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偏瘫侧肢体躯干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

2021-03-23 11:26李彩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躯干患侧偏瘫

李彩霞

(日照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日照 276800)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该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临床救治效果不断提高,但多数患者经救治后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表现为单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自理能力不断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2]。康复训练是减轻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残障程度、帮助其重新回归正常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站立桌是一种康复训练工具,可帮助患者站立,将上肢、下肢及躯干训练结合起来,以改善整体肢体活动能力为目的[3]。 为此,该研究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分析站立桌辅助训练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偏瘫侧肢体躯干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 例。 试验组男19例,女11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3.29±2.71)岁;病程5~38 d,平均病程(20.44±3.45)d;偏瘫侧:14例左侧,16 例右侧。 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0~78 岁,平均年龄(62.90±2.63)岁;病程6~39 d,平均病程(21.10±3.79)d;偏瘫侧:13 例左侧,17 例右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中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MRI 等检查确诊;(3)初次发病;(4)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病史;(2)合并关节性疾病;(3)伴随肌张力障碍性疾病;(4)既往脊髓伤、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康复训练。(1)上肢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从大关节活动至小关节、从健侧到患侧,范围逐渐增大,并过渡到关节主动训练;康复师协助患者取坐位,上肢抬高超过头顶,嘱咐患者曲肘摸头;逐渐引导患者进行梳头、拧毛巾、拣玻璃珠等技巧性及灵活性作业训练;上述训练30 min/次,2 次/d。(2)下肢康复训练。康复师控制患者足部,被动做踝足背曲与外翻运动;控制膝部并被动屈膝、伸膝,逐渐增加运动范围,40 min/次,2 次/d;逐渐增加站立、行走练习,协助患者缓慢下床,双脚踩地,并保持上身平衡,双脚距离与肩同宽,嘱咐患者轻微左右晃动身体,反复3 min,待站稳后使用拐杖练习行走,30 min/次,2 次/d。 (3)自理能力训练。 待患者能下床行走时增加刷牙、进食、穿衣等简单自理能力训练,30 min/次,2次/d。 持续训练4 周。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用站立桌辅助患者站起, 根据身高调节站立桌高度后,使用绑带稳妥固定四肢, 确保其可平稳地进行桌面操作。 (1)具体功能性作业活动包括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不同角度活动维持训练;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做前屈上举、越过中线触碰耳朵、后伸内收触碰后背训练;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诱发训练。(2)上肢功能活动训练包括患手抓橡皮圈、玻璃珠等,患手放置头顶、枕部与颈部,配合做梳头动作;腕部功能训练包括木钉作业、捏橡皮泥、折纸、捡积木、套圆锥筒、拧毛巾、开瓶盖等。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吃饭、穿脱衣、 个人卫生等。 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30 min/次,2次/d,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5 d,持续训练4 周。

1.4 观察指标

(1)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后使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估,上肢66 分,下肢34 分,共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5]。

(2)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使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穿衣、进食等10 个方面,共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

(3)患侧肢体躯干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 tromyography,sEMG)水平:干预前后使用表面肌电图仪采集患者患侧肱二头肌、竖脊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肌电图变化, 用sEMG 的均方根值作为特征值,其水平越高,表示肌力越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MB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FMA、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s),分]

组别FMA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MBI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41.17±4.81 42.02±5.42 0.643 0.523 68.94±4.32 63.30±3.45 5.588 0.000 43.83±5.01 44.32±6.14 0.339 0.736 70.30±5.58 63.17±4.92 5.250 0.000

2.2 两组患侧肢体躯干肌肉sEMG 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侧肢体躯干肌肉sEMG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肱二头肌、竖脊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sEM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侧肢体躯干肌肉sEMG 水平的比较[(±s),mV]

表2 两组患侧肢体躯干肌肉sEMG 水平的比较[(±s),mV]

组别肱二头肌干预前 干预后竖脊肌干预前 干预后胫骨前肌干预前 干预后股二头肌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9.68±2.44 20.11±2.30 0.686 0.495 37.92±3.53 32.59±3.75 5.669 0.000 17.39±2.82 18.01±2.66 0.876 0.385 36.43±3.01 31.55±3.12 6.166 0.000 15.59±2.77 16.34±2.19 1.163 0.250 34.68±3.41 27.03±3.20 8.690 0.000 19.47±2.15 18.77±2.85 1.074 0.287 37.45±331 32.85±2.03 6.489 0.000

3 讨 论

偏瘫是脑梗死常见后遗症,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7]。脑梗死发生后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不能将运动冲动传递至下运动神经元,导致相应神经支配的肢体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单侧上下肢体瘫痪及同侧面部口角歪斜等[8]。 轻微偏瘫患者能够简单活动,而严重偏瘫患者则卧床不起,丧失活动能力,加重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

早期康复介入多通过刺激偏瘫肢体外周神经,促使肢体正常运动模式形成, 从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主要分为上肢、 下肢及躯干,下肢训练较为简单,可获得较大程度的代偿,而上肢训练以灵活、技巧性训练为主,较难获得代偿,功能康复相对缓慢,故常规康复训练将上下肢运动训练分开进行,但该训练方法缺乏协调性,致使整体功能康复效果欠佳。 躯干、肢体肌肉群参与人体所有运动与日常活动,sEMG 是神经肌肉系统活动过程中生物电变化的序列信号,不仅反应肌肉的功能状态,还可反应运动单位募集、 同步化活动及多肌群的协调性,sEMG 水平越高, 表示躯干与肢体的肌肉功能越强,越有利于肢体功能康复[9]。偏瘫患者处于站立位时,大部分重量会分布在健侧下肢与躯干, 患侧负重减退,重心不稳,转移困难。 采用站立桌辅助患者进行上肢作业练习,其双下肢与躯干会有更广泛的肌肉同时作出配合性的协同、平衡、稳定活动,能够扩大躯体稳定极限范围, 提高躯体方向控制能力与重心转移速度,从而预防重心不稳,有利于恢复躯干平衡能力,增强躯干控制能力。 双下肢、躯干肌肉持续活动有利于改善肌肉sEMG 水平,发挥下肢、躯干对上肢运动的促进作用,从而整体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疾病预后。 宋振华等[10]研究指出,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会影响整体肢体康复效果,而躯干运动与下肢运动则在上肢功能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直接影响手部运动速率与路径。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FMA、MBI 评分、患侧肢体躯干肌肉sEM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增强其患侧肢体与躯干肌力,有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

综上所述,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躯干肌肉sEMG 水平,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整体康复效果,促使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猜你喜欢
躯干患侧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更 正
树与人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