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出处】 《 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使人吹竽……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释义】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以次充好。
【近义成语】名不副实
【反义成语】真才实学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 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 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給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 个人轮流吹竽来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