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袍哥文化系统论析

2021-03-19 20:46胡希东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1期

胡希东

摘 要:巴蜀袍哥在巴蜀近现代社会影响广泛,它逐渐形成一套独特而复杂的袍哥文化系统,这具体表现在器物、制度、礼仪、语言、精神文化等方面。袍哥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巴蜀民众的扬弃与转化,逐渐升华为袍哥文化精神;袍哥文化精神是袍哥文化正面积极的精神特质,也是袍哥性格特征与精神特质的反映;袍哥文化精神与巴蜀文化有关联与契合之处,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巴蜀文化组成部分。

关键词:巴蜀袍哥 袍哥文化 袍哥文化系统 袍哥文化精神 巴蜀文化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1-69-77

一种影响广泛的文化系统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强健的基质与活力,更有该文化生长发展的社会土壤与空气。袍哥文化属于江湖文化,它是江湖帮派文化在巴蜀独特的地域表现,并在巴蜀近现代社会形成一种强势文化,其影响广泛而深远,而袍哥文化精神更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渗透于巴蜀文化中,影响着巴蜀民众,至今还能感觉其生命力、影响力。其原因是因为有“巴蜀袍哥”这一强健的帮派组织与巴蜀近现代社会独特的土壤与空气,更与袍哥文化已发展成独特而复杂的江湖文化系统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如下论析。

一、袍哥称谓缘由与袍哥文化系统

在论析袍哥文化系统之前,有必要梳理“袍哥”这一称谓之缘由。袍哥是近现代以来,形成于巴蜀的民间秘密帮会组织哥老会成员的简称。有资料指出:“袍哥者,哥老会在长江上游之名称,效刘备关羽张飞结异姓兄弟,共赋同袍之意也。”1这里的长江上游主要指巴蜀地域范围。忒奥在《活跃于四川的哥老会》一文指出:“哥老会的会员,对外称‘袍哥,对内称‘弟兄。”2哥老会成员在巴蜀称为袍哥,在巴蜀之外的其它地方称为哥老会。袍哥文化属江湖帮派文化,具浓厚的江湖文化色彩。由于巴蜀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袍哥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着重要的精神关联与契合相通之处,且袍哥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已成为巴蜀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何在巴蜀称为袍哥,而在其它地方称为哥老会?作为江湖隐秘帮派组织哥老会,在与巴蜀独立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交融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既有江湖隐秘帮会组织哥老会的一般属性,也存在与哥老会有一定差异的独特地域属性,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称谓上发生了重要改变。相对于哥老会而言,巴蜀袍哥尤其强调异姓兄弟哥们义气,即异姓兄弟情谊。就其字面含义而言,“袍哥”是指“着同袍的哥弟”之意,意即兄弟之间应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這种“着同袍”的兄弟情谊正为“异姓兄弟”袍哥所推崇,刘师亮说:“何为‘袍哥,诗经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言其同一袍色之哥弟也。”并说世间流传的:“你穿红来我穿红,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来我穿黑,咱们都是一个色。”1即是该种含义。另有人说:“什么叫做‘袍哥?按即所谓同袍之哥弟,《诗经》上所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因此,袍哥得名于《诗经》“与子同袍”之说最为普遍。另外较通行的说法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义,尤其是关羽获曹操赠“新袍”而不忘大哥刘备赐予的“旧袍”之说,这是巴蜀袍哥敬奉关羽为主神的重要原因。有人指出:“四川人之称‘袍哥以异姓如同袍,见面称哥弟,与哥老之名称,同一平等意义。惟袍哥则加‘袍字,比哥老作进一步的亲热团结。”3由此可见,袍哥着眼于异姓兄弟情义的独特性,这是巴蜀将哥老会称为袍哥的重要原因。此外,袍哥还有“汉留”“皮” “袍皮闹”“光棍”等称谓。有关“汉留”,有“汉之遗留”之意,又称“汉刘”,其含义与以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有关。其中的“皮”,有如下之含义:“皮者,人皮之谓也,即云人须有人的资格,乃可与人做异姓的弟兄。”袍哥内部互称为“光棍”,主要有如下之含义:“光棍者,光明正直之谓也,即云光明如‘光,正直如‘棍。”4由上面叙述可看出,巴蜀“袍哥”的称谓显示了其注重江湖义气的一般属性,更强调异姓兄弟情谊的独特属性,而“汉留”“皮”“袍皮闹”“光棍”等称谓,则显示其民族性、革命性等特征。

