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佳
西方舞蹈世界中,最负盛名的舞种莫过于芭蕾,这种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并在俄罗斯达到辉煌的舞蹈形式几乎代表了西方古典舞蹈的所有成就,也是古典主义的格式化与浪漫主义的洒脱飘逸在舞蹈艺术上的最好表达。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近代化所带来的多元思潮影响,爵士舞、街舞、国标舞等舞种日趋成熟,在舞坛上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其中最为闪耀的,就是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现代舞。此时的芭蕾舞因程式化的肢体动作以及表达新思想的局限性而变得曲高和寡,于是,对古典芭蕾舞作品的多样化改编自然提上了日程。现代舞作为一种摆脱动作程式对肢体的束缚、自由抒发真性情、兼具文学性与哲学性的舞种,代表了20世纪舞蹈发展的高峰,它的产生即是为了对古典芭蕾体制进行反拨,从而更完美地诠释古典舞并进行新的思想表达。其中,对古典芭蕾扛鼎之作《天鹅湖》的改编成为20世纪改编热潮中最闪耀的火花,由英国编舞家马修·伯恩编导、1995年在英国首演的男版《天鹅湖》可谓是改编最成功的现代舞作品。
作为俄罗斯芭蕾学派代表作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由柴可夫斯基作曲,1877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但由于选角的失败和杂乱的编舞,引起了一片恶评。直到柴可夫斯基去世两年之后的1895年,由“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及其搭档刘·伊凡诺夫合作编舞的《天鹅湖》于彼得堡玛利亚剧院重新上演,才使其获得了应有的荣誉。突显交响特质的舞剧音乐和编舞方式、极高的舞蹈难度以及整部舞剧所营造出来的典型俄罗斯式的辉煌氛围,使《天鹅湖》成为一部划时代的舞剧。100多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著名舞团都以演出《天鹅湖》为荣。
《天鹅湖》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德国民间故事收藏家穆捷乌斯的童话《天鹅池》,但原有的故事脉络已被完全删改。《天鹅湖》中,当王子齐格弗里德正为第二天要在成年仪式中选择一位新娘而烦恼不已时,在夜晚的湖畔遇见了被魔王罗特巴特施咒的公主奥杰塔和众少女,她们白天是天鹅,晚上则变回人形。奥杰塔告诉王子,只有获得真爱,魔咒才能解除。齐格弗里德于是邀请她参加转天的舞会,与自己订婚。不料在舞会上,魔王的女儿奥吉莉娅迷惑了王子,当王子醒悟过来赶到湖边时,魔王准备杀死他,奥杰塔为了救王子牺牲了自己,而王子在打败魔王后也一同殉情。在该舞剧之后上演的各种版本中,也有王子和公主殉情后复活的大团圆结局。
选择天鹅的意象作为剧本的中心,用天鹅表述少女形象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传统,洁白的天鹅是纯洁、高尚、美丽的少女象征。在阿法纳西耶夫所写的《俄罗斯民间故事集》中,也有这样的故事:被魔法禁锢的少女们与心爱的青年立下海誓山盟,而一旦青年变心,她们就飞到窗前提醒青年,如果违背誓言,他的幸福将会遭到毁灭。根据普希金的童话诗改编而成的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也设计了天鹅公主受到凶鸢的威胁而求助于王子的情节。此外,忠贞的白天鹅同样符合古典芭蕾对女性形象的设计。古典芭蕾的女演员需要永葆高贵和理性的形象,必须成为“瘦胸、窄胯、扁腹”的精灵,而洁白无瑕、引颈展翅的天鹅正与芭蕾舞女演员冰清玉洁的形象要求一致。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美学兴起,天鹅尤其是白天鹅,更多地象征着一种阴柔、孤独、忧郁的意象。比如圣桑的大提琴名曲《天鹅》就塑造了一只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中畅游的优雅精灵;再比如波德莱尔的诗歌《天鹅》中写道:“几次伸着抽搐的脖子,抬起渴望的头,望着那蓝得可怕的无情天空,就像奥维德诗篇里的人物,向上帝吐出他的诅咒!”此外,天鹅也具有一种英雄化的特征,但这样的英雄是以一种孤单反抗的悲剧形象出现的,显得纤细而柔弱。《天鹅湖》中的奥杰塔纯洁美丽,却又身负解不开的魔咒而变得异常悲伤,在她的眉头上永远笼罩着一层愁云,即使在与王子相爱之后,她的嘴角上仍然没有露出任何笑容。这样一种幽怨、高贵的阴性形象正蕴含着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美学特质。
现代舞剧的男版《天鹅湖》则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天鹅形象。作品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以及古典版的四幕戏剧结构和故事发展脉络,但却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故事以现代英国皇室为背景,王子从小过着没有父亲的孤独生活,母后不仅不给他任何一点关爱,还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在母親那里得不到丝毫温存的王子终日把希望寄托在他的玩具天鹅身上。王子成年后,想去体验普通人的生活,却在酒吧中被人骗光了钱,还发现自己的女朋友和管家之间有着利益上的勾结。心灰意冷之下,王子准备去河边了结自己的生命,而此时他产生了幻觉,看到了真正的白天鹅,获得了心灵的解脱。第二天在皇宫的晚宴上,一个和白天鹅长得一模一样的浪荡公子突然闯入,试图勾引母后,经受不住幻想破灭的王子拔出手枪误杀了女宾,自己也在梦魇的缠绕之中凄凉地死去。最后,在梦境中,为了救王子而被啄死的白天鹅怀抱着王子一同升上了天堂。
