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荣玉妹
(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临沂 276000)
脊柱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畸形、疼痛,多合并脊髓损伤,易加重脊髓生理结构及功能损害,导致脊髓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目前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以尽早解除对脊髓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为原则,需予以整复及固定后,再选择康复治疗,但患者因脊柱力线异常及稳定性被破坏, 会出现步行功能异常,故需重建平衡功能,恢复步行及站立能力[2]。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引导患者在不稳定支撑面上实施躯干稳定性训练, 并逐渐增大摆动幅度,以提高躯干肌激活度,进而改善平衡功能[3-4]。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5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110 脊柱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高压氧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10 例脊柱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X 线、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 且伴有不完全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功能、排尿功能障碍等。 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认知、沟通能力异常;合并骨结核等骨关节疾病。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 例。 对照组男30 例,女25 例;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38.25±2.69)岁;损伤部位:胸髓15 例,颈髓21 例,腰骶髓19 例。 观察组男28 例,女27 例;年龄20~53 岁,平均年龄(38.13±2.58)岁;损伤部位:胸髓14 例,颈髓23 例,腰骶髓18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实施高压氧治疗。 于患者术后第1 天开始,采用医用氧舱(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型号:GY2262,国械准字20023261027),设置压力为0.2 MPa,患者戴面罩吸氧,时间为1 h,中间间歇10 min,加减压20 min,每日1 次,治疗时间为3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 (1)桥式运动:康复师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小腿近端套于悬吊绳内,辅助其做出伸髋、抬臀动作,使膝关节、髋关节、躯干及肩关节均处于同一直线,并维持10 s。 (2)平板支撑:康复师引导患者取俯卧位,弯曲双肘支撑于床面, 将双小腿近端套于悬吊绳内,保持身体离开床面,使头部、肩关节、髋关节及踝关节均处于同一水平线,并收紧腹肌、盆底肌,延长脊椎,引导患者眼睛垂直望向地面,维持10 s。(3)侧方平板支撑:康复师引导患者取侧卧位,通过单侧肘关节及足支撑于床面,将双小腿近端套于悬吊绳内,使头部、躯干及下肢均离开床面并处于同一水平线, 维持10 s。(4)坐位训练:康复师引导患者坐于治疗球上,保持上躯干处于稳定状态,依次进行下列操作:骨盆前后倾斜;抬起一侧骨盆;前后转动双膝;侧弯腰部,使单侧肘关节向下;用双手触摸足背;伸展双臂保持与肩平齐;伸展双臂保持与肩侧方平齐;必要时可采用弹力悬吊以减轻重量,运动时保持呼吸均匀,每个动作均保持5 s 后再进行下一个运作。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休息2 d,持续训练3 个月。
(1)运动及感觉评分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①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脊髓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的运动及感觉指数评分表评估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该量表分为运动及感觉两个维度,感觉评分为0~2 分,0 分代表感觉消失,1 分代表感觉异常,2 分代表感觉正常;运动评分采用5 级评分法[5]。②记录两组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时间。
(2)步态及静态平衡能力:①步态: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米尺测量患者跨步长及最舒适状态下的步行距离(舒适步速)、并记录1 min 内跨步次数(步频);②静态平衡能力:采用平衡检测仪(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型号:XPH-A,沪械注准2015210517)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引导患者脱鞋后分开双脚,于指定位置平衡站立,保持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进行睁眼及闭眼测试,时间为60 s,间隔时间为30 s,记录轨迹长、Romberg 率、X 轴重心中心偏差。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 两组的脊柱功能恢复时间、 脊髓损伤ASIA 运动及感觉评分比较,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脊柱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脊髓损伤ASIA 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脊髓损伤ASIA 运动及感觉评分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脊髓损伤ASIA 运动及感觉评分及脊柱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 值P 值运动(分)干预前 干预后感觉(分)干预前 干预后30.52±23.91 31.25±22.47 0.239 0.812 41.93±22.27 55.28±23.74 3.042 0.003 86.62±49.73 88.34±51.43 0.178 0.859 112.05±50.21 139.20±53.64 2.741 0.007脊柱功能恢复时间(d)79.22±5.14 57.61±4.13 24.306 0.000