袍哥源于清代巴蜀移民的“异姓结拜”5,远离家乡的移民以“异姓结拜”方式并创造性地借鉴吸收了江湖隐秘组织,诸如天地会(哥老会)、白莲社、青莲教、边钱会等的入会方式、组织结构、组织制度、交流语言等,与巴蜀文化、巴蜀民风民情、巴蜀方言等相融会,并与巴蜀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相适应,向近现代主流社会各阶层渗透,最终形成势力强盛、影响深广的帮会组织。就这样,在袍哥形成过程中,它也逐渐形成一套独特而复杂的江湖文化系统。为进一步探析袍哥文化这一复杂的文化系统,依照其结构组成与表现形态,具体将袍哥文化系统划分为袍哥器物文化、袍哥制度文化、袍哥礼仪文化、袍哥语言文化、袍哥精神文化等,以下对之分别予以论析。

二、袍哥器物文化与袍哥制度文化

(一)袍哥器物文化

袍哥器物文化较为系统、繁杂,凡是与袍哥活动密切相关的器物都属于,诸如袍哥开山立堂、袍哥礼仪、袍哥腰牌凭证、袍哥秘密交流等相关的各种器物用品,由于这些器物蕴含袍哥隐秘活动的独特内涵与象征意义,它超越一般器物而具袍哥文化独特含义。袍哥在形成初期由于与清朝主流社会相对立,它常成为清朝主流社会打击的对象,有关袍哥器物一般难以留存,但从袍哥遗存的相关典籍可窥一斑。

从袍哥开山设堂可见其独特的器物文化,袍哥开山设堂多仿效梁山泊“忠义堂”聚义故事,开山设堂之地称为“忠义堂”,其正中置龙头宝座,两旁分设虎豹皮交椅,堂正中悬挂关公圣像,另有信香、祭祀相关的器物等。李子峰《海底》叙述开山设堂时的相关器物:供“五祖牌”,祀“关帝像”,以及洪家已故会员及其他有关系者之神位。神座前设“高溪庙”“九层塔”,盛果实之器皿及香炉一座,香炉上刻“反清复明”四字,其余则置“官伞”“七星刀”“洪棍”“七星剑”,以及“木杨城”之“木斗”等。案上置三牲,缚活公鸡一只于神桌下,以作“斩凤凰”仪式之用。6以上所涉器物蕴含浓厚文化色彩,既有“洪门”起源的反映,比如,供“五祖牌”等神位即与洪门起源有关系;香炉上刻“反清复明”四字体现了洪门成立的宗旨;祀“关帝像”是洪门敬奉关羽义薄云天的精神;案上置三牲、缚活公鸡于神桌下则是歃血祭祀所需。袍哥开山设堂器物还多具文化象征色彩。案上置“算盘”,象征计算结义成功日期;置“洪灯”以辨忠奸真伪;置“尺”以量兄弟之行为等;置“秤”以权正义公道;置“镜”以照破一切忠奸善恶;置“桃枝”隐含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等。1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的改变,开山设堂所涉器物已趋于简单,但关羽神像的供置,斩凤凰、烧“三把半香”、喝血酒等礼仪习俗所要求的器物则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腰凭票布”乃是加入袍哥的重要凭证,也是袍哥器物文化的重要反映。据李子峰《海底》记载,“腰凭”依其形状称“八卦”,又称“罗汉图”,多用布帛之类印制,其颜色有白、赤、黄等数种,按照会员在会中执事地位而使用何种颜色。“票布”多用白布以靛青印制,载山、堂、香、水等文字,系“山主”发给新入会者。为了不泄露帮内秘密,“腰凭票布”所载文字一般简洁,也有特殊意造字,其繁复者,则多绘数层,多列数首诗句,诗句文字之连缀一般颠倒错综排置,令外人难于索解,以免泄漏秘密。2由此可见袍哥器物文化的隐秘特征。袍哥的凭证另有“宝札”“证书”的称谓,分别以公私名片为凭。3公片系公口总片,私片系私人所用,袍哥使用名片有等级要求,一般五排以下的袍哥晋升到大管事始有支配资格。李沐风曾言及:“一个弟兄入帮之后,历有年数,成绩不坏,于是做大哥的就可以授予他一张‘公片,有了这张‘公片,真正的袍哥身份才算确定。”他还叙及袍哥可以借公片走遍天下,有如云游和尚的剃牒。持有公片者每到一个码头,拜访该处舵把子,可以得到膳宿招待,临走时还可以赠送路费。4公片的字数与尺寸有特别要求,凡系五字者,公片以三寸半长为度,取“三把半香”之意;印片时左边馀二指,取江湖之义,片额馀三指,取三纲之义,片脚馀五指,取五常之义。5由此可见,公片作为袍哥器物有其重要作用与特殊内涵。

