转变为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业的种植生产,难以避免的需要使用化肥、农药,但要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生产,减少及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如在种植过程中大量采用有机化肥,代替传统的无机化肥。原有的生产方式严重污染农村环境,需要我们对生产方式加以调整,这也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要求。而当地的相关部门及管理者,应加快促使农村粗放式经营方式,由只重视“量”到重视“质”的转变,建设绿色乡村,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帮助广大农民逐渐培养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加强对农民的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建设美丽乡村的美好愿景也将近在眼前。
2.5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一方面,应从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经费问题出发,在政府财政补助与支持基础上,镇、村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筹措资金,以满足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要从垃圾分类减量问题出发,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处理工程量较大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村一级完成垃圾分类后,就地对一部分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从而减少需要转运和处理的垃圾量,提高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应有之义,对此,各地区应需立足实际,从重点抓好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实施整治、完善资金支持政策,加强由点扩面分类连片推进整治、注重长效环境管护等维度入手,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美丽中国乡村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建琴.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体制创新———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9):63-64.
[2]鞠昌华,张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J].环境保护,2019,47(2):23-24.
[3]肖萍,朱国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4):73-74.
[4]袁道秀.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长效机制化的问题和策略[J].低碳世界,2016(29):33-34.
[5]张志胜.多元共治———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1):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