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2021-03-24 04:35张洪洋郁章亮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生长

张洪洋 郁章亮

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对农作物种植提出了新的发展规划,力求在单位面积中获得最佳的农作物种植效果,获取更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玉米种植中,使用有效的栽培和种植技术能提升单位面积产量,保障玉米种植产业合理发展。同时,玉米种植研究成果也可以推广到不同的农产品种植中,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

为了促进玉米种植实现优质高产,需要大力推广科学合适的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引导广大农民采取科学手段进行高质量、高效率栽培种植,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民经济收益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1 种植地选择

玉米种植前需要提前选择好种植位置,按照玉米植株的生长习惯,合适的生长环境是保证产量的前提。种植者根据土地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环境,能够有效提高产量,选择的耕地要符合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耕地要利用机械化手段完成处理,保证玉米能有更适合的生长环境;第二,要及时耕地清理中含有的有害残留物质,并且避免其他植物与玉米共同竞争营养物质,使玉米在生长期间拥有足够的营养补充;第三,未处理的耕地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耕,以便杀死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病菌,使玉米种苗有更健康的生存环境。

1.2品种选择以及种子处理

如果玉米品种本身存在问题或者不适合地方种植条件,无论后续的栽培种植技术应用水平多高,都会直接限制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首先考虑品种本身的优良特性,尽量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虫害效果佳的优质品种。还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种植条件的影响,确保玉米品种符合地方农业种植条件以及需求,从国家和省市推荐的优良品种中进行合理选择即可。规范玉米种子市场,引导农民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可有效防止劣质种子通过非正规渠道流通而影响地方玉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防止因种子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玉米产量问题和质量问题。对种子进行严格精选,将其中的残粒、病粒、坏粒等剔除掉,确保用于种植的种子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发芽率高,发芽势强。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是进一步促进优质高产实现的有效手段。其中包衣方式的应用最为广泛。玉米种子包衣能够有效减少土壤病害和虫害,支持精量播种技术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植物生长,使得玉米幼苗根系多、长势好;预防病虫害发生,通过在种子表面形成保护屏障来预防土传病害以及虫害的侵袭,并且在种子发芽、出苗、成长过程中,药膜也会逐渐融化并被玉米根系所吸收,持续发挥病虫害防治作用;减少污染,

1.3合理密植

不同玉米品种所适宜的种植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早熟玉米品种因发育期较短同时植株较为矮小,可对其适当密植,一般将种植密度控制在9万株/hm²;若种植地块具备良好的降雨及灌溉条件,可适当密植;若种植地块较为干旱,需降低种植密度。

1.4玉米生长期管理

①幼苗期管理。在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检查田间幼苗情况,如果出现缺苗,要立即进行补苗。在玉米长出3片叶后要马上进行间苗,生长出5片叶时要留大除小进行定苗。在玉米苗期,要进行2次中耕,中耕深度为5~10cm,还要定期去除田间杂草和杂物。根据玉米地杂草发生种类的不同,可以选用甲草胺、草净律或乙草胺等进行有针对性防治,以保证除草效果和玉米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在春季玉米栽培中,通常苗期不需要进行灌溉和追肥;在夏季玉米栽培中,基肥不够时需要及时进行追肥,一般667m²土地施有机复合肥20kg和钾肥5kg。②大喇叭口期、抽穗期、花粒期管理。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要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²追施氮肥40kg。在玉米抽穗期,要及时清除长势不佳的弱株和病株,加强中耕除草。在玉米抽穗期,通常要进行2次追肥,可以施加玉米叶面宝和磷酸二铵。玉米进入花粒期后,要适当追肥促进开花,结合果穗吐丝情况追施尿素,提高玉米花粒质量。在上述玉米生长时期,应结合当地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进行合理浇灌。

2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大斑病防治方法

玉米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在玉米下部叶片发作,发病以后的玉米叶片会逐步萎缩,进而出现干枯死亡等情况,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影响。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大斑病,比较常见的大斑病预防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利用多菌灵或枯草高压杆菌喷洒方式杀死大半病菌;第二,对已经感染的植株,可以在叶片初期进行集中销毁,避免对其它叶片生长造成影响。与大斑病相比,玉米小斑病是一种发生在叶片的斑点病,这种病因是玉米受到真菌感染,从而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影響。该种疾病也与降水有关,在7月发病较为严重。小斑病防治方法如下:首先,保持玉米生长环境的土壤清洁,并及时清除已经被感染的叶片,之后对玉米周围的温度进行控制,并合理添加肥料,使玉米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提高抵抗力。玉米抽雄期或发生病害初期,也可以利用相应的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比如:利用丙环唑、异菌脲或嘧菌酯防治。

2.2化学防控

玉米螟、三点斑叶蝉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10mL/667m²-15mL/667m²,或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20mL/667m²-25mL/667m²,兑水30L进行均匀喷雾防治,重点将药液喷施于玉米心叶内;玉米蚜虫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10mL/667m²-15mL/667m²,兑水30L进行均匀喷雾防治;玉米双斑萤叶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500倍液-2000倍液喷雾防控1次-2次,减少害虫发生基数。在成虫盛发之前,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10mL/667m²,兑水30L进行均匀喷雾防控。

2.3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是玉米栽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在大型玉米田中,可利用农用无人机设备巡查和观测玉米植株生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利用航拍技术精确定位后,再通过药物熏蒸机以及捕虫设备来处理病虫害。根据一些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在田区设置黑光灯,夜晚定时开灯诱杀害虫。5月中旬,随着气温的升高,可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以诱杀玉米螟虫。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害虫对某种颜色和气味的趋避性,设置黄板、蓝板、银灰色膜、糖醋液等降低害虫危害。物理防治手段成本较低,污染较小,可以促进无公害、绿色种植产业发展,并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其市场价值。

2.4蚜虫防治方法

蚜虫的繁殖速度惊人,它通过汲取玉米或其他农作物中的汁液进行生存,因此对玉米本身的生长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或死亡的问题。矮花叶病毒病原菌是主要载体,这种病菌能够促使绿叶植物无法完成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受到限制,虽然可以利用食蚜蝇、瓢虫等天敌可以进行防治,但一旦出现大面积的蚜虫,则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利用化学药品进行防治,快速根治蚜虫。使用的物理方法通常为黄板诱杀法,这也是保证玉米拥有更健康生长环境的方法。

结语

要想提升玉米高产,就应该立足自然特色,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和包衣剂,将节水灌溉技术与施肥技术相结合,提供玉米植株的整体所需营养,提高总产量,还应该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采用轮作、套作的形式,降低田间初侵染病源,有效控制斑病和玉米螟等常见的病虫害,从而促进玉米创收。

参考文献

[1]牛晓亮.简论玉米高效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155-156.

[2]谭诚涛.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3):165-166.

[3]王志萍.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业,2020(1):24-25.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生长
收玉米啦!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我的玉米送给你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生长在春天》
廉租户一跪,民生长叹息等5则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