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毅然归国,其中,女科学家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虽然备受时代限制,但她们无所畏惧、反抗世俗传统的勇气,追求真理、坚持科研的决心,胸怀祖国、不忘初心的担当,为后世致力于科研事业的女性树立了榜样。她们的名字将永远铭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中,成为科学家精神最有力的注脚。
图片| 扫描自《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四册)》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再没有别的女物理学家赢得过这样世界性赞誉。何泽慧20 世纪40 年代曾在巴黎的居里实验室工作过,后来在她的祖国——中国成为核物理事业的一位领军人物。图为1946年巴黎,何泽慧(左)与伊雷娜·约里奥- 居里。
在美国工作期间,尽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但李敏华始终没有动摇报效祖国的信念,一心想回国参加建设。1955年,回国后的李敏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图为1974年冬,李敏华(左一)与钱学森等在力学所。
“1956年10 月6 日是我難忘的一天,在离别了15 年的祖国国境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心里说不出的兴奋。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这是摘自王承书笔记中的一段话。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她曾多次改行,一次次从零开始,曾为国家隐姓埋名30 多年,是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图为年轻时的王承书。
陈茹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随后冲破重重困难,在1956年回到祖国怀抱。为响应国家需要开展有机农药研究,为我国的有机磷农药化学研究与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为陈茹玉指导学生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