此外,袍哥利用茶馆的茶具来进行隐秘交流,比如“茶碗阵”,即在茶馆里,借助茶碗、茶壶的摆放方式,即可知道来者的用意,“茶碗阵”成为袍哥秘密交往的重要方式。袍哥还利用“吃讲茶”作为调解袍哥内部冲突争端,以及干预控制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茶碗阵”与“吃讲茶”中所用的“茶碗”等茶具已超越了茶馆作为川人解渴、休闲、养生、娱乐等作用,而衍生出“喝茶”之外的功能,由此可见袍哥器物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表现。

(二)袍哥制度文化

袍哥作为一种江湖帮派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身严密的组织制度,它具体包括袍哥的入会制度、袍哥权力结构、袍哥对内对外的组织制度等。袍哥形成初期,主要强调其互助性,因此,其初期加入袍哥的成员多是地位低下为寻求生存的互助者。其基本成员主要是移民入川的农民,无业游民、失业的手工业者、裁撤后流散的军人、挑夫、水手、船民、商贩和下层衙役等,这些人中那些豪俠擅斗者充当舵把子,烟帮、船帮、盐帮、马帮是该会的组成部分。6由于袍哥组织强烈的“反清”倾向,对加入成员须查明“身家清,己事明”,然后由恩、承、保、引四位拜兄引荐方可加入。李耘夫编的《汉留全史》一书中指出,加入袍哥只要是“身家清,己事明,不为群众遗弃者”即可加入,江湖上所谓的惊、培、飘、猜、风、火、爵、耀、僧、道、隶、卒、戏、解、幻、听等,均能入会。7即江湖上所谓“三教九流”“贩夫走卒”等地位低微者均能加入袍哥。由于袍哥的“反清”民族革命倾向,针对满清赐予汉族的“剃发易服”之辱,理发剃头之人与裁缝被拒绝加入袍哥。由此可见袍哥入会制度的严厉。但随着袍哥组织的兴盛,特别是进入民国后,加入袍哥组织的严厉性大大减弱,地位较高的官、绅,甚至一些知识分子等也加入袍哥,其投机性非常明显。

随着袍哥组织结构逐步完善,它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等级森严的权力结构。哥老会权力结构从纵的方面有内八堂、外八堂,其中内八堂包括:龙头、坐堂、陪堂、名堂、礼堂、刑堂、盟堂、香长八职。其中外八堂:心腹大爷、圣贤二爷、当家三爷、管事五爷、巡风六爷、罗成八爷、尖口九爷、门大老幺八职。1袍哥组织结构与哥老会类似,但更显示出其自身独特性。就袍哥的横向组织而言,民国时期,巴蜀袍哥堂口一般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堂,又称为“威德福寿宜”五堂。据袍哥口头传说,袍哥堂口各分十堂,除“仁义礼智信”而外,还有“松柏一枝梅”五堂,但实际为“仁义礼智信”五堂,并以“仁义礼”三堂较为普遍。2五堂存在不平等辈分关系,辈分从高到低为仁、义、礼、智、信五堂,就其职业身份可看出,“仁”字多文人,“义”字多武人,“礼”字多做小本生意者,“智”“信”袍哥身份更为低下。3每个堂口根据权力高低分为十排(行),因缺四、缺七,故袍哥就剩八排4,据职位高低分别为大哥、二哥、三哥、五哥、六哥、八哥、九哥、幺哥八排。大哥,又称舵爷、舵把子等,拥有最高权力;二哥为“圣贤”,一般为闲职;三哥掌管银钱财粮;五哥称“管事”,其职位较为重要,他掌管内政外交,是承上启下的权力枢纽;六哥辅助五哥,称“附六”,其他哥弟按五哥吩咐行事。5由袍哥严密的组织结构可看出,袍哥权力等级十分森严,“绝对服从,为袍哥必具之精神”“一层一层的阶级森严,在下绝对不敢违背在上的意思”6。作为“异姓兄弟”结拜组织,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兄弟平等关系。

