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如何帮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为精准扶贫的时代要求,是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儿童的帮扶的重要内容[1]。本研究以这一课题,对山东省日照市莒县8岁~14岁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儿童居住条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的居住条件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2]。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465名8岁~14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为样本,其中男童占比为37.6%,女童占比为62.4%,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法。
本次调查问卷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8岁~14岁919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中随机抽取465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为调查样本,调研地区包括莒县境内4个街道、15个镇、1个乡。共发送问卷470份,实际收回465份,回收率98.9%。
本次调查研究遵循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贫困儿童信息和各乡镇街道团委、社区、村对贫困家庭儿童摸排情况进行筛选,最后对筛选出的35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进行实地走访[3]。
1.居住房屋整体安全,不存在安全隐患。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开展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要求,莒县已全面完成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调查过程中也基本上证实了这一点。在被调查的465个有效样本中,仅有3户农村建档立卡家庭住房为土坯房,安全系数相对于高级混凝土结构的房屋较低,低于总数的0.5%;99%以上农村建档立卡家庭住房为砖瓦房,房屋结构稳定,465份农村建档立卡家庭中住房现为安全住房率达100%,不会对儿童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4]。
2.普遍没有独立房间或床位。虽然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住房不存在结构性安全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居住条件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此相反,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人有自己独立房间和独立小床,占总人数的5.8%;没有自己独立房间的有438人,占总数的94.1%。据走访了解,即便是有自己独立房间或独立小床的农村建档立卡儿童,其居住条件也十分简陋,床桌残缺失修,房间里家具仅能维持使用[5]。其中,与1位家人共用一张床比例最高,达50.1%;与2位家人共用一张床的比例达30.7%,与3位家人共用一张床的达12.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136名女童目前与异性亲属共用一床,占总数的29.2%,116名男童目前与异性亲属共用一床,占总数的24.9%。
3.配套生活设施十分缺乏。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日常所用的家具基本为家中替换下的破旧桌椅,在经过简单修补后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和学习使用。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居住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用品,对于儿童骨骼和视力发育带来很多不利影响[6]。
现存的居住区缺少基本的生活配套。据调查,仅有6.6%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有自己的衣橱,93.3%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儿童没有自己的衣橱。很明显,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且缺少如台灯、衣橱等必要的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占绝大多数。
4.配套学习设施不够完善。现有居住条件缺少基本的学习设施。研究发现,有344名儿童通常在餐桌或茶几上写作业,占被调查儿童总数的73.9%,有62名儿童平时在独立学习桌上写作业。据调查了解,这62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有独立学习桌的庭儿童,其学习桌大多为方矮餐桌、橱柜或学校废旧课桌,不仅破损严重而且不符合儿童学习坐姿的要求[7],难以满足儿童学习正常合理需要。在调查样本中,86.4%儿童平时学习的桌子上没有台灯,仅有13.5%名儿童平时学习的桌子上有台灯。
1.严重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目前的居住条件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的睡眠质量和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有92.6%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明确表示对现在的居住条件感到不满意。有207名儿童认为目前居住条件不够干净整洁,占总数的44.52%;有14名儿童认为目前居住卫生情况非常恶劣,占总数的3.01%。对于居住房间的干湿度、光照情况、通风情况、保温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以上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表示目前所居住的房屋适宜居住,干湿度、光照、通风、保温情况良好。生活实际状况五要素调查中,健康情况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对现有生活实际状况最不满意的因素[8]。
调查发现,超过75%的儿童认为目前居住的房间过于吵闹,超过90%的儿童认为当前居住状况影响到自己的正常休息,超过95%的儿童认为当前学习环境干扰到自己的学习。在进一步走访后得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表示现在多位家人共住一张床导致休息空间狭窄,影响睡眠质量。
2.困扰儿童正常的心理和社交。由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与同一班级内其他儿童居住条件差异较大,他们常常认为自己“穷”“土”,并且在长时间物质欲望无法满足的条件下,表现出一种高度精神化的不合群、自负、自卑等状态社交状况,由此对其社交产生极大负面影响[9]。研究发现,超过85%的儿童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影响着他们每天情绪,超过90%的儿童认为自己现在的居住条件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超过80%的儿童认为自己现在的居住条件影响到自己的同学关系。在走访中发现,目前许多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与长辈共用一床,部分家人睡眠障碍直接引起睡眠环境的不安静;同时由于长辈年纪偏大,习惯早睡早起,睡眠时长短,加之长辈有睡眠时间长即懒惰的思想误区,使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在现有居住条件下无法获得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正常睡眠时长和良好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1.根本原因
