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悬液与血浆不同比例输注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监测结果的影响

2021-03-20 01:29徐晓玲舒会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纤溶红细胞

刘 念,徐晓玲,舒会英

(1.四川省荣县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 荣县 643100;2.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四川 自贡 643020;3.四川省富顺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富顺 643200)

外伤、急性大出血以及大型手术造成的失血量过多,会引发人体内血红蛋白浓度的急速下降,从而引发各种高危的并发症,包括缺氧、呼吸困难及休克等[1,2],需要大量输血。然而,大量输血会稀释凝血因子,导致血小板浓度、血容量及患者体温降低,从而导致其凝血功能异常,进而引发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最终造成病死率、再次手术及感染率的升高[3]。据报道,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悬液(SRBC)以适当比例输注可改变患者的临床结局,减少其病死率[4]。为了解决大量输血方案的不良影响,找到大量输血时FFP与SRBC的合适比例,本研究选取需要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究FFP与SRBC不同比例输注对患者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7月至2019年10月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创伤性患者,需要输血;②符合临床输血指征[5]。排除标准:①术前使用抗凝药物者;②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内科疾病导致凝血障碍患者。男62例,女58例,年龄23~65岁[(45.63±10.25)岁];其中车祸伤52例,急性大失血47例,产后大出血10例,脑外伤开颅手术11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输注的FFP和SRBC的比例(100 ml∶1U)[6]:将患者分为低比例组(FFP∶SRBC=1∶3)32例、中比例组(FFP∶SRBC=1∶2)43例和高比例组(FFP∶SRBC=1∶1)45例。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当失血量>1000 ml时开始输注FFP和SRBC,使患者的血红蛋白>80~100 g/L,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2~15 cm H2O。

1.3 观察指标①凝血功能指标[7]: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②纤溶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8](FDP)、蛋白C(PC);③TEG监测[9]结果:凝血反应时间(R)、切线与水平夹角(α-Angle)、最大振幅(MA)。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生命体征比较三组呼吸、脉搏、体温、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生命体征比较

2.2 三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输血前,三组PT、APTT及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 d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T、APTT均低于低比例组,FIB高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FIB高于中比例组(P<0.05)。见表3。

表3 三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2.3 三组输血前后的纤溶功能比较输血前,三组D-D、FDP及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1 d后,高比例组D-D高于低比例组,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C低于低比例组(P<0.05)。见表4。

表4 三组输血前后纤溶功能比较

2.4 三组输血后TEG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输血前,三组R、α-Angle及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R、α-Angle及MA均高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MA高于中比例组(P<0.05)。见表5。

表5 三组输血后TEG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大量输血是指在患者失血的12~24 h对患者进行等于或多于受血者本身全部血容量的输血,其输血速度最快为每分钟100 ml[10]。其原则为输注红细胞600 ml后补充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有效改善血红蛋白下降引起的不良影响,并通过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来保证其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11]。然而,由于大量输血输注的成分为悬浮红细胞,不含有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容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而且过程中造成低灌注引起的严重缺氧和酸中毒会消耗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会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障碍[12]。因此,本研究为了降低大量输血时的风险,对输血过程中FFP与SRBC的不同比例进行了探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比例组患者在输血后PT、APTT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FIB明显降低。其原因是,当患者由于急性创伤导致大量血液丢失时,不仅失去了大量的红细胞还有大量的凝血因子,当输血时SRBC量过多会造成血浆内渗透压失衡以及凝血因子的缺失,因此当输血时补充足够的FFP使得凝血因子得到补充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13]。研究结果显示,输血1 d后,高比例组D-D高于低比例组,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C高于低比例组。因为D-D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可准确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以预示血栓的形成[14];PC是机体一种重要的生理性抗凝蛋白,可发挥抗凝以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功效,急性创伤会激活PC,大量输血后会诱发凝血功能紊乱和纤溶亢进,输入的凝血因子越多其水平越高。研究结果还显示,输血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R、α-Angle及MA均高于低比例组,高比例组MA高于中比例组。表明随着大量输血过程中FFP比例的增加,机体的凝血功能随之增强,使得体内血凝块形成趋向于高凝状态,因此R、A-Angle及MA均随之增加,这与陈祺[15]和朱光俊[16]等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输注时提高血浆浓度可有效改善急性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同时改善TEG的监测结果,但具体的最佳比例还有待后续的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纤溶红细胞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1例并文献复习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