干预前,两组的步态及静态平衡能力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跨步长、步频、舒适步速、睁眼轨迹长、闭眼轨迹长、Romberg率、睁眼X 轴重心中心偏差、闭眼X 轴重心中心偏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步态及静态平衡能力比较(±s)
表2 两组步态及静态平衡能力比较(±s)
组别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 值P 值跨步长(m)干预前 干预后0.43±0.09 0.45±0.07 1.301 0.196 0.50±0.11 0.58±0.13 3.484 0.001步频(步/s)干预前 干预后舒适步速(m/s)干预前 干预后0.89±0.39 0.91±0.43 0.256 0.799 0.95±0.21 1.10±0.30 3.038 0.003 0.22±0.10 0.23±0.08 0.579 0.564 0.30±0.11 0.36±0.13 2.613 0.010睁眼轨迹长(mm)干预前 干预后1 403.57±568.49 1 410.58±566.45 0.065 0.949 1 395.46±564.60 1 220.46±204.60 2.161 0.033组别对照组(n=55)观察组(n=55)t 值P 值闭眼轨迹长(mm)干预前 干预后2 511.49±395.79 2 446.79±452.76 0.798 0.427 2 359.49±786.46 1 857.30±458.17 4.092 0.000 Romberg 率(%)干预前 干预后1.56±0.90 1.52±0.37 0.305 0.761 1.88±0.55 1.33±0.30 6.511 0.000睁眼X 轴重心中心偏差(mm)干预前 干预后22.79±3.46 23.66±2.69 1.472 0.144 16.55±2.23 11.07±1.37 15.528 0.000闭眼X 轴重心中心偏差(mm)干预前 干预后12.05±1.53 12.09±1.57 0.135 0.893 11.95±0.86 11.16±0.97 4.520 0.000
脊柱骨折是脊髓损伤的主要诱因,患者发生骨折后脊髓会失去保护,造成脊髓微循环障碍,导致脊髓神经组织因缺血缺氧出现继发性变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7]。 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减轻患者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症状,促进骨折恢复。
高压氧能够提高机体血氧分压,增加脊髓血氧含量,进而促进有氧代谢;同时促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缓解脊髓压迫。高压氧治疗脊柱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能够降低钙离子及丙二醛含量,提高细胞膜脂结构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保护脊髓细胞及组织结构[8-9]。 但骨折后患者的脊柱力线稳定性被破坏,步态不稳,需重建患者的平衡能力。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脊髓损伤ASIA 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脊柱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跨步长、 步频、 舒适步速、 睁眼轨迹长、 闭眼轨迹长、Romberg 率、睁眼X 轴重心中心偏差、闭眼X 轴重心中心偏差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高压氧在脊柱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恢复运动及感觉功能,缩短脊柱功能恢复时间。脊柱、髋关节及骨盆集合体是人体的“核心”,膈肌至盆底肌是运动中保持稳定的部位,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核心肌群, 进而对机体动态链功能产生影响[10]。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恢复肌群功能, 使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获得与束腰类似的保护,顺畅地完成运动传输。患者在不稳定支撑面训练,通过不断变换训练姿势,寻找控制中心并保持平衡状态,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控制平衡,提高肌肉力量;同时各项不稳定支撑面运动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协调能力,提高骨盆对下肢的控制能力,有利于帮助患者站立及步行[11]。 平板支撑类似于俯卧撑,但患者不需做上下撑起运动,训练过程中保持身体主要部位于同一直线,不断增强腹横肌肌力及躯干肌控制力,提供上下肢的运动支撑;坐位训练借助治疗球对患者多部位进行训练,平衡机体各部位的运动,恢复机体协调能力[12]。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后患者的肌肉张力收缩性显著增加,可增强以本体感觉为基础进行的躯干控制能力,进而提高步行长度及速度,促进脊柱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高压氧能够改善脊柱骨折伴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缩短脊柱功能恢复时间,改善步态及静态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