(1)家庭医疗负担普遍过大。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长期患病服药或残疾的人群,长期的医疗费用支出是贫困家庭负担大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政府逐步建立完善实施实行医疗兜底保障制度,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但在国家医药报销目录之外的药品仍需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自己负担,加之患病人口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使得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
表1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居住条件现状
在465名被调查样本中,近两年来家中有人因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长期住院治疗过的有449名,占96.5%;仅有16名儿童近两年来家中没有人因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长期住院治疗过,占3.4%。与此同时,调查发现有94.4%的儿童因病在家需长期服药,仅有5.6%的儿童家中没有人因患病而需长期服药。由此可见,在被调查样本中有较大规模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所在家庭需常年承担较大医疗费用支出。
此外,有78.7%的儿童表示家中至少有一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只有21.2%的儿童表示家中没有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家人[10]。
(2)家庭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动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不仅劳动力人口数量缺乏,而且许多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无适龄强壮劳动力,存在大量老人或体弱人口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来获得家庭收入的情况,家庭收入较低,且缺乏稳定性。在465名被调查样本中有375名儿童家庭主要劳动力为1人,占总数的80.6%,其中有25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中主要劳动力为爸爸或妈妈,有119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中主要劳动力为爷爷或奶奶,另有6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中主要劳动力为哥哥或姐姐;有44名儿童家中主要劳动力为2人,占总数的9.4%,其中有9名农村建档立卡儿童家庭主要劳动力为爷爷和奶奶;甚至有46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中无劳动人口,依靠国家扶助与社会捐款度日,占总数的9.8%。
(3)家庭主要收入渠道有限。被调查的465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均表示国家帮扶和社会捐助是的其主要家庭收入来源之一,其中有46名儿童表示国家帮扶和社会捐助其家庭全部家庭收入来源,占总数的9.8%。另有84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表示其家庭收入来源还有家人务工、家人务农,占总数的18%;有107名儿童表示其家庭收入来源还有家人务工,占总数的23%;有228名儿童表示其家庭收入来源还有家人务农,占总数的49%。由此可见,对于样本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对于国家帮扶和社会捐赠的依赖性大,在其家庭收入中占很大比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家庭的主要来源是零工散工和务农,但零工散工和务农收入微薄以及收入不稳定是造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庭长期贫困的原因之一。
2.直接原因
(1)房屋构造不合理,没有空余的房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家庭房间人均房间数不足一间,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庭房间数调查中发现,8.17%的儿童家中只有1间房间,35.4%的儿童家中有2间房间,38.4%的儿童家中有3间房间,14.4%的儿童家中有4间房间,有3.4%的儿童家中有5间及以上房间。由此可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由于住房面积较小,原有房间数少导致出现几位家人共住一间的情况,没有多余空房作为儿童独立房间;加之家庭贫困,根本无力承担再建一间房屋或者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隔断一间房提供给儿童作为独立卧室。
(2)房屋设计不科学,影响居住质量。房屋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房屋的采光、通风等问题,进而影响居住质量。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家庭房屋设计不当,部分房间因没有窗户导致采光、通风较差或因屋顶、地面年久失修导致内部极其简陋而无法作为卧室使用,因此存在2人~3人共住一间房间而现有家庭住宅却有1间~2间空房用来存放杂物或者闲置的情况,而大部分这种闲置房间只需经过开辟一扇窗户或对屋内进行简单装修改造便可以充当儿童的独立房间。因此,对于现有房屋的再次合理规划布局和在原有住房基础上的稍加改造将会很好地改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的居住条件。
当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居住条件恶劣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贫困,而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推进,我国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已经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但是其生活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单独依靠家庭自身从根本上来改善居住条件,特别是儿童居住条件,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在当前形势下,若短时间内改善这一情况,必须发挥政府、社会、家庭三方主体协同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因不同参与主体属性不同,各主体在这过程中应侧重如下方面。
1.加大对因病因残致贫家庭的帮扶力度。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特殊困难人口的医疗救助力度,实施大病保险倾斜政策,降低大病保险的缴纳费用和起付线,提高报销金额,适当扩大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的病种报销范围,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居民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报销金额;同时为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权益,确保医保扶贫政策全面精准实施。对于有关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相关医疗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减轻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经济负担。
