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连贵/武汉
于右任,民国元老,书法大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他虽然去了台湾,但仍然赢得海内外、包括中共领导人的广泛敬重。
2003年3月,温家宝就任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他说:“说起台湾,我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他临走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这就是《望大陆》。温家宝当众吟咏了这首诗,说:“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
于右任与中共老一辈领导人渊源颇深,很早即有交往。1926年,李大钊因事委托于右任赴苏。在莫斯科,于右任大开眼界,为十月革命欢欣鼓舞,写下许多歌颂十月革命的诗歌,如《红场歌》:“一片红场红又红,照耀世界日方中。列宁同志何曾死?犹呼口号促进攻。”诗情如火,发自肺腑。李大钊曾将之发表在《新青年》上。
抗日战争时期,于右任力促国共第二次合作,并同中共领导人保持良好关系。1938年一月,《新华日报》创刊,周恩来恳请于先生题写报头,于右任欣然命笔,写下“新华日报”四字,字体端庄秀雅,尽显一代书法宗师神韵。此后这四个鲜明的大字长期刊印在中共党报上,直至1949年后,为毛泽东题词取代。
抗战胜利后,于右任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期间,当他得知有人要加害毛泽东时,当面质问蒋介石,竭力保障和谈期间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对于右任仰慕已久,在重庆,曾两次拜会于右任,第一次未遇,再去始得相见。于右任设宴款待,国共数位名人作陪。席间,不谈政治只谈诗,诗人兴会,诗心欢洽。于右任称颂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吞千古!毛泽东自谦,说哪及“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深沉有力。这句诗出自《谒成陵》。1941年,于右任拜谒成吉思汗陵,痛感日寇侵略,山河破碎,遂吟就:“兴隆山畔高歌,曾瞻无数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这首小令,寓厚重的历史感与严酷的现实于一炉,震古灼今,毛泽东读后,铭心不忘,故而能随口应对。
解放战争后期,于右任亟盼和谈成功,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孤岛。在台湾,他思慕故乡和亲人,赋诗寄怀。《忆内子高仲林》:“梦绕关西旧战场,迂回大队过咸阳,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装。”字字情切。于右任与友人说:“今年我老伴80寿辰,可惜回不了大陆,很为伤感!”此事周恩来辗转得知,即指示于右任的女婿屈武为于夫人祝寿。事后屈武把做寿的家人照片寄给于,并在信中说“莲溪先生关心此事”。“莲溪先生”,即《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于右任一看自然就联想到另一位姓周的要人,于是请人转达对“莲溪先生”的谢悃。周恩来深情地说:“只要于先生高兴,我们就心安了。”
于右任的最后岁月是在忧戚中度过的。生不能回大陆,死也要望着故乡。他伫立在高高的阳明山上,隔海面西,吟颂出那首撼人心魄的哀歌——《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满怀深情,一字一泪,千古绝唱!
于右任于1964年11月10日仙去。而今,可以告慰先生的是,您的遗愿定当实现,“剪断云霾天欲晓,划开时代气方新。”(1962年《梦中有作,起而记之七绝》)祖国完成统一、先生魂归故里的日子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