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婕,李金鹏,张丽平,王 颖,孔维维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跟痛症是以足跟、足底部疼痛,影响行走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疾病总称,足底筋膜炎、足跟脂肪垫退化、劳损性肌腱疾病、骨质疏松性疼痛、Haglund畸形等是其常见原因[1],其发病率高,每年约有200万美国人因足跟痛需要治疗[2],治疗多为保守疗法,功能康复、佩带矫正鞋垫、口服抗炎药、局部激素注射等,但此类治疗效果缓慢,反复发作,临床医师需积极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大量文献证实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安全有效,效果肯定[3],有很好的镇痛效果。但以往冲击波治疗只是对特定痛点(阿是穴)进行针对性治疗,也有文献报道使用发散式冲击波循经穴位治疗肩周炎[4]、腰椎间盘突出[5]相比特定痛点治疗止痛更明显,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取发散式冲击波配合循经取穴治疗跟痛症,临床效果亦有明显提高,特报告如下。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甘肃省中医院骨科门诊诊断为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患者,愿意接受冲击波治疗的患者。
参照《中医骨伤科学》中跟痛症的诊断标准,分型属于跖筋膜炎型。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20~70 岁,性别不限;(3)患者自愿受试,依从性良好,能够坚持治疗4周且随访无丢失者;(4)近3 个月未口服跟痛症相关药物者。
(1)创伤性跟痛者、跟骨下滑囊炎型、足底脂肪垫炎型、跟骨压增高型、神经卡压型、混合型的跟痛症患者;(2)没有完成4 周治疗者;(3)孕妇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4)近3 个月口服跟痛症相关药物者;(5)循经部位有皮肤损害者;(6)有出血性疾病者;(7)顽固性跟痛症患者(保守治疗3 个月症状无好转者)。
80 例病例均为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甘肃省中医院足踝骨科门诊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采用Doll′s 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试验期间无病例脱落。治疗组:男为21 例,女为19 例;平均年龄(55.35±7.61)岁;平均病程(6.44±3.56)个月;单足发病26 例,双足发病14例。对照组:男为23 例,女为17 例;平均年龄(57.76±8.13)岁;平均病程(8.65±4.73)个月;单足发病27 例,双足发病13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给予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特定痛点刺激,频率选用14 Hz,调节强度2.0 bar,强度以受试者的能忍耐为度,特定痛点刺激1 000 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中低强度冲击波治疗(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昆仑、涌泉穴)各穴200 次。
1.7.1 VAS 评分
对2 组受试者在受试前、接受治疗4 周后的足部疼痛临床症状相比较。采用10 分制(0 无痛到10难以忍受的疼痛)。
1.7.2 AOFAS 评分
采用AOFAS 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两组受试前、接受治疗4 周后评分对比。
1.7.3 炎性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L-1、TNF-α(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进行检测,由医院检验科专业人员指导,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无疼痛,行走正常,能健康生活。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正常。有效:疼痛减轻,步行久后可出现疼痛。无效:疼痛无改善,影响行走。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 进行分析。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 检验、配对t 检验。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80.49%;组间效果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综合疗效比较 例(%)
(1)组内对比:两组接受治疗4 周后,组内对比VAS、AOFAS 评分均比受试前有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对比:治疗4 周后VAS,AOFAS 评分治疗组镇痛效果,行走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3。
表2 两组足跟痛VAS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足跟痛VAS 评分对比()
注:与小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表3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
表3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
注:与小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P<0.05。
接受治疗4 周后组内比较血清IL-1、TNF-α 与受试前相比数值降低(P<0.05),2 组相比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IL-1、TNF-α 比较(±s,μg/L)
现代医学认为,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是足跟部因受到长期劳损、神经受压等因素刺激,引发局部软组织炎症和骨质增生,诱发水肿、微血管增生,慢性劳损,无菌性炎症引起足底筋膜炎[6]。跖筋膜在劳动中被接连受到拉伸,其在跟骨连接处受到巨大牵拉力,持久积聚性反复受力,引发破损,致结缔组织炎,滑膜增生造成慢性无菌性炎症[7]。
《黄帝内经》记载“足太阴之下……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踵下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因此,跟痛症是因肾精养不足,导致筋伤症,补肾调血为重中之重,因此,笔者取穴以足少阴肾经穴位为主,佐以膀胱经,取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昆仑、涌泉等穴,从而达到引气入经,补肾强骨,舒筋理脉,祛邪镇痛的功用。
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疗法实质是一种具有动力学、光动学和声动学等特质的机械波,它将能量转换产生能量梯度差,组织扭转张力作用于不同密度组织,形成机械压力效应、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镇痛效应[8]。其作用于机体,加速了组织的破坏与再生,在临床中被称为“不流血的手术刀”[9],相对传统治疗具有无创,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可重复性好、治疗效果可叠加等优势[10]。Bagcier 等[11]运用体外冲击波配合针灸刺激腓肠肌缓解跖筋膜炎引起的行走困难,患者行走疼痛症状缓解,行走距离增长。陈董东等[12]运用体外冲击波配针刺涌泉、然谷、太溪、三阴交、承山、阿是穴治疗跟痛症亦取得良好止痛效果。本研究中,选取三阴交、太溪、照海、然谷、昆仑、涌泉穴、阿是穴等穴,应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进行穴位刺激,激发足少阴肾经功能,疏通足及小腿部经络及各腧穴周围的组织粘连,筋膜挛缩,达到补肾强骨,舒筋理脉,祛邪镇痛的功效。
综上所述,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痛点结合循经学位治疗缓解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症状有着更为明显疗效,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