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

2021-03-22 06:24楚龙龙
清风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数学

文_楚龙龙

小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初中阶段后,就意味着正式进入少年时期。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教师需改善教学策略,有效衔接小学与初中教学。初中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探究学习能力提出了明确而突出的要求。进入初中后,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教材的部分知识点。同时,部分学生仍然习惯于小学“你说我写”的学习方法,还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知识,原因是他们不明确自己需要探索的内容,不会主动、独立思考,只是等待教师给出答案,这无疑严重限制了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了新课程概念的顺利实施。对此,本文将分析如何有效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希望能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有益参考。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一些国内专家和一线数学教师一直都很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内容不断增加,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数学知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即从具体变为抽象,从文本到符号,从静态到动态,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由于未能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数学成绩相比以前有所下降。部分小学生小学时数学方面表现出色,但进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学习成绩严重下降,故他们开始厌倦数学学习。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合理地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理论基础

在课程要求、教科书、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方面,七年级数学与小学数学之间存在一些差异。面对学生的不适应,只有指导学生学习,并帮助学生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异

第一,中小学生思维方面的差异。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在逐步发展,并且正在从机械记忆过渡到有意识的记忆。小学时,学生的思维受到直观感受的影响更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主要集中在视觉和直觉思维上,进入初中后,逐渐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机性和目的逐渐增加。小学时,学生更多地喜欢依赖教师,进入初中后,这种依赖减少。这些不一样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数学教学内容深度上的不同,决定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异性。

第二,中小学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差异。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决定了教材给小学生制定的教学内容是更直观、更简单的基础数学知识。进入初中一年级后,学生学习的知识变得更抽象、更丰富、更复杂,从小学纯粹学习数的运算,逐渐发展为有理数和实数的运算,在数的理解上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方程、函数和平面几何的引入也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要求的提高。中学对中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推理和归纳的要求高于小学生。

第三,中小学教育教学基本观念的差异。学生在小学时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探索和实践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努力实现科学教育与文化关怀的和谐统一;中学时,由于学习科目更多,且学生面临初升高的压力,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相对较保守,个别教师甚至以应对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加上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心经过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学习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这些差别造成了中小学教育教育基本观念的差异。

第四,中小学教学策略的差异。小学教学通常允许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探索新知识,使用各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和实践的机会很多,调查范围很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在中学时期,由于课本数量较多,教学时间紧张且课堂复习时间不多,因此教师需要求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在课堂上探索新知识的机会相对不多。

有效衔接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把握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破障碍,实现自然融合与有效联系。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部分内容相似,但是它们的深度和要求、表达方法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中小学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关系,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异,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同时还应该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深刻理解中小学之间的关系。例如,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主要是应用数学思维方法,涉及数学思维的转换以及数和形的结合,这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小学数学中解决应用问题通常需要画线图和列表,这反映了组合数字和形状及讨论分类的应用思想,而这些思想和方法也已广泛用于初中数学,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更深入地挖掘和揭示这些数学思想,并适当加以拓展。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初中教师应及时回顾在小学阶段学到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积极迁移。对于初中教科书中突出的符号意识、模式思维、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教师可以减小梯度、降低难度、减缓进度,并适当地为实现初等教育之间的自然过渡铺平道路。例如,小学生受到算术思维的影响,更适合学习简单的方程式,这些虽然是方程式,但思维方式基本上是算术。为了让学生过渡到对更复杂的方程式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在建立方程式的过程中,让未知数参与计算很重要,方程式应以等量关系列出。小学时方程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的,但是初中时是根据方程的性质求解的。将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思维引导到代数思维,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切实把握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有效教法,实现教学方法上的自然过渡。掌握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新知识营造合作与交流的环境;通过活泼有趣的语言,揭示知识的内涵,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缺乏生活经验、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接触,向他们请教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给这些学生提供更多指导。尽管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是学习内容逐渐趋于抽象,要用符号表征和功能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还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注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还需要适当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努力为学生提供总结问题答案的机会,并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反思,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纠正错误,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应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了评估学生,评价应公平、恰当。教师不应没有原则地表扬和鼓励那些有不恰当行为的学生,要保证鼓励能够对学生起到正向积极的作用。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爱心和热情,并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增加个人指导和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努力营造和谐进取的人文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发展目标,重视习惯养成,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中小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的短期目标(短期考试成绩),而且不能忽略学生的长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力和方法),同时还应关注解决问题的技能、思维方法的教学。课堂教学不仅必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应使他们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将其逐步内化为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上,自主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的根本途径,合作与交流是学习他人智慧,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需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根源的良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发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反映在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上。不难发现,一些独立的孩子进入初中后能迅速适应这一阶段的学习生活,而依赖性强、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则需要漫长的适应过程。要特别注意初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为他们建立一个温柔的阶梯。教师应努力避免因教学需求突然增加和语言不当而引起学生恐慌、丧失信心。对于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应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指导,不能放弃后进生,但也不能因为他们而失去应有的原则。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共同努力探索,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帮助,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数学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