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促使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理念、方式、内容方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创新发展。当前,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字:“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思政教育理念面临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中,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于大学生,故无不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高度的威信,深受大学生尊重与敬仰。但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平等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的渠道及方式促使教育工作者这种传统信息渠道优势受到挑战,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即可更加高效、便捷的获取到知识信息,且获得的信息更加多维、全面,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者传统的信息优势地位被替代,进而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方面不得不进行转变。
(二)思政教育方式面临挑战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教育教学方式为课堂授课、座谈、谈心谈话等。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针对性和实操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但在教学实施场地、教学内容应用面、教学时间等方面容易受到限制。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周而复始进行,久而久之容易滋生枯燥感,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感染力,最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式方面不得不进行改进。
(三)思政教育内容面临挑战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中,主要依靠教育工作者来提供思政教学的内容,大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内容信息。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内容信息进行集中、持续、高强度的灌输劝教,来改变大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而达到思政教育教学的目的。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学生获取学习内容已不再局限于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单一的途径,互联网视域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但既有正向价值引导的信息,也有负面引导的信息,对于识别和判断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而言,则很容易受鱼龙混杂的信息误导而滋生困惑,从而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难度。
二、“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在教学手段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传输、观点交流、理念交融等方面提供诸多便利。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理论知识的弘扬和传播,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鲜活、极富时代特征的信息内容和教学素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再局限于纯书本的内容素材来开展教学,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丰富的教学题材,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三)教学视野广阔化
互联网信息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以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面貌呈现,相比于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而言,其呈现的方式、氛围、情景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不仅能够极大的开阔大学生思政学习的视野,还能通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来提升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学习活动中来,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互联网+”视域下思政教育发展的建议
基于对“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情况的分析,本文研究提出针对“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思政教育观念
在“互联网+”视域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从理念上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从意识上进行重塑。一方面,在信息资源的获取意识上进行转变,深刻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变化趋势,从传统的、被动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另一方面,培育高校思政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民主化、平等化、共享化意识,引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恰当的调整自身的定位,树立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共享化观念,突破传统理念和观念的障碍,更好的融入到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中。
(二)革新思政教育方式
在“互联网+”视域下实施恰当的思政教育方式,是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必要路径。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突破传统的、单向的输出教育方式,转变实施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突出共享、交流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作用,弘扬思政教育的民主、平等等意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突破抽象的、理论的灌输教育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抵消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课堂学习的枯燥、抵抗情绪,实现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创新思政教育内容
在“互联网+”视域下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从思政教育的内容上进行创新和突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和广泛,同时,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切实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价值。一方面,在设计思政教育内容时,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话题等内容,如通过时政热点的分享和交流,来引起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获得教学的认知提升效果。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在内容选取上避免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的枯燥乏味,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内容设计,结合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知乎、抖音等共享的热点、时政、事件内容来进行交流互动,提供大学生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和平台,满足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学习中的需求,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促进了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也逐步渗透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给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在“互联网+”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新时代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功能价值,从思政教育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才能切实实现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一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文化,2015(2):53-56.
[2]张刊.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34-35.
[3]贺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D].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23-25.
[4]李振宇,陈晶晶.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進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5-48.
作者:农雁淇,(1986-),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