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娥,宋凤仙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对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和规模化的新时代,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3]。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户的经营效率更加重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学者们对土地适度规模进行了研究。陈云飞等[4]对土地规模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对策建议。冀名峰等[2]对中国农业发展规模经营途径进行了研究,在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下,土地流转费和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土地流转期限的不稳定对粮食等低附加值大宗农产品带来了交易的经营风险。杜志雄等[5]探讨了当前农业规模经营存在土地经营规模偏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土地被流转、流向不合理和土地租金显著上涨等突出的问题。对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也得出了不同的观点。危薇等[6]用实证分析得出粮食型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之间有负相关,小规模农场土地生产率明显高于大规模农场。杨宗耀等[7]认为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并不会降低土地生产率,仅从土地生产率角度来看,农户增加收入而扩大规模不会威胁粮食安全。马力阳等[8]认为土地规模对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
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未有定论,基于已有的研究[9-14],本文对荔枝种植户的适度规模生产进行了研究。荔枝是生长周期长的经济作物,是广东、广西2省荔枝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基于荔枝种植户的生产特征进行研究,实证分析了荔枝种植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提高荔枝种植户的生产效率有一定实际意义。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团队于2017年8~9月在广东和广西2省区实地调研所得。广东和广西2省区是我国荔枝产业的绝对主产省区,其荔枝种植面积占全国荔枝总面积的88%。此次调研采用PPS抽样调查法,对2个省区6个综合试验站10个县(市)26个镇42个村的荔枝种植户开展一对一的访谈式调研。共调研了943个荔枝种植户,其中广东调研问卷489份,广西调研问卷454份。剔除个别关键数据缺失或矛盾的样本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04份,其中广东为485份,占样本量的53.65%,广西为419份,占样本量的46.35%。
从表1可知,荔枝种植户中户主为男性的比重较大,占94.08%;户主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占比为44.75%,高中以上学历的仅27个,占样本比例的2.98%;户主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占比37.02%;荔枝种植户的种植规模在0.4 hm2以下的有433个,占比为47.9%。调研数据中的样本,荔枝种植规模相对较小,3.3 hm2以上的荔枝种植户仅为5.53%。荔枝种植户接受技术培训的比例为51.55%;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荔枝种植户的比较少,占比为24.86%。
借鉴众学者的方法[10-11]。本文设定的计量模型如下:
lnq=α0+α1lnm+α2Type×lnm+α3lnk+α4lnl+α5lng+α6edu+α7ski+α8h+α9j+α10x+ε
(1)
q为荔枝的平均产量,单位为kg/hm2,表示土地生产率。m为荔枝种植面积,用以控制土地投入。Type×lnm表示土地经营规模与荔枝种植面积自然对数的交互项,Type是虚拟变量,表示不同的土地规模;k表示荔枝种植户要素投入成本;l表示荔枝种植过程中劳动力投入成本;g表示固定资本投入;edu表示荔枝种植户受教育的年限;ski表示户主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是=1,否=0);h表示荔枝种植户是否加入合作社(是=1,否=2);根据调研数据自身的情况,本文将荔枝种植面积分为0~0.2(Type1)、0.2~0.4(Type2)、0.4~0.6(Type3)、0.6~1.0(Type4)、1.0~1.7(Type5)、1.7~3.3(Type6)、3.3 hm2以上(Type7),上述变量用来控制农户的人力资本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j表示荔枝种植户的家庭人口;x表示荔枝细碎化程度,其中土地细碎化程度为土地面积/地块数。
表1 样本荔枝种植户的基本特征
研究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借鉴之前学者们的方法[10],主要变量如表2所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hm2)用来解释土地的投入[11-12]。农户平均每块土地等于土地面积/地块数,用以解释农户土地的细碎化程度[13];土地生产率为土地产出/荔枝面积,可得土地生产效率为6749.51 kg/hm2;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用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韩苏等[14]利用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投入、固定资本投入、要素投入成本作为自变量计算适度规模;罗丹等[11]利用农户生产经验和技能作为投入要素。本文利用荔枝种植户是否受过技术培训和是否加入农民合作社作为衡量荔枝种植户的生产经验和技能的指标。
由表3可知:总要素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荔枝种植户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对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要素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越多,荔枝土地生产效率越高;荔枝种植户越主动接受技术培训,荔枝土地生产效率越高;是否参与农业合作社对土地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或许荔枝种植户参加农业合作社受约束比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生产效率;土地细碎化程度对荔枝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生产越分散,土地的生产效率越低。
