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艳 陈东晖
儿科中常见鼻炎类型为过敏性鼻炎,西医学中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非感染性的炎性鼻黏膜炎性病变,且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方法除免疫治疗外,常见的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但远期效果不佳。中医学关于鼻炎的记载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称为鼻鼽,尽管历代学家对此病的病机认识各有不同,但综合起来,主要为肺气虚、卫表不固,风邪入侵后导致鼻气不通而津液停聚所致,而中医汤药苦口,小儿难以长期坚持,通过穴位敷贴及腹针治疗同样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3]。为探讨联合治疗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组胺水平影响,以11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3月—2019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1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9例)。其中治疗组患儿男36例,女2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6±2.9)岁。对照组患儿中男31例,女2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8.6±2.7)岁。2组基础资料具有同质性,可用于研究。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患儿均表现出鼻塞、鼻痒、喷嚏等症状,每天症状持续至少1 h,部分患儿伴眼部症状,经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应性IgE阳性。中医诊断中还出现面色苍白、畏风怕冷,下鼻甲肿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虚弱。
1.3 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长达3个月;②入组1周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③患儿年龄3~14岁;④临床资料完整。
1.4 排除标准①入组前2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病史;②合并鼻息肉、鼻中隔偏曲、哮喘等慢性消耗性疾病;③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①患者依从性差,或主动要求退出临床实验者;②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需终止研究;③用药皮肤破溃等。
1.6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987,规格:每瓶含布地奈德20 mg,每瓶200揿,每揿含布地奈德0.1 mg;生产单位: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200~400 μg/d,分2~4次使用,年龄是在7岁以上儿童可予200~800 μg/d,分2~4次使用,用药4周。治疗组予以穴位敷贴配合腹针通窍法治疗。穴位敷贴如下:黄芪15 g,党参、防风、白芷、辛夷各10 g,麻黄、苍耳子各6 g,细辛2 g。将上述药物按比例研磨后混合,用米醋、氮酮调和成硬膏状,每贴取数0.25 g药物,压制成直径2 cm、高0.5 cm药饼,覆于患儿脐部,每日1 g,每次敷6~8 h,共敷贴4周。同时予以腹针通窍法:选用一次性针灸针,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商曲、天枢、大横、气旁等穴位,进针后调整深度,留针30 min,留针时同时予以BPM-VⅢ型红外光疗仪照射。每周3次,共治疗4周。
1.7 观察指标治疗收集患儿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后收集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组胺水平,试剂盒分别购自美国RD公司、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TNF-α、IL-6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采用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问卷(RQLO)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该量表共含有7个维度共24项提问,每项评分按照0~6分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最高分144分。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作统计分析,各项炎症因子及RQLO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儿治疗前后组胺及IgE表达比较治疗后2组的组胺、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的组胺、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组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前后组胺及IgE表达比较 (例,
2.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介质及RQLO评分表达比较治疗后2组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RQLO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的炎性因子TNF-α、IL-6及RQLO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介质及RQLO评分表达比较 (例,
小儿鼻鼽多因接触冷风所致,且主要病变在肺,肺气虚则鼻不通,常见中医辨证为肺气虚寒证[4];另外,肺气的充实,与脾气的运化输布有关,脾气虚则肺气虚,但气之根在肾,气不归元则阳性易于耗散,诱发鼻鼽。当然,中医学还认为情志异常同样可导致气机紊乱,小儿肝脏娇嫩、气血充实,如情志异常,肝失疏泄同样影响肺气,亦可诱发过敏性鼻炎[5]。本研究采用的穴位敷贴一方中黄芪、党参联用可补益肺气,与防风、麻黄、白芷等药物配伍使用可扶正祛邪,共起宣肺散寒之效,同时选择肚脐,肚脐乃神阙穴,为先天之根蒂,可调节全身阴经—任脉,而且任脉、督脉、冲脉均交汇于此,内外沟通,充分调节脏腑经脉气血[6]。为巩固疗效,本研究中治疗组同时予以腹针治疗,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平衡,人体大多重要脏器都在腹腔内,众多重要经脉均汇聚于此,为全身气的输布提供广阔途径。另外,中医学理论[7,8]认为,人体经络层次并非单一,而是呈一立体结构,腹针治疗用于慢性病上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针对脏腑虚弱、正气不足所致的过敏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的组胺、IgE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临床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过敏性反应。另外,组胺还参与睡眠、食欲及记忆的调节,有效降低组胺水平可改善瘙痒、打喷嚏、流鼻水等现象外,同时还能提高患儿睡眠质量及食欲,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康复及生长代谢,故本研究中治疗组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患儿与鼻炎相关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充分利用过敏反应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生物学基础,共同调节神经内分泌、炎性反应,形成良性循环继而缓解鼻部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中重度鼻炎患儿的治疗,如能予以穴位敷贴、腹针通窍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更好地缓解过敏症状。但本研究尚未分析其远期疗效,后续治疗中还需充分考虑中西医结合的远期治疗效果,充实本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