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启
从古至今,商人们在做生意时,往往喜欢“以次充好”,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故而为人所不齿,落得个“无奸不商”的骂名。但是,也有商人故意“以好充次”,让生意起死回生,赢得了巨大的商机。
宋朝时,有一位叫赵安的米店老板,由于初到省城做生意,客源稀少,再加上竞争激烈,结果生意做了大半年,还是入不敷出,仅能勉强维持生存。为此,他整日愁眉不展,却也无计可施。
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店里的生意还是很萧条。这天,他看着米店外来来往往购买年货的人们,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他急忙把伙计叫来,吩咐将店铺里一斗上等大米掺到劣等大米里,并按照劣等大米的价格卖给穷人。原来,店铺里的大米都是有等级和价格之分的,有钱人当然是买上等米吃,穷人家就只能买最便宜的劣等米吃。赵安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能让穷人们在过年时也能吃上香喷喷的上等米。果不其然,大家发现这里的劣等米比别处的劣等米质量好以后,上门来买米的穷人络绎不绝,几乎踏破了店铺的门槛。
但是,掌柜对赵老板“以好充次”的做法很不理解:“明明我们店铺的生意不景气,为何还要做这样亏本的买卖呢?”赵安却笑着说:“咱们初来乍到,虽然童叟无欺,诚信经营,但是竞争太激烈,生意一直不好。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正是乡亲们购物的旺季,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我这样做,虽然暂时赔了本,但是能把乡亲们都吸引过来,这就给我们做足了宣传,招揽了顾客,你说这样值不值得?”掌柜听后,方才恍然大悟,连声称妙。
结果正如赵安所料,穷人们吃到了优质的大米,知道了他的善行后,内心都非常感激,不仅常常光顾他的店铺,还一传十、十传百地告诉了其他乡邻。就这样,赵安米店的信誉度广为传播,生意也越做越大,利润自然也越来越多,最后赵安也成为省城里最大的米商。
“以好充次”的大米,竟然让濒临关门的米店起死回生,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以好充次”这种善心之举,看似赔本买卖,实为招揽妙招,蕴含着精妙的经营之道,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