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军
翻阅紫砂的历史,我们清晰地可以发现其中的转折点在于时大彬和邵大亨两位紫砂巨匠的创新和传承,才使得紫砂艺术在技艺和理念的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直延续到今天。明末清初时期的时大彬被誉为“千载一时”,他对紫砂壶艺最大的贡献是重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成型方式,即“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技法。这种独特的成型技艺,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并且充分地发挥了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得紫砂艺术区别于其它的陶瓷成型技艺,在陶瓷艺苑独树一帜。而邵大亨则是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的制壶名手,他的作品在清代时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视为珍宝,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他的代表作品大亨德钟、大亨掇只、大亨仿古等等都是紫砂光素器的圭臬之作,是紫砂艺人们临摹的典范。正是在大师们的示范引领之下,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兢兢业业地传承着紫砂艺术,使其在新时代依然大放异彩,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无际壶》采用了全手工光素器的制作技艺,把紫砂艺术的最淳朴的自然之美和纹理质感展示得淋漓尽致。此壶壶身扁腹饱满,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容纳感,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一半贴合壶身,小巧可爱,出水流畅,与之相匹配的壶把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口位置有几圈若隐若现的涟漪形态,逐渐收拢,小小的壶口搭配精致的壶盖,压合严密,上面点缀的壶钮圆珠形态,层次感十足,和整体搭配和谐融洽。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无际壶》,作者希望通过全新的演绎,把紫砂良好的肌理和质感用明针的手法精心彰显,用壶身的圆融大气,搭配小巧的壶嘴、壶把、壶盖等元素,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把无边无际的这种抽象感觉量化地表现出来,可谓是匠心独运,充满了新意,让人观之耳目一新,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人文意境和哲学思辨、思维蕴含其中,让我们能够在喝茶品茗的同时禅茶论道,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在古籍《列子·力命》中记载:“窈然无际,天道自会。”说的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之中,紫砂艺术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从紫砂的开采、风化、制作、烧制等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意味,和道家、佛家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无际,在我们中国文化之中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描述性词语,更多的时候被赋予了更宏观的解读,有一种无边无涯的感受,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感觉到永不满足,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贴切的描述。从紫砂技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光素器的流畅线条,还是陶刻装饰的精妙绝伦,都是探索永无止境,就和这把壶所要表现的形态一样,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内涵。在我设计和创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就是希望原原本本地把紫砂良好的质感和纯粹的肌理和自然韵味凸显出来,抛开其他的装饰和元素。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无际壶》就是通过最简单质朴的手法,来展示最宽广的概念,从壶身的宽广设计,到壶嘴、壶把的相得益彰,再到壶口、壶盖的涟漪层层递进的效果,如同辐射一般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上手把玩此壶,更能体会到泥料的砂质和油润,特别是经过长期的茶水浇淋和把玩摩挲之后,有了岁月的沉淀和养壶的成就感,呈现出温润如玉的光泽和质感,更加地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品味其中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
结语:紫砂艺术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之中,已经不仅仅是紫砂艺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之根本,更是融入了他们的血液和基因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饮茶文化的越来越重视,紫砂壶因为良好的透气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茶友们的不二之选,市场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再加上年轻的紫砂艺人在学习完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后,又投身于紫砂事业之中,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紫砂作品和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