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研究

2021-03-19 07:50于珊珊
兰台内外 2021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

于珊珊

摘 要: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知识信息的专门机构,是知识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作为一种高效率、快速的资源共享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资源共享、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是解决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该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努力满足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文献传递; 馆际互借; 图书馆;

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国际图联(IFLA)推崇的原则是自由获取信息、分享观点和共享各种智慧成果。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图书馆致力于资源共享道路的探索,从馆际互借到文献传递,从本区域范围内流通网点建设到跨地域的全国性、跨省图书馆联盟建设,体现了图书馆人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上的努力与智慧。联合与合作是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目的

广义的“文献提供”服务是将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纳入其中。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传统的文献提供服务,它是一个图书馆将馆藏文献提供给另一个图书馆使用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文献、网络文献的迅速增长,文献传递依托网络技术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是将任何形式的存储信息实体传递给使用者的活动。

我国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目的是加强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机构的协助,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保证我国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有序和顺畅地进行,最大程度地满足馆内外用户复杂多样的文献信息需求,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

1.文化传播与文献资源共享

通过对文献的收藏,图书馆对人类文化的储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图书馆依旧是文化储存中心。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所产生的文化互动现象。文化传播就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文化的价值也只有在文化传播、共享中才能被人们认识、理解,文化传播的范围越广,它的价值就体现的越充分。文献资源共享正是一种范围广泛的文化传播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文献最广泛的需求。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古代已见雏形。通过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可以大大加强彼此间联系,进而还可以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

2.提高文献利用率,满足用户文献需求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且提高了馆藏文献利用率,也给图书馆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依靠单一图书馆解决文献资源模式有所改变,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如今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以用为主”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开始成为主流,在“读者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宗旨下,图书馆积极开展文献提供服务,能够充分地发挥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让更多的书刊不再长眠于书库之中,提高它们的使用频率,发挥它们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要以人为本,紧贴读者的阅读需求、文化需求和知识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3.实现资源互补,弥补藏书资源不足问题

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文献信息量爆炸性增长的年代,文獻信息量迅速发展起来,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各国各地各类型的图书馆都意识到,即使本国的国家科技水平相对先进,图书馆规模相对较大,但都很难能搜集到非常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更别提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省份的公共图书馆,其馆藏文献资源更加薄弱,因此要想满足每位读者提出的各种领域、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需求,是一项不能完成的任务。至此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及其他情报机构相互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相互间可利用其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弥补本馆馆藏资源的不足现象,实现各个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彰显出这种服务的必要性。

4.方便读者查阅,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服务将成为图书馆的一个主要职能。网络信息服务方便、快捷,具有很大的潜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将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检索数据库作为文献资源共享的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文献服务。读者可以利用检索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所需文献资料,并通过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服务,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所需文献。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引发了一场图书馆界的革命,将图书馆从传统的运行模式带入一个集合了信息服务、文献共享和数字阅读的图书馆新时代。它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智能、高效、主动,给读者带去了方便与快捷。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强化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凸显了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文献共享平台和数据库的建立带来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飞跃,促进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给图书馆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二、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服务对象

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因此对用户的划分更多的是以用户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每个人不管其在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属于何种职业,在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信息,用户是很广泛的,应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照服务对象从事工作的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社会科学用户、自然科学用户。

按照服务对象从事的职业性质进行分类,可分成: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厅、局等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科学家(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作家;艺术家;生产技术人员;军事人员;餐饮、旅游、商业人员;教师;学生;信息人员等。

根据用户对文献需求的使用情况,可分为:过去用户、目前用户和未来用户。

根据用户文献需求的表达情况,可分为:正式用户和潜在用户。

根据对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的级别,可分为:一般用户、重点用户和特殊用户。

根据用户文献需求获取的方式,可分为:文献传递用户和馆际互借用户。

根据地域上看,用户包括到馆用户和远程用户。

相对于阅览、外借等图书馆基础服务主要面对到馆普通读者来说,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对象是为读者个人或是图书馆、机构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国各地各级各类型的图书馆,以及通过资格审核的非图书馆机构,签订馆际互借协议,建立馆际互借关系。文献传递服务对象远远突破馆际互借服务那种必须以机构之间的协议为基础才提供服务的局限,依托网络,面向全球用户,该服务不仅帮本馆用户获取馆外文献资源,也向馆外用户提供本馆资源的获取。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中央与国家机关、各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服务对象既有集团用户也有个人用户,但对于个人用户只提供文献传递服务,不受理馆际互借服务,除此常规业务外还向有需要的用户提供定题服务。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变化的,是受国家、社会、历史等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其知识水平、职业、业务能力、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各种类型的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和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是不同的,其需求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为了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国内外各类型图书馆和文献提供机构之间开展了館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该服务具备了快速、简便、共享与符合图书馆实际情况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促使了近年来全球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高速发展。不仅是解决文献激增与图书馆经费紧缩,用户需求增长与图书馆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利器,更是实现社会公众追求资源共享权益的有效手段。