袍哥对内有严厉的组织制度,有约束、规范、惩戒内部成员的“十条”“十款”“三十六誓”“二十一则”“十禁”“十刑”等规章。新袍哥加入一般要开香堂,开香堂时新入会者须跪在神位前恭读“十条”“十款”等,这是对加入袍哥的基本要求,并跪在神像前赌血咒、发血誓。李子峰《海底》收列了“三十六誓”,其誓词内容主要涉及:不可忤逆父母、不恃强凌弱、不得同桌赌博、不可贪意外之财、不得奸淫洪门兄弟妻女、不可僭越香主登台、救助洪门兄弟、不可泄露洪门机密、以忠信仁义为本,等等。“三十六誓”后尾诗为:“初进洪门读誓章,夫妻永保万年长。若抱奸心来投诈,蛇伤虎咬路中亡!莫话誓章无报应,举头三尺有神明!今晚新丁来进会,三十六誓达天庭。”同治本“三十六誓”之尾词与此有异:“三十六誓,口口自召。若有不召,雷打火烧。”7而对违反“十条”“十款”的成员将给予惩戒:“有人莫犯十条款,条条款款定不饶。上四排哥子犯了戒,自己挖坑自己埋。中四排哥子犯了戒,三刀六眼自动开。下四排哥子犯了戒,金枪洪棍两分开。有仁有义来结拜,五湖四海一母胎。自从盘古分天地,英雄豪杰由此来。十条十款讲完了,忠义堂前把令缴。”8在“二十一则”中,对犯罪波及他人,捕之处死,轻割两耳;奸淫兄弟妻室,与兄弟之子女私通者,处死不恕;图赏捕缚兄弟者处死;诈称香主者处死;新丁有僭越行为者割一耳;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者割两耳等。9袍哥一旦违规,其处罚十分严厉,绝不轻恕。

袍哥对外亦有严厉组织制度,比如对冒充袍哥者惩戒十分严厉,《巡风诗》:“巡风大令如雷吼,不准马子望里游。冒充光棍天下有,清出袍帶要人头。非是巡风传令言语陡,山堂大令情不留。山前山后齐关闭,好把将令望下丢。”1任乃强曾叙及袍哥开山立堂时,清查出非袍哥者,对其严厉处决:“堂中清出非真袍哥者一人,被指为官府奸细,立遭群殴几毙,弃诸垣外。于时官府以哥老为厉禁,余谓此人或将控诉于官。乃经其亲友舆去后,竟自叹息。盖袍哥之律,有向官府告密者,当处极刑,幺排人员有便宜执行之义务,不待有人发令。诸人既皆地方土著,防不胜防,避无可避。告密甫发,生死随之,所谓损人而不利己,故虽奸险人,亦不敢为之也。当时官权之重,今古鲜及,哥老会乃能于厉禁之下,公开活动,使胥吏差舆亲见其事而莫敢告发。受害者之人亦不能控诉。控制人心力量之大,诚堪惊异。此其为术,亦足称矣。”2

以上叙述可知,袍哥之所以在巴蜀近现代社会如此繁盛,以及袍哥在巴蜀近现代社会形成强大的控制力量、影响力量,从某种角度看就源于袍哥入会制度的严厉,袍哥组织森严的权力结构,以及他们对内、对外组织制度的严厉。

三、袍哥礼仪文化与袍哥语言文化

(一)袍哥礼仪文化

袍哥礼仪文化较为广泛而繁杂,从袍哥开山设堂隆重的仪式到袍哥的普通日常生活,均有繁杂的礼仪。袍哥开山设堂场所的选择,会场的布置,迎客安座位,拜盟仪式,均涉及复杂的礼仪。袍哥开山设堂会堂的布置包括龙头宝座、虎豹皮交椅、关羽像、信香等的设置,以及歃血盟誓祭祀牲畜的摆放等。袍哥开山设堂不仅仅只是会内之事,一般会昭告天下,其它堂口的大爷也会邀请到场。其中涉及接客礼仪,如《海底》收录的《接客湍江》:“喜洋洋笑洋洋,撩衣进了忠义堂。各位仁兄龙驾到,千山万水到庙堂。千里迢迢来到此,我弟未接十里长。”演唱完毕,又朗然说道:“位台老仁兄龙驾至此,我弟未来迎风接驾,望祈各位哥弟,高抬龙袖恕却,小弟请安道喜,恕罪。”3在开山设堂时,还涉及哥弟座位的安排,请看《安客座位》唱词:

