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错落有致的普法长廊,数面寓意深刻的法治浮雕墙……在古代水利工程戴村坝的北面,新增了一处融法治元素与黄河文化元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
这是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以下简称东平湖管理局)在2020年精心打造的“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法治文化阵地,被评为黄委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基地”。“七五”普法以来,东平湖管理局大力推进依法治河管河,增强普法成效,法治精神如一缕春风,吹绿了沿黄滨湖这片沃土。
“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法治浮雕墙
“下面,有请王校长为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的两位水政监察员颁发‘校外法律辅导员’聘书。”话音刚落,梁山县黄河崖鲁能希望小学操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只见两位身穿笔挺的深蓝色水政服装的水政执法人员,昂首走向主席台。
“七五”普法期间,东平湖管理局持续深入开展“送法进学校”活动,在该学校投资建设了普法宣传栏、法治手绘墙等,通过开设法治课堂、播放普法电影、开展联合签名、赠送法律图书等形式,共建法治校园。
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沿黄滨湖的社区、乡村、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都会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轮番上演。东平湖管理局还积极送法进项目、进工地,助力相关企业守法诚信经营。
5年来,东平湖管理局以“法律六进”为载体,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并重,累计出动普法宣传小分队216支,设立法律咨询站117处,发放普法材料20余万份,直接受教育人次逾60万,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5年来,东平湖管理局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积极号召干部职工“写法治、演法治、讲法治”,累计创作诗歌、书法、小品等法治文化作品200余件,其中《沿黄山体禁采守法成公约》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最受欢迎的法治故事(提名)”;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开设普法微信公众号、“以案释法”微讲堂,创作了“禾禾说法”普法动漫和微视频、微电影等,提升了普法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时效性。
“队长,他们这是违建,怎么还要给他们搬家?”一位水行政执法人员不解地问。
“我们要创新执法方式,变硬性执法为柔性执法,把执法变成服务……”另一位水行政执法人员耐心地说服同事。
…………
“谢谢,你们不仅帮我找了房子,还帮我搬了家,我是心服口服了!走,我带你们去做村后老张的工作……”一位群众拉着几位水行政执法人员走下舞台。
这是东平湖管理局根据“清四乱”真实事件改编的普法小品《老李搬家》,该小品还被改编成微电影,通过网络等形式向沿黄滨湖群众播出,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在220国道与东平湖围坝梁山段交会处,有一处集黄河、大运河、东平湖水文化与法治文化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黄河明珠”广场。该广场被评为黄委首批“法治文化示范基地”,成为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黄河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普法的目的是促进法的实现,东平湖管理局水政处处长刘继雪告诉笔者:“如何提高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普法融入依法治河管河的全过程,是我们‘七五’普法工作的重点。”
东平湖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由“软任务”转变成“硬指标”;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广泛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大力推进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不断提升其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面对管辖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域,水事环境繁杂、水行政管理任务重的实际困难,东平湖管理局以创新河湖监管机制为抓手,以2016年水利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组建了专职水政监察大队,铸牢了“护河之盾”。
2020年7月25日,泰安市东平县召开了黄河、东平湖、大汶河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联勤联动工作机制首次联席会议。随后,东平县人民法院、检察院、河务局等9部门联合制定联席会议制度,东平县环境资源黄河巡回法庭和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在东平黄河岸边落地生根,泰安、济宁两市河长办也先后印发了《黄河流域河湖监管长效保护工作方案》。
至此,黄河水政监察大队与公安、法院、河长办之间联合防治、联合执法的“一盾三剑”执法新机制初步形成。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下一步,东平湖管理局将以“八五”普法为新起点,不断提高依法治河管河水平,奋力谱写黄河、东平湖依法治理保护的新篇章。
①梁山东平湖水政监察大队
②组织宣传车队巡回宣传
③“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集中宣传活动
④与泰安市公安局开展联勤联动联合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