2.扩大农村建档立卡儿童家庭增收渠道。一般农村建档立卡的儿童家庭都没有适龄强健的劳动力,其家庭主要收入有限,没有多余资金改善儿童生活学习条件。扶贫的关键在于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掌握谋生手段,而“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其在劳动中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政府可以加大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扶贫资金的资金结构。通过现金补贴、提供生产技术培训等多种扶贫手段,帮助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基于自身条件,利用现有耕地、林地等资源生产具有更高价值的农林产品实现增收。
3.利用希望工程事业通过公益项目形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孩子提升学习生活环境。各级政府部门和团组织应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居住条件的关注,通过公益项目的形式为困难家庭儿童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成长环境。2020年6月,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在充分论证和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共同发起“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由团组织牵头主导、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精准开展志愿服务,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岁~14岁儿童(2020年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为主),提供小屋建设和跟踪志愿服务两方面的服务。日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团委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扎实稳妥推进“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建立健全共青团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项目合作机制,真正把“希望小屋”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
1.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儿童关爱项目。通过募捐、认领等形式,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可以积极协助社会公益项目,积极参与儿童关爱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成长环境,以实际行动关爱儿童,奉献爱心,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同时可积极参与爱心志愿者等活动,通过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的孩子解决成长和学习中的困难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育自理能力。
2.社会工作者对儿童心理给予更多关注,使其人生观在生存与生活中协调。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居住条件现状,定期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走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家庭,与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协调一致,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访谈、交流等形式,引导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的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儿童理解适应目前家庭现状,指导贫困儿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使贫困儿童“人穷志不穷”,通过教育充分培养儿童的脱贫内生动力,为成年后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代际传递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可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在现有生活条件下使其获得更多幸福感,降低内心压抑感。
3.社会媒体应加大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居住条件现状和相关儿童关爱项目的宣传力度。社会媒体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引导社会各界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居住条件的关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有关改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生活条件的公益项目和儿童关爱活动的宣传力度,呼吁更多人参与相关公益活动,传递受助孩子的奋斗精神和捐赠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激发社会心理共鸣,不断扩大项目参与面和品牌影响力。
1.家长应尽可能对政府和社会帮扶给予积极支持与认可。家长可以在面对家庭经济困难时主动寻求政府和有关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了解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帮扶政策,积极申请相关帮扶。在有关工作人员入户走访调查时,努力配合工作人员工作,主动说明家庭实际情况,反映家庭困难,给予信任与支持。
2.家长增强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学习生活环境重要性认识程度。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认识到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儿童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在现有经济和生活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首先,父母家人可通过打扫房间卫生,归置杂物,为儿童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其次,父母家人可合理调整住房安排和家具位置,提高住房的舒适度。此外,父母家人在儿童学习休息时要尽量做到不打扰,努力保持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同时,公益组织和社区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入户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等方式,提高儿童监护人对儿童居住条件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