忠义堂喜洋洋,各位哥弟听端详;各台哥弟宽坐下,小弟一二报从来。……各位仁兄请安位,各归龙位请登台。大哥坐在龙书案,二哥坐的虎将台,三哥坐的金交椅,管事坐的硬八台。以下兄弟都有坐,个个坐的软八台。梁山有个晁大王,果然是个紫金梁,所统一百单八将,一个更比一个强,兄能宽,弟能让,脱袍让位与宋江,昔年结拜情义广,弟兄还要比他强,今日小弟安座位,交接不清休记怀,小弟愚蠢末见怪,言迟口钝莫得才。4

以上本是袍哥开山立堂时由管事对来宾与袍哥内部成员按级别与辈分高低安排座位的唱词,以上唱词后,接着又唱道:“香堂偏窄椅凳欠缺,东升龙位,西升虎位,坐堂、香长、盟证、圣贤、当家、红旗、大小管事,一齐升位,有位者得位,无位者排班侍候,大小老幺装烟列茶,请安道喜。”5李子峰《海底》收录的“忠义堂”安座诗《红旗安位诗》:“天皇皇,地皇皇,此处立的忠义堂;正副山主居上坐,坐堂陪堂坐中央;香长盟证两边位,执礼刑堂列二堂;外八堂哥子三堂坐,诸位盟兄列两旁;少时大哥把令下,提兵调将忠义堂。”6以上唱词可看出袍哥等级观念的森严。

袍哥开山设堂还须昭告天地、通告天下各山堂,以及开设山堂的名称,对本组织内部会员的规范约束等,这涉及各种文书,诸如《进山柬》《出山柬》《开山令》《镇山令》,等等,李子峰《海底》指出,《进山柬》为昭告天地之誓文,《出山柬》为通告天下各山主之檄文。1袍哥开山设堂还涉及敬神上香、裁牲、歃血盟誓等重要礼仪,李子峰《海底》收录有《请神祝文》,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上苍各种神灵(诸如皇天玉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四大金刚等),中国民间信仰的各种神灵,以及洪门“五祖”、亡故兄弟等的焚香祷告。2除以上敬奉神灵的祷告外,还包括焚香、赌咒、裁牲、喝血酒等礼仪。与此相关的诗词有《请神诗》《拜五祖诗》《会香诗》《点香诗》《上香诗》《赞刀斩牲诗》《饮血酒诗》等,由这些诗词数量的繁多可知袍哥开山设堂礼仪的繁杂。袍哥开山设堂多隐秘举行,随着袍哥组织公开化,其开山设堂也趋于公开化。四川保路运动期间,宣统三年(1911)八月二十日,灌县袍哥在城内火神庙开山立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当时灌县清末任知县刘映奎也派儿子前去赴会,讨好袍哥。3开山设堂是袍哥活动中最重要的仪式,从其隆重繁杂的礼仪即可窥见一斑。

除以上礼仪外,袍哥组织新吸收成员,一般会举办开香堂仪式:新入会会员由四大盟兄一一介绍,进行仪式时先由“承兄”及“拜兄”行礼,礼毕后,新入会者跪于神前,由管事问介绍人是谁?为何加入洪门?新入会者一一回答。新入会者对着神灵朗诵“十款”“十条”等,以及赌血咒、发血誓、喝血酒等。其次,袍哥拜码头,“茶碗阵”“吃讲茶”,等等,都有相关礼仪,甚至是袍哥日常见面要行礼作揖,这与身体的姿势与手势相关。卫大法师《袍哥入门》中有行“歪歪揖”与“丢歪子”两种袍哥见面礼仪4。《哥老会组织一瞥》一文曾叙及,当袍哥流落在外拜码头,宾客相见的礼仪:“到了那里,宾东主西,相向对立,差不多有两步距离,一律丁字形,两手抱拳拱在右上方,主人方面左手握着右手腕的那是象征大爷,握着肘部的是当家。握着肘关节的是管事。一见明瞭。”5