男版舞剧中的白天鹅变成了阳性形象,这种雄性天鹅的形象并不属于19世纪的美学传统,而是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化作天鹅,与少女丽达交欢并产下天鹅蛋的故事。雄性天鹅代表着一种阳刚之美,一种自然的神性与生育力。瓦格纳的著名歌剧《罗恩格林》改编自中世纪的神话传说,其中也有着象征正义和光明的男性天鹅骑士。如果说雌性天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柔弱、胆怯、孤傲,害怕与人亲近的气质,那么雄性天鹅有如太阳的光辉,愿意去照亮每个人,使他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所以在男版《天鹅湖》中,雄性天鹅裸露着上身,通过各种动作的变换展现肌肉的纹理,凸显强力之美。
在古典芭蕾《天鹅湖》中,出现最多的动作大概就是白天鹅变换无穷的arabesque舞姿——这是一种单腿半蹲或直立,另一腿往后伸直,与支撑腿成直角,双臂与此相应的姿势,它构成了从指尖到足尖尽可能长的直线,将人体的黄金平衡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古典芭蕾“竭力追求秩序和平衡,为舞蹈而舞蹈,并将高难技术升华到令人叫绝的辉煌之中”。男版《天鹅湖》虽是现代舞剧,但其中的主角都是来自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员,他们的肢体动作更加飘逸、舒展、高贵,也更能接近天鹅和皇室成员的角色设定。同时,现代舞誓要打破古典芭蕾那种“开绷直立”的对身体的严苛要求,而代之以松弛、蜷缩、扭曲等身体形态。可以说,传统芭蕾舞代表着古典主义的整体性精神,而现代舞则代表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个体性叛逆。
男版《天鹅湖》为了符合现代故事背景而将服装换成了晚礼服,出现了酒吧、手枪、泡泡糖、狗仔队等现代社会的物象,但王子、白天鹅、黑天鹅、母后、魔王的角色属性都没有大的改变。唯一不同的是男版对王子和天鹅的属性进行了倒置:原版中,天鹅公主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王子则代表着真爱和光明;而在新版中,却是由白天鹅来拯救孤单寂寞的王子。由此可以看出,从古典芭蕾到现代舞《天鹅湖》的剧情变化,其实是由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古典芭蕾作为一种程式化、写意化的舞台形式,更适宜表现一种神性与避世性主题,致力于讲述一个个美丽梦幻的童话;而现代舞作品则以表现人类的思想困惑为主题,它是一种叙述性的舞台形式,目的在于通过对作品的诠释触及人的灵魂,发人深思。所以,在男版《天鹅湖》中,编舞通过王子欲在天鹅身上寻找理想和信念而不得的故事,表达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在现代社会中,被异化的人是否能够重新找回自己。
除此之外,男版《天鹅湖》相较于传统版还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剧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王子的梦幻。根据弗洛伊德的学说来看,梦幻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也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另一种满足。舞台中出现了四次梦境或幻觉,第一次是幼时的王子梦见白天鹅,象征着王子由于缺乏母爱而需要被保护的愿望;第二次是王子在自杀前产生的幻觉,表达王子对男性气概与自由力量的向往;第三次是黑天鹅勾引母后时王子想象自己被外人嘲笑的情景,寓意着残酷的现实已经打破了王子努力虚构出来的平衡;第四次是王子在真正死亡之前对天鹅的幻想,他在混乱的梦境中构建着白天鹅为拯救自己而与恶势力斗争以致牺牲的场面,最后白天鹅和王子一起升上了天堂,整幅画面宁静而庄严,象征着死亡是对王子最好的解脱。
商业化和其他舞种元素的加入使得男版《天鹅湖》兼具艺术品位与大众审美情趣。在舞蹈编排上,除了完美的现代舞编舞,还有其他大众舞蹈的加入。比如最著名的一段——黑天鹅大双人舞,就使用了国标和霹雳舞的元素;黑天鹅引诱皇后时使用了浪漫华丽的华尔兹;黑天鹅和王子的双人舞则选择探戈来体现二人的博弈状态和心理纠葛。在传统版中,黑天鹅的32个挥鞭转最为人称道——赢得王子的芳心后,在欢快的音乐伴随下,黑天鹅以疯狂旋转的方式宣示自己的主权。而新版中当皇后接受了黑天鹅的求爱,黑天鹅则率领一众宾客跳起了剧烈抖腿的霹雳舞,掀起舞会的高潮,表明自己的主宰地位。
关于《天鹅湖》的改编,后世特别是1990年代还有许多创新版本,且都获得了广泛认可。美国现代芭蕾大师约翰·纽米埃尔将这出芭蕾舞剧的背景放到了一所芭蕾舞学院,将“天鹅湖”变成了戏中戏,而芭蕾女演员们的形象则采用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笔下那种并非飘飘欲仙而是疲惫不堪的形象,以展现现实世界中舞蹈演员的痛苦。随后,纽米埃尔又推出了自己的新版《天鹅湖》,其中的齐格弗里德王子则使人想起了巴伐利亚那位对天鹅如痴如醉的路德维希国王。英国现代芭蕾编导大师彼得·达雷尔重编《天鹅湖》时,为了强化戏剧性,将少女被魔鬼变成天鹅的传统情节,变成了缺乏安全感的年轻贵族们因抽鸦片而白日做梦产生幻觉的情景。而获得了奥斯卡奖的影片《黑天鹅》(2010)则从饰演白天鹅的女演员入手,把她为了追求完美演绎而发疯致狂的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需要说明的是,不管这些舞剧是用芭蕾还是现代舞的形式呈现,其内核都是现代性的,都是对原有故事进行了抽离和反拨。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相继占领艺术舞台,舞剧也由对形式的推崇转向对内在精神的挖掘,注重心理剖析和价值解构。可以说大部分改编版本的现代舞剧,都体现着一种原始欲望的释放,其主旨离不开展现现代人的彷徨迷失,发掘和探索在现代社会中被压抑而趋于异化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