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1-03-23 11:26许家锋罗凯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刺法经筋肌张力

许家锋,罗凯新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 518102;2.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针灸科,广东深圳 518001)

脑卒中是临床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是该病常见、较难恢复的后遗症之一,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多采用康复训练、对症支持治疗等,虽然可有效改善其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获得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2]。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在于血瘀,治疗应以行气活血、温通经脉为主。温针灸为中医外治法之一,采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该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肌张力增高症状,并可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有助于其各项功能的康复[3-4]。 而经筋刺法是指沿经筋走行施以针刺的方法,具有调和气血、解痉止痛、疏经通络的效果[5]。鉴于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7 年1 月—2020 年7 月收治的11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旨在探究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12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6 例。 研究组女23例,男33 例;年龄52~78 岁,平均年龄(65.83±3.91)岁;病程5 周~6 个月,平均病程(3.08±0.74)个月;左侧偏瘫27 例,右侧偏瘫29 例。 对照组女21 例,男35例;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66.02±3.10)岁;病程4周~6 个月,平均病程(3.16±0.70)个月;左侧偏瘫25例,右侧偏瘫31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获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可见脑部存在脑卒中病灶; 出现单侧肢体活动障碍、肌力下降等;均为单侧偏瘫;肌张力分级为Ⅰ~Ⅲ级;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严重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穴位处皮肤破损;病历资料不全;存在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该次研究。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稳定斑块、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并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上肢控制能力及精细运动,30 min/次,1 次/d。

对照组行温针灸治疗。 主穴选择手足阳明经穴,辅穴选择手足少阳经穴及太阳经穴, 若患者上肢偏瘫,选择外关穴、合谷穴、肩髃穴、手三里穴、曲池穴作为主穴,另选后溪穴、阳池穴、肩髎穴作为辅穴;若患者下肢偏瘫,选择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穴、环跳穴、解溪穴为主穴,另选风市、阴市、悬钟穴为辅穴。 施针时使患者保持合适体位,消毒穴位周围皮肤,选择1.5~2寸毫针快速刺入, 针刺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捻转,之后于针柄尾端放置艾柱,并将其点燃,注意在此过程中需避免艾绒团灰烬掉落烫伤皮肤,留针30 min/次,1 次/d,每周连续治疗5 d 后休息2 d,共治疗1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取印堂、水沟为主穴,上肢偏瘫取内关、尺泽、极泉、肩髃、合谷;下肢偏瘫取阴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对所选穴位行局部消毒,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2 mm×40 mm)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治疗。首先刺印堂及水沟穴,采用强刺激手法,以患者流泪为宜;其余穴位采用提插泻法,以肢体出现抽动为宜。待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方可拔出,1 次/d, 每周连续治疗5 d 后休息2 d,共治疗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具体疗效判定标准:肌张力恢复至正常水平, 各功能均恢复正常为基本治愈;肌张力较治疗前下降≥2 级,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肌张力较治疗前下降1 级,各功能均明显好转为有效; 肌张力较治疗前下降<1 级, 各功能均未好转,为无效[7]。 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进行评估, 肌张力未增加为0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处被动屈伸运动时关节卡住,并呈现最小阻力为Ⅰ-级;肌张力出现轻度增加,受累处被动屈伸运动范围<50%, 表现出最小阻力为Ⅰ+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关节大范围活动时肌张力明显增加,受累部分较易被移动为Ⅱ级;肌张力严重升高,无法行被动活动为Ⅲ级;受累处被动屈伸运动时出现僵直,无法活动为Ⅳ级。

(3)比较两组功能康复情况。主要包括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其中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估,包括上肢及下肢两个部分,共100 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评定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肌张力分级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张力分级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情况比较[n(%)]

2.3 两组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MBI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MA、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康复情况比较[(±s),分]

组别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6)对照组(n=56)t 值P 值42.52±5.63 42.49±5.58 0.028 0.978 82.64±10.35 67.82±11.06 7.322 0.000 37.24±7.41 37.30±7.26 0.043 0.966 74.31±10.46 59.58±10.21 7.541 0.000

3 讨 论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于短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有助于脑缺血区域血液循环的恢复,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神经功能损伤[8]。 但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伴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偏瘫症状,预后较差。 因此,临床积极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学将脑卒中偏瘫归为“痿痹”范畴,认为经络瘀滞、 气血运行不畅是导致肢体肌肉痉挛的关键原因[9]。《景岳全书》中记载:“其病在血液……遂痉挛”,指出血不荣筋,致使经脉不通,引发肢体痉挛。温针灸疗法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体,其中针刺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肌张力过高等症状,有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联合艾灸则有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进一步缓解肌张力增高症状[10-11]。究其原因可知,该研究在采用温针灸治疗时,针对上肢偏瘫患者,针刺肩髃穴能够疏经利节、疏风活络;针刺外关穴能够活血化瘀、逐风祛邪;针刺合谷穴能够止痛泄热;针刺曲池穴能够消肿止痛、清热解毒。针对下肢偏瘫患者,针刺足三里可补中益气、通经活络;针刺阳陵泉可疏肝解郁、舒筋止痛、通利关节;针刺昆仑穴、解溪穴可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疏风通络;针刺环跳穴可止痛强筋、活血化瘀[12]。 该研究在传统针刺法基础上联合使用经筋刺法,经筋与关节、经络及骨骼等组织相连接, 针刺患侧关节肌腱可达到通络活血、改善痉挛等效果,配以相应穴位,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脑部神经中枢,促进患侧运动功能恢复[13]。 同时,经筋刺法还可以刺激坏死的神经系统,有利于促进坏死细胞神经调节系统重组,为运动功能恢复提供有利条件[14]。 在经筋刺法治疗中,主穴选择针刺印堂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针刺水沟穴具有开窍清热、宣通督脉、舒筋利脊的作用。对于上肢偏瘫患者,针刺内关穴能够醒神开窍、理气宽胸;针刺尺泽穴能够泻火降逆、舒筋止痛;针刺极泉穴能够活络止痛;对于下肢偏瘫患者,针刺阴陵泉穴能够健脾利湿、益气固本、消肿止痛;针刺委中穴能够舒筋活络、凉血泻热;针刺三阴交穴能够养肝血、益精气;针刺太冲穴能够疏肝解郁。诸穴合用,可共奏通经活络、醒脑开窍之效[15]。 经筋刺法与温针灸二者联用,可兼顾整体与局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1.43%,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FMA、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过高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以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可缓解其过高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刺法经筋肌张力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