此外,随着袍哥组织的公开化,袍哥的会期诸如春台会、单刀会、团年会等,在会期各袍哥堂口大小码头一般都张灯结彩,举办盛会,唱大戏等,这既是袍哥的节日,也是一般民众欢乐的日子,由此可见,袍哥礼仪已渗透于巴蜀民众世俗生活中。

(二)袍哥语言文化

袍哥作为隐秘江湖帮派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独特交流的语汇系统。作为一种隐秘帮派组织,为躲避官方与防止外界知晓其秘密,在他们的交际中形成一套特殊语符,其一是采用特殊的造字,比如,袍哥初期具“反清复明”的宗旨,其中的“清”字,采用特殊的造字,造字为偏旁“氵”再加上“月”字 ,显然,这种自造字,实际是为了避免清官府的发现;袍哥礼仪中的“丢歪子”“歪歪揖”等,其中的“歪”字原是袍哥自造字,由“身不正”三个字合成,即该字左边为“身”字,右边为“歪”字共同组成,6该自造字很形象地说明了袍哥作揖身体的姿势。

除以上特殊造字外,还形成袍哥内部交流使用的特殊语汇,特别是袍哥隐语,它是袍哥语言文化的重要表现。沙铁帆有关巴蜀袍哥的調查报告说:“所有一切秘密行动及用具,皆制有相当名词或黑话为代表,以作同行哥弟见面,交换意见时用者。”7该报告收录了相关隐语:“莲花池”指碗,“滑石子”指筷子;“江片子”指吃肉;“搁棍子”指革除袍界;“黄汤子”指茶;“火令子”指酒;“纠头子”指喝醉了酒;“燥堂子”指吃鸦片;“皮娃子”指狗;“拍扇子”指开门;“下毛”指杀人;“排了”指打人;“出差”指抢劫;“水涨了”指祸事来了;“风急”指消息不好;“避豪”指躲避祸事;“放风”指故意装疯捣乱者;“踩红走黑”指上谄下骄;“吃红掌黑”指坐地分赃;“割鞋”指同会弟兄嫖同会弟兄的妇人;等等。1

除以上语汇外,袍哥相关语汇还很多,诸如:“堂口”一般指袍哥组织的名称,“公口”“码头”指袍哥活动的范围、区域。“光棍”“皮”指袍哥的称呼,“通皮”指与袍哥有关系,“嗨皮”指参加袍哥。“倥子”指未参加袍哥者。“梁子”指冤仇,“结梁子”指结仇,“叫梁子”指报仇,“捞梁子”指和解。“关火”指起决定、关键作用。“撒火”指胆怯。“识相”指认清方向。“对识”指相互认识。“吃通”又叫“通吃”,指吃得开。“跑滩”指无固定职业,在江湖上流荡。“撒豪”指依强仗势。“臊皮”指丢面子。“吃欺头”指占便宜。“地皮风”指留言蜚语的传播。“搁平”指把事情处理得很妥当。“搭手”指帮忙、帮助。“扎起”指相助、支持等。

王纯五在《袍哥探秘》中还列举了“浑水”袍哥所使用的隐语,诸如:“去某家赶场”指抢某家;“拉肥主”,又叫“拉肥猪”,指绑架户主索要赎金;“叶子”指钞票;“劫观音”指绑架妇女;“打歪子”指在江中劫船;“毛了”指杀人;“升红”指放火;“点水”指出卖同伙;“排扇子”指撬门;“扎埂子”指拦路抢劫;“打起发”指乘火打劫;2等等。袍哥作为隐秘江湖帮派组织,特别是“浑水”袍哥由于要在特殊隐秘的环境展开行动,为不引起官府及他人注意,隐藏其秘密行为而展开秘密交流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因此,加入袍哥后知晓其隐语是必修课。

袍哥隐语较多,且极富巴蜀地域特色,它已经形成一套独有的语符体系。一些袍哥隐语具强健的生命力,不仅仅是袍哥才使用,诸如,“识相”“撒豪”“臊皮”“扎起”“搁平”“搭手”“结梁子”“吃欺头”“打平伙”“撒火”“拉稀”等,照样在巴蜀一般民众中使用,且这些语汇已流传生根于巴蜀现有民众语汇中,由此可见袍哥语言其强健的传播力、生命力。