表2 主要变量统计结果
表3 荔枝土地生产函数的回归结果
通过分析,本文讨论了不同规模下土地生产率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土地经营规模。为此,通过公式(2)估计荔枝作物的生产函数。
lnQ=β0+β1lnM+β2lnK+β3lnL+β4z+β5edu+β6ski+β7h+β8j+β9area+v
(2)
其中,Q为荔枝产量(kg),M为荔枝种植面积(hm2),K为荔枝生产过程中总要素的投入(元),L为劳动力投入(元)。采用土地投入—产出弹性系数乘以土地生产率来计算边际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3)
根据公式(2)可以得出:不同荔枝生产规模的土地生产率荔枝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表4)。种植面积为0.6~1.0 hm2时,荔枝种植面积对土地生产效率在5%的条件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荔枝种植户种植规模在0.6~1.0 hm2区间,种植面积越大,荔枝的生产效率越高;种植面积为1.0~1.7 hm2时,荔枝种植面积对土地生产效率在5%的条件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荔枝种植户的种植规模在1.0~1.7 hm2区间,种植面积越大,荔枝的生产效率越低。说明荔枝种植户在0.6~1.0 hm2区间,荔枝种植户的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值。种植面积为3.3 hm2时,荔枝种植面积对土地生产效率在1%的条件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0~0.6 hm2和1.7~3.3 hm2之间,荔枝种植面积对土地生产效率没有影响。要素资本投入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在生产函数中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要素资本投入对土地的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荔枝的土地生产效率越高。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土地的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越分散,荔枝的土地生产率越低,劳动力投入、固定资本投入、荔枝种植年限、荔枝种植户的受教育年限和荔枝种植户是否参与农村合作社对荔枝的土地生产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荔枝种植户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在荔枝种植规模为0~0.2 hm2和1.0~1.7 hm2的情况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0.2~0.4 hm2、0.4~0.6 hm2、0.6~1.0 hm2、1.7~3.3 hm2及3.3 hm2以上的情况下没有显著影响。家庭人口在荔枝种植面积为1.7~3.3 hm2的情况下在1%的条件下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是种植面积越多时,越多的家庭人口可以参与到荔枝生产中,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荔枝种植户的最优生产经营规模在0.6~1.0 hm2之间。
表4 荔枝生产率的回归结果
在估计荔枝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本文计算了不同规模下的土地生产率及土地边际率,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知道荔枝在不同的规模生产情况下,土地生产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与上文实证检验一致,当荔枝种植面积为0.6~1.0 hm2时,土地生产率最高,此时土地的边际生产率为7250.63 kg/hm2。当荔枝种植面积超过1.0 hm2时,其土地边际生产率远低于0,说明荔枝生产规模不宜超过1.0 hm2。以上分析表明,荔枝合适的经营规模为0.6~1.0 hm2。
本文利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团队2017年8~9月对广东、广西2个荔枝主产区对荔枝种植户一对一实地调研的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影响荔枝种植的土地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得出要素投入成本、劳动力投入和荔枝种植户是否接受技术培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参加农村合作社和荔枝生产土地细碎化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过对不同规模的荔枝种植户进行研究,把荔枝面积分成7个区间,得出生产要素投入、是否接受技术培训、土地细碎化程度有显著影响;荔枝种植规模在0.6~1.0 hm2之间对生产函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种植规模在1.0 hm2以上对生产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测算土地生产率和土地边际生产率可以得出荔枝规模经营存在适度问题,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土地的边际生产率最高为7250.63 kg/hm2,适度经营规模在0.6~1.0 hm2之间。
表5 土地边际生产率的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荔枝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效用。荔枝种植户技术的提高可以直接促进土地效率的提高,在生产中,政府农业局和荔枝综合试验站应加强对荔枝种植户培训力度,争取做到一对一的帮扶行动,提高荔枝种植户的生产效率,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2)适度扩大或减少荔枝种植户的生产规模。根据2017年的实际调研数据,荔枝种植规模在0.6 hm2以下的占60.4%,但估算出的荔枝最适度的生产规模为0.6~1.0 hm2之间,适当地扩大或减小生产规模有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3)降低荔枝种植细碎化程度。荔枝种植户的细碎化程度对土地生产规模呈显著的负向影响,细碎化程度越大,荔枝种植土地效率越低。荔枝种植户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调整种植块数,土地流转或者租赁,使固定资产和机械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荔枝种植的土地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