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手术患者肛门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2021-03-23 11:26瞿林刚刘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肛管肛门混合

瞿林刚,刘强

(1.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许家湖镇卫生院内科,山东临沂 276400;2.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二科,山东威海 264200)

混合痔是痔病的一种,由内痔和相应部位外痔相互融合而成,表现为肛门肿块突出、便血,可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1]。 混合痔手术是对肛门边缘外痔部分作一切口,剥离静脉丛,以钳夹法将内痔和已分离的外痔组织切除,最大程度地保留肛门功能,可有效消除出血、疼痛等症状。但肛门直肠组织结构特殊,术后易出现水肿、疼痛、出血等并发症,影响肛门功能恢复,临床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速康复进程[2]。提肛运动属于非侵入性干预措施,操作简单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能够改善局部血运,对促进肛周疾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3]。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5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试验,探讨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混合痔手术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符合《外科学》[4]中混合痔诊断标准:(1)症状:便时肛部不适,肛门出血;便时或劳累后痔脱出肛外,伴坠痛感,可复位;(2)视诊:肛缘痔红肿,痔核随腹压增加而变化,可伴有内痔脱出;(3)直肠下段痔核凸起,痔黏膜充血或糜烂。 符合(1)、(2)和(3)中的一项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手术方式均为环状切除外剥内扎术;既往无肛门手术史;同意参与该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代谢系统疾病等影响伤口愈合;有血液、免疫系统病变;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良;精神异常,无法正常配合研究。 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 例与观察组60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9~63 岁,平均年龄(36.26±6.34)岁;病程6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1.63±1.62)个月。 观察组男34 例,女26 例;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37.19±6.05)岁;病程5 个月~3年,平均病程(11.58±1.75)个月。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术前给予患者常规宣教,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症恢复情况,及时更换止血纱布和伤口敷料, 做好会阴部清洁与护理;指导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食用生冷硬辣刺激食物;嘱咐患者不得用力排便,排便时间不宜过长,便秘时可进行肛肠熏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提肛运动, 具体如下。(1)术前训练:首次训练时由责任护士戴一次性护理手套,涂抹上石蜡,食指插入患者肛门,指导患者夹紧臀部和大腿处,收缩肛门与会阴,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保持3~5 s 后放松,手指可感到肛门处肌肉强有力的收缩;患者掌握运动方法后,指导其于坐位、仰卧位、站立位下自行练习提肛运动。坐位运动方法:患者身体自然放松坐在椅子上,上身稍稍前倾,双腿微分,适当上抬骨盆肌,进行会阴、肛门收缩,使会阴部离开椅子表面;仰卧位运动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屈膝45°,用力收缩大腿内侧、肛门及会阴部;站立位运动方法:患者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进行肛门、会阴肌肉收缩。 一收一缩为1 组,10~15 s/组,15 组/次,3~5次/d。 (2)术后训练:于术后第3 天开始,指导患者先进行仰卧位提肛运动,而后增加坐位、站立位提肛运动, 运动频率逐渐由每次15 组增加至每次30 组,运动强度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度,切忌急于求成。

两组持续干预1 周,并随访观察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康复进程:主要评估指标包括便后出血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2)疼痛程度:分别于手术后当天、术后1 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进行评估, 让患者从0~10 中选择能够表示切口疼痛的数,0分:无痛;1~3 分:轻度疼痛;4~6 分:中度疼痛;7~10分:疼痛难忍。

(3)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 个月采用肛肠压力检测仪(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ZGJ-D3)通过灌注测压法测量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长度。

(4)术后并发症:统计患者尿潴留、肛门水肿、肛门坠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康复进程对比

观察组的便后出血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进程对比[(±s),d]

表1 两组术后康复进程对比[(±s),d]

组别便后出血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7.82±1.38 6.34±1.14 6.405 0.000 12.96±2.27 9.53±1.89 8.995 0.000 6.41±2.42 4.15±1.23 6.449 0.000

2.2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手术后当天,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术后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手术后当天术后1 周t 值 P 值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5.13±1.01 4.84±0.70 1.828 0.070 2.62±0.94 1.17±0.35 11.198 0.000 14.091 36.324 0.000 0.000

2.3 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术后1 个月,观察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长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3 两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肛管静息压(mmHg)肛管最大收缩压(mmHg)肛管最大收缩长度(cm)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 值P 值48.79±7.42 50.39±8.25 1.117 0.266 69.56±8.94 88.63±10.41 10.765 0.000 2.81±0.68 3.04±0.95 1.525 0.130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痔病是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主,病情随患者病程的延长而加重。目前,医学界对痔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主要推崇“肛垫下移学说”。肛垫在正常状态下依附于肛管肌壁上,排便时配合腹压下压完成排便, 排便完毕后自行回缩至肛管内,一旦肛垫松散断裂或血管舒张肿大,其弹力功能下降,形成脱垂状态,逐渐形成痔[6]。 混合痔患者排便时持续用力可使肛周静脉内压力增加,引起静脉丛肿大,导致便血、疼痛等症状。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效果确切,但术后创面愈合较慢,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手术效果[7]。

提肛运动主要是运用意识与肛周肌力进行肛门上提, 与自然呼吸同等频率进行收缩与放松肛门,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增强肛周肌肉力量与功能的作用,对于肛肠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8]。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便后出血持续、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 评分、术后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混合痔手术患者开展提肛运动利于加快术后康复, 减轻切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提肛运动时,患者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可增强盆底肌与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呼气放松、吸气收缩等训练可使会阴、肛门部位肌肉有节律地收缩与放松, 刺激肛壁感觉神经末梢,可改善肛周血液循环,预防创面水肿,减轻肛门疼痛与肛门坠胀感,加快切口愈合。肛门最大收缩压主要由括约肌、耻骨直肠肌收缩产生,肛管收缩时,内部压力呈非均匀性分布,压力由肛管上部向下递增,距肛门2 cm 处达到最高值, 故肛门括约肌在维持肛管收缩压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肛运动在促进肛管收缩时,还可刺激大脑皮质产生控制排便的兴奋性,提升括约肌弹性,使对肛管排便的控制力增强,利于肛功能恢复[9]。肛门括约肌与肛提肌均为盆底肌群,其运动功能受骶与会阴部神经控制, 患者做提肛运动时肛门、会阴收缩也带动盆底肌运动,从而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潴留发生。

综上所述,提肛运动可促进混合痔手术患者肛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肛管肛门混合
混合宅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混合所有制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