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中“价值认知”的偏差与还原

2021-03-19 06:12吴维煊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结题偏差课题

吴维煊

摘   要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是否准确事关课题研究的态度及投入,影响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如果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必然会让研究行为走向偏差。因而,对错误的“价值认知”进行纠偏,还原课题研究应有的“价值认知”,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的应然状态,是教育科研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价值认知  偏差  还原

初等教育教师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价值是什么?对于这一课题研究的本源问题,很多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人未必清楚。由于对课题研究“价值认知”存在偏差,不仅让课题研究偏离应有之意,还对研究风气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一、课题研究中“价值认知”存在的偏差

对江苏北部某市中小学发放8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782份。调查显示,面向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种类及数量很多,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教师占比较高。但是,对课题研究持有正确“价值认知”的比例却不高。对课题研究“价值认知”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职称”

调查显示,对“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有624份问卷选择“为了评职称”;“是否将课题研究作为常态化工作,伴随自己整个职业生涯?”有596份问卷回答“否”。因而,以“评职称”为目的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价值认知偏差中占比最高,达79.2%。一旦职称评审通过,课题研究的目的已达到,就不再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功利化的目的,是课题研究“价值认知”偏差的最大诱因。

2.课题研究的最高价值是“结题证书”

在收回的調查问卷中,有69人次在近五年主持过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对69项已拿到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的课题组做进一步调查,即:课题研究的成果是什么?研究成果的使用及推广情况?调查结论中,有42项无法实质性地表述出研究的实践及理论成果到底是什么,在成果的使用及推广一栏中,只用“良好”二字概括。由于课题管理部门以结题鉴定后发结题证书为终点,忽视对成果使用及推广的跟踪,这种管理导向,势必出现以拿到结题证书为课题研究的最高价值。

3.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个“时间问题”

调查显示,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没有不能结题的。只要立项,到了规定的时间几乎百分百结题,“立项”到“结题”只是个“时间问题”已成为普遍共识。课题立项后,根据立项通知,在研究时间(一般为两年)即将到达时,准备一些纸质结题材料,例如:教案、作业、发表文章、获奖证书及研究报告,将这些材料装订起来,再填写一些必要的表格,就可以结题了。因而,初等教育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极其重视立项,忽视研究过程,“价值认知”出现错位。

4.课题研究的评估指标化、数据化

由于学校课题研究的数量及课题层级被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指标,学校为了能够达标,将教师个体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纳入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只要教师的课题被立项及结题,就能为年度考核带来加分。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成果是什么?成果是否具有使用及推广价值?并不在考核范围。忽视教育研究的本源问题,“价值认知”偏离正确轨道。

课题主办方及管理方将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成各种表格,课题组根据表格各栏目内容制作各种材料,而材料的内容无非就是各种常规性的活动计划、教学资料、获奖证书及发表文章。在课题结题鉴定时,参加鉴定的人员重点看相关表格是否填写?材料做的怎么样?至于材料里内容是什么?有无实质性价值?大家对此都不太重视。因而,课题研究材料化、表格化,让课题研究本真发生巨大偏移。

二、还原课题研究的教育科学本真

1.协调好课题研究“外延价值”与“内涵价值”的关系

课题研究成果能为职称评定、申报人才项目、评优评先等增加成果数量,有助于各种评审的顺利通过,是课题研究的外延价值。课题研究的内涵价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然状态。没有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就不可能有不断提升的教育教学质量;质量不断提升的教育教学,一定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而,不以单一的功利导向为目的,协调好课题研究“外延价值”与“内涵价值”的关系,才能让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得以还原教育科学本真。

2.平衡好课题研究“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对学校及教师个体而言,课题研究并非数量越多越好。当部分研究能力不高的教师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拿到多张结题证书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必然会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个错误的价值认知导向,即:课题研究是可以速成的。课题研究是一个慢过程,有些研究项目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因而,还原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必须要平衡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引导教师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把冷板凳坐热,在研究中成长。

3.处理好“课题研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由课题研究“价值认知”偏差导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偏差”,与部分教师处理不好“课题研究”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有关。“课题研究”与“个体发展”是相长还是相斥?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相长说”认为,研究型教师视野宽广、思维深刻,能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斥说”认为,教师那么忙,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上,学生成绩就会下降,学生成绩搞不上去,何谈教师成长?不言而喻,“相斥说”观点是片面的,课题研究与个体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是教师成长的一体两翼。

4.注重结题鉴定人员专业知识与课题内容的匹配度

结题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非常严肃的学术活动,必须要坚持质量底线及学术道德,进行专业化鉴定。要保证结题鉴定的质量,在聘请校外鉴定人员时,必须要让参加结题鉴定人员的专业背景与课题内容相匹配。否则,就无法真正看出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只能看材料是否齐全?材料做得怎么样?而注重外在形式的材料鉴定,必然会把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带偏。因而,让“内行”站在专业角度对课题研究做出专业化的鉴定,才能保证质量。

5.提高课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课题研究“价值认知”的偏差,与不科学的管理方式有直接关系。以学校科研处为例,科研处的工作如何定位?事关全校教师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走向。按理说,科研处是一个业务部门。但是,很多学校的科研处却以行政方式管理教科研。例如:收集各类课题立项通知,并将通知转发给全校教师;给各部门下达申报课题数量上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课题申报材料报送相关研究机构;以学期为单位对教师个体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及排名。忽视业务指导,必然会导致教师课题研究出现价值偏差。因而,提高教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价值认知的还原意义重大。

6.提升教师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

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感悟到课题的存在,基于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实践中的课题处处存在,应引导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实践中的课题”。教育实践课题除了课堂教学、教材使用、学业评价、家校合作、课外活动等常规化的研究,还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教师例会、教研组活动、教师校本研修、校际间教师交流、教师成长共同体建设、教师办公生态、教师兴趣爱好等。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要在不断的研究与探讨过程中让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如果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必然会让研究行为走向偏差。因而,还原课题研究应有的“价值认知”,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的应然状态,是教育科研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  孙晓雯】

猜你喜欢
结题偏差课题
50种认知性偏差
加固轰炸机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结题
真相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官员申报课题,钱多打了水漂?
2015交通职教科研项目立项104项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