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宪 殷洁 孙妮
摘要: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外实习学生党员尤其是外单位培养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组织观念涣散、党建与临床实践及科研脱节等突出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形成原因、发展规律,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在线”技术优势,从送学到基地、结对共建党支部、设置流动党员联络员等,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医学院校在外培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从严治党;医学院校;在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互联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高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的深入推进,教育管理好在外实习学生党员或校外培养的研究生党员,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
一、医学院校外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单位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型研究生选择走出校门,走向全国各地的实习、培养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专业学习生活。其中不乏很多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党的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等,这些在外实习或校外单位培养的学生党员成为实际上的“流动党员”,给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全新挑战——“三会一课”基本处于全年请假状态;组织的各项主题教育、党建活动等,更是缺乏抓手、鞭长莫及。
就学校基层党组织而言,在外实习学生党员或校外单位培养的研究生党员,长期脱离学校大本营组织生活,如单纯通过电话通知、网络遥控组织管理,很难保证组织生活落地落实,在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培养考察等方面质效不尽如人意,一定程度上存在党组织软弱涣散现象。
从学生党员自身来看,在外单位实习或培养的学生党员尤其是研究生党员,将时间倾注于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加上部分非党员带教老师、研究生导师潜移默化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一定程度上存在组织观念涣散、纪律意识淡薄、对党组织归属感不强、政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党建与临床实践及科研学术脱节等现实问题。
二、在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外实习培养时间长,人员分布较为分散
因培养目标不同,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常常需要在校外实习一年之久,尤其是在外培养的研究生党员,除低年级在校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外,需要长期在外单位跟师学习。加上实习基地、培养单位地域分布较为分散,疫情防控压力叠加之下,要想有效组织这部分学生党员集中现场学习,难度较大。
2、重视临床专业学习培养,轻视思想引领、政治理论学习
党员应由党组织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但目前在外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一般不会转到实习或培养单位基层党组织。加上在外学生党员尤其是研究生党员,将时间精力更多地倾注于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学校党组织对在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考察培养“鞭长莫及”,其作为党员身份的受教育管理功能模块处于一种边缘化、模糊化的状态。
3、部分在外学生党员组织观念涣散,纪律意识不强
在外培养的学生党员进入临床后,常将时间精力更多倾注于临床专业学习而弱化自身党性修养。在实习或联合培养后期,学生党员更是忙于寻找工作出路,个别可能出现思想滑坡、组织涣散情况。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党组织的精准教育引导与组织关怀帮助。
三、解决对策及路径探析
1.与培养单位党组织共建党支部,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探索建立医学院校与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单位党组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共建黨支部等方式,探索形成医学院校党组织+培养单位党组织对在外学生党员实行双重教育管理模式:培养单位党组织负责考察在外学生党员日常表现;在外学生党员参加培养单位的组织生活;学校基层党组织定期对在外学生党员沟通联系,掌握思想动态、日常表现,做好监督引导。
2.成立在外实习或培养临时党支部,突出战斗堡垒作用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临时党支部定义、工作内容等有明确条文指导,这提醒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在外学生党员临时党支部。对于学生党员、党的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较多的培养单位,可单独成立临时党支部;对于数量较少的培养单位,可根据地理位置、空间距离等,联合成立片区临时党支部。
3.开展“党组织负责人送学到基地”,提升党员党性修养
充分利用医学院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等定期走访培养单位的机会,组织开展集中授课、学习研讨等,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过好组织生活,帮助在外学生党员不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
4.把握“互联网+”技术融合优势,打破教育管理时空限制
研究当前学生党员“互联网原住民”的特征特性,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红利,打破在外实习生党员尤其是校外培养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时空限制;设置在外学生党员联络员,负责了解掌握所在培养单位、片区学生党员等日常思想动态,及时与学校党组织沟通交流,以进一步密切学校党组织与在外学生党员的联系。
总之,针对当前医学院校在外实习学生党员尤其是校外培养的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难题,深入分析在外学生党员特征,通过依托共建党支部、成立流动党支部、开展“送学到基地”、把握“互联网+”教育引导时空优势等,多管齐下、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靶向施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医学院校在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这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题中之义,更是有效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提升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实习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2]曾树群,江美莲.媒体融合背景下校外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途径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0(24).
作者简介:【1】王振宪,男,汉族,1988.06,山东莒县,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所在地:山东济南,邮编:250355。【2】殷洁,女,汉族,1988.12,山东济阳,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学历: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所在地:山东济南,邮编:250355。【3】孙妮,女,汉族,1984.11,山东平度,山东中医药大学,思政教育与心理学基研究,研究生,助教,山东济南,250355。
项目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党支部“书记项目”重点项目和山东中医药大学2021年外地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课题(编号YJSGL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