三、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模式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模式通常是指图书馆之间开展文献提供服务的工作方式,涉及参与文献提供服务活动的图书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文献提供服务请求的发送对象、服务提供方式以及用户管理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内容。

基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文献提供服务根据文献提供机构的组织管理可以划分为集中式模式、分布式模式和分布结合模式。

1.集中式服务模式

集中式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模式是指由一个国家级的图书馆或文献提供中心来完成文献提供服务,图书馆或用户直接向中心提出文献申请,中心通过自身馆藏或从他处获得后,提供给申请方,与文献提供相关的用户及事务都由中心集中管理。

英国图书馆(BLDSC)文献提供中心是集中式文献传递模式的典范,它以BLDSC为枢纽,协调全英国的馆际合作事务,地区图书馆的馆际互借系统作为馆际互借的辅助系统,主要负责地区性资料的搜集与提供,对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未收藏的文献,通过国内联机网络检索,再由该中心向其他图书馆借阅。同时,由该中心负责所有馆际合作的统计资料、管理同各系统的馆际合作业务。

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采取的是集中管理模式,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履行着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任何一位读者、机构均可以在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中注册成为用户,可以在线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工作人员在收到文献申请后,将在国图OPAC中对本馆馆藏进行检索,一般用户申请的文献资源均能满足,若是文献申请不能得到满足,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将会向CALIS、NSTL、上海图书馆、OCLC等国内外图书馆文献保障机构进行文献申请。

2.分布式服务模式

分布式服务模式指以区域性图书馆或文献提供中心作为资源收藏和服务单位,彼此间组成文献传递服务网络,网络内任何一家成员单位均可以向网络内部的其他成员单位索取所需文献,同时也有义务为其他成员单位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分布式服务模式根据用户管理分为集团用户模式和个人用户模式。

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联机网络中心,采用分布式文献服务模式,OCLC建立的联合编目系统WorldCat可提供查询书目信息和馆藏信息,在此平台上直接向对方馆提交馆际互借请求。

3.集中与分布混合服务模式

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是指区域集中整体分布的文献传递服务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设立若干文献传递中心或服务馆,这些中心或服务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模式是基于馆对馆的分布式;而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文献传递中心或服务馆,则在本区域内对基层图书馆和广大用户,提供集中式文献传递服务,即本区域内基层图书馆和广大用户的文献传递请求均发送至本区域的文献传递服务中心或服务馆,用户的文献请求能在本中心或本馆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再转发文献传递服务请求到其他区域的文献传递中心或服务馆,解决相关文献请求。

四、如何提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

1.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深化文献提供服务

图书馆是根据资源需求者的需求是否清晰而提供不同的服务。通常情况,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按需服务、指定服务。在文献传递服务时会出现无法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如一些读者想要传递一篇在其他文献上的参考文献,会出现引用信息的错误,无法检索正确;而另一些是因为读者自己的需求不明确,导致无法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我们在工作中,图书馆文献情报工作人员也会尝试向用户介绍其研究方向类似的其他相关文献,被大部分读者所认同,从而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2. 关注文献传递中的版权保护问题

国内对版权保护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在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过程中,对文献传递的内容、形式、数量、比例和版权的收费方面的规定不清晰也不明确。另外,对申请者在版权方面的约束力非常薄弱,少有向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那样通过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来进行有效的约束。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安全、图像处理以及数据传输手段,从服务申请、文献传递方式、文献资源获取方式、文献的复制和传播等方面进行技术上的约束,有效克服获取文献资源后可能带来的版权问题。

3.加强推广力度,多途径宣传

不断加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加多种宣传途径,利用微信公众号、图书馆主页、微博等新媒体,通过搭建开放的互动交流平台,配合相关活动,与用户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也可利用各种会议广而告之,宣传文献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资源与服务动态。设计形式多样的宣传手册,如海报、宣传视频等。制作实用类型的纪念品,如鼠标垫、笔记本、笔、手提袋等。

加强同其他馆、科研机构及其他联盟的交流沟通活动。丰富活动趣味性、类型等,交流经验,彼此扩大影响力,扩大潜在用户,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方法,收集用户对文献提供服务及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意见与想法。

随着网络资源的迅猛扩张、用户自我信息组织能力的提升,已经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崭新的多元化的、主动的信息服务模式,使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文献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对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只能向个性化、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方向发展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变化。目前图书馆文献情报工作人员,正在传统的代查代检服务的基础上,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按用户需求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进行二次文献开发,以满足用户的更深层次文献需求。只有资源共享、共建,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发展促进联合,而联合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财.文献提供服务模式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公共图书馆,2016

[2]郝淑东.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范丽莉.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04

(作者单位:国家图书馆)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图书馆
迷宫弯弯绕
迷宫弯弯绕
图书馆
图书馆里静悄悄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你会估算吗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