四、袍哥精神文化与袍哥文化精神

(一)袍哥精神文化

袍哥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一套自身的心理文化系统,它居于袍哥文化系统的深层,是袍哥精神心理的反映,它具体包括袍哥的伦理价值观、袍哥的精神信仰等,可称为袍哥精神文化。就袍哥的伦理价值观看,由于袍哥主要以“异姓结拜”的方式形成带家庭的组织形式,他们一般也遵循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刊载于《新新新闻》的《哥老会透视》即指出,哥老会既以封建家族关系作组织范畴,因此,传统家族伦理思想是他们遵循的伦理思想。江湖海底阐述袍哥伦理思想有“五伦论”“五常论”“五伦令”“五常令”“三纲令”“八则八德”“五常五伦”等等。3这种伦理观还成为加入袍哥的重要条件。沙铁帆在巴蜀袍哥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固有道德之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五伦八德,三纲五常等”4,这是加入袍哥组织的必备条件。前面叙及的袍哥组织制度中的“十条”“十款”即是袍哥伦理价值观的反映,其中就涉及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关系,以及袍哥内部应遵循的伦理准则与行为规范,比如,尊敬长上、孝顺父母、兄弟谦让、夫妇相敬、乡邻和睦、保家卫国,在与他人冲突时应遵循的准则,袍哥对外严守秘密,对上对下相互友爱尊敬等,这对袍哥有重要约束规范作用。因此,袍哥组织有类乎虚拟血缘关系的家庭组织,封建伦理纲常十分明显,其宗旨就是要对组织绝对忠诚,对袍哥大爷绝对服从与尊敬。因此,作为袍哥伦理信条,对维持袍哥内外关系有重要规范、约束作用。

袍哥心理与精神信仰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歃血盟誓是袍哥开山立堂以及加入袍哥组织开香堂时的重要仪式。在袍哥组织形成中,“袍哥基本上是模拟中国传统家族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异姓弟兄‘血缘纽带的建立,是通过开山立堂,歃血盟誓,结拜弟兄这种古老风俗实现的”1。袍哥弟兄们饮血酒时唱的诗词是:“鸡血滴进碗中央,碗里装的是杜康。同袍弟兄饮一口,患难祸福同担当。”2这种歃血盟誓源于原始心理对血的崇拜以及对神灵的敬奉,“通过共饮血酒,对神宣誓,以维持双方的口头条约。借助于神灵的监督,使约言得以贯彻执行,共同信守”3。因此,袍哥开山立堂,以及新袍哥加入而开香堂时敬奉神灵歃血盟誓是袍哥礼仪文化的重要表现,他们敬奉的神灵可能涉及中国民间信仰的所有神灵,诸如皇天玉帝、太上老君、如来佛祖等,与袍哥相关的洪门“五祖”、“洪门”先前亡故的兄弟,尤其是关羽,则是他们必须敬奉的神祇。通过歃血盟誓,裁牲、饮血酒、赌血咒等,他们相信这样会受到神灵的保佑与监督,表现出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这是袍哥心理及精神信仰的反映。

在袍哥精神文化中,他们尊奉仁、义、礼、智、信,这是他们的精神信仰,这也是袍哥组织分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堂口的重要原因,而在仁、义、礼、智、信中,他们尤其讲求“义”,袍哥兄弟“义气相投”,讲求“江湖义气”,他们烧“三把半香”即是这种精神信仰的反映。在袍哥歃血盟誓开山立堂,以及袍哥开香堂时,一般须供奉关羽像,而这一精神信仰实际是袍哥“异姓”却“亲如兄弟”的反映,据李沐风先生说:“袍哥界人士颇有平等思想,无阶级之分,首领与每一个帮内弟兄的关系是大哥和兄弟,因此特别能发扬义气。”还说:“袍哥之所以具有坚强的团结力量,数百年而不绝,其原因乃是一个‘义字。”4可以说这是袍哥精神文化“义气”的灌注,这也是袍哥文化一直到今天还有影响力的潜在原因。

(二)袍哥文化精神

由以上叙述的袍哥器物文化、袍哥制度文化、袍哥礼仪文化、袍哥语言文化、袍哥精神文化等可看出,袍哥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系统而复杂的江湖帮派文化。由此亦可看出,袍哥文化作为江湖帮派文化具有独特性与严密性,以及与生俱来的神秘性、传奇性等,这是巴蜀袍哥能在巴蜀近现代社会发展壮大并最终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其中的袍哥器物文化、袍哥制度文化、袍哥礼仪文化、袍哥语言文化,可以说是袍哥标志性文化,特别是袍哥器物文化、袍哥礼仪文化、袍哥语言文化,使袍哥文化成为可视听文化,这常成为后世袍哥题材影视剧等表现袍哥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学创作表现袍哥文化的重要元素。

袍哥文化作为一种江湖帮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巴蜀民众的吸收、扬弃与转化,逐渐升华为袍哥文化精神。袍哥文化精神是袍哥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特质,以及袍哥文化的精神特质的正面积极反映,它的形成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袍哥文化,尤其是袍哥心理文化与巴蜀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蜀民众的世俗生活、民风、民情相融汇相交融,形成一种带巴蜀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特质,并与巴蜀文化相融合,而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袍哥文化精神不仅仅存在于巴蜀近现代社会,它已经成为一种带巴蜀地域特色的集体无意识,影响支配着巴蜀民众的思维方式、心理、性格与气质。袍哥文化精神主要显示为如下特征:首先,独立、随性、自由是袍哥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这些精神特征即是袍哥文化作为江湖文化的重要精神,也源自巴蜀先民不愿完全受主流中原文化约束所显示出的叛离、独立、随性、自由的精神特征;其次,侠义、豪爽是袍哥文化精神的重要特征,巴蜀袍哥带有江湖侠客扶危济困的侠义行为特征,也具豪爽的性格行为特征,“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这句流传在巴蜀民间的口头禅较典型地体现了巴蜀民众的豪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绝不拖泥带水的性格;再次,江湖义气与兄弟义气,该精神特征与袍哥文化遵循刘关张桃园异姓兄弟义气,可以说这是袍哥文化精神特征的最重要表现,这也是在巴蜀把该江湖帮派组织称为袍哥的重要原因;此外,民族性、革命性是袍哥文化精神特征的重要反映,从袍哥初期的“反清复明” “排满兴汉”“打洋教”“保路运动”,再到抗日战争时期巴蜀袍哥的积极抗战即可看出这一精神特质。

袍哥文化存在于巴蜀近现代社会,是正义与反动并存,精华与糟粕相交汇的文化现象。袍哥作为巴蜀江湖帮派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为躲避清朝官府的打击,而做出的不得已的生存选择与生存策略,形成隐秘、复杂、规范、严密的江湖帮派组织,这催生了复杂、严密、成熟的袍哥文化。在巴蜀近现代主流社会失序状态中,袍哥对巴蜀民间社会秩序的维系,以及对清朝主流社会腐朽反动势力与西方势力的打击,比如,李蓝起义、打洋教运动、四川保路运动等,都显示其正义性、进步性;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其反动性:为了其生存而对主流有序社会的破坏、渗透与控制,为严密其组织其对内对外组织制度规范所显示出的残酷,为其生存所采取的经济掠夺,诸如赌博、贩毒,为掠夺他人财物而杀人越货剥夺他人生命所显示出的暴力与残酷,比如巴蜀“浑水”袍哥的抢劫与掠夺,对民间社会的控制,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发展成邪恶势力,为虎作伥、鱼肉百姓,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巴蜀袍哥在巴蜀近现代社会其邪恶、丑陋等反动性的明显表现。因此,我们对袍哥文化系统的认识,一定要看清其正义与反动、精华与糟粕相交汇的复杂、矛盾现象。

Abstract:Bashu Paoge had a wide range influence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 Bashu. It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and complex Paoge cultural system. It was concretely expressed in artifacts,systems,etiquette,language, psychological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Paoge culture had been abandoned and transformed by Bashu people,and gradually accumulated and sublimated into the Paoge cultural spirit. The Paoge culture spirit was the positive spirit and character of the Paoge culture. The Paoge culture spirit was also a reflection of Paoge 's character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oge cultural spirit and the Bashu culture were related and compatible in spirit, and they had become a part of the Bashu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Bashu Paoge;The Paoge culture;The Paoge cultural system;The Paoge cultural spirit;The Bashu culture

責任编辑:郎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