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透视定位板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03-18 07:38徐升方灵高徐礼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椎弓经皮螺钉

徐升,方灵高,徐礼华

作者单位: 324200 浙江省常山,常山县人民医院

胸腰段骨折(TF)多由外界暴力造成,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发生率占脊柱骨折的70%以上[1]。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出现较多后遗症,如慢性疼痛、驼背等。随着微创理念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逐步应用于脊柱骨折治疗之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2]。近年来,可透视定位板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出现给TF 治疗带来新的观念,本研究探讨可透视定位板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4 月至2020 年5 月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F患者100 例,经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AO 分型[3]A ~C 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5 例)和接受可透视定位板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组(研究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7±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86±1.32)d;体质量指数(BMI)(22.56±1.95)kg/m2;其中T11骨折10例,T12骨折18例,L1骨折12例,L2骨折5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1例,高处坠伤14例,摔伤10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4例;年龄(43.2±5.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3±1.25)d;BMI(22.51±1.83)kg/m2;其中T11骨折11例,T12骨折23例,L1骨折14例,L2骨折7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26 例,高处坠伤17 例,摔伤12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研究组行可透视定位板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患者术前垫高腰背,依靠体位进行初次间接复位。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可透视定位板透视确认并标记后正中线进针点,标记每个置钉点的3 点钟或者9 点钟位置,常规消毒铺巾,沿置钉点纵向做1.5 ~2 cm小切口,并置入Jamshidi针,注意穿刺针应靠近椎弓根外侧部分。在前后位透视下进针2 cm,检查确认其未穿过椎弓根皮质,针尖远离椎弓根内缘。导针插入Jamshidi 针中并移除Jamshidi 针,全部导针置入并通过前后位透视确认,再通过侧位透视确认所有导针均经过椎体的后壁而未进入椎管,并在侧位透视下对导针进行微调,椎弓根钉的长度通过术前及术中的影像进行确定。拧入椎弓根钉后移除导针,将固定棒经皮下肌肉置入椎弓根螺钉尾槽,置入螺钉尾帽并锁紧,固定伤椎,最后缝合伤口。对照组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C 型臂X 线透视机定位伤椎。常规消毒铺巾,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入路做一切口,逐层切开至胸背筋膜层,沿棘突两侧钝性分离椎旁肌以显露椎板、相邻上下椎的关节突和横突基底部,使用“人”字嵴顶点法在伤椎及相邻上下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经肌间隙将已预弯矫形固定棒与椎弓根螺钉临时固定撑开复位,侧位透视检查伤椎复位情况,满意后放入螺钉尾帽并锁紧,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缝合伤口。两组术后观察切口情况,予抗生素24 h,在支具保护下活动,佩戴支具3 个月,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术前、术后3 d 及术后6 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于术前、术后3 d 及术后6个月测量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于术前、术后3 d 及术后6 个月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4]评估患者腰背功能。于术后3 d 评估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5]:椎弓根螺钉位于椎弓根内,为Ⅰ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且<2 mm,为Ⅱ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且≤4 mm,为Ⅲ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且>4 mm,为IV 级。置钉准确率=(I 级置钉数量/总置钉数量)×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2.2 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

研究组共置入232 枚螺钉,对照组置入284 枚螺钉,研究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2=5.729,P <0.05),见表2。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3d、6 个月VA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2.4 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 两组术后3d、6 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 角均较术前改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2.5 两组腰背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3 d、6 个月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5。

3 讨论

传统经后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仍是治疗TF 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但对患者创伤大,术中需广泛剥离椎旁肌并牵拉软组织,术中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慢,且术后可能出现瘢痕而减弱肌肉的收缩功能,致使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而出现腰背慢性疼痛,同时也会对腰椎后方稳定结构产生影响[6]。目前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越来越受临床医生及患者青睐。本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述观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椎弓根存在变异或者施术者对椎弓根的解剖结构未充分了解认识,则有可能造成置入的螺钉位置发生偏差,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神经损伤。本研究中术后1 ~3d采用CT扫描检查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情况,发现研究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可透视定位板对患者椎弓根的定位效果更好,能辅助施术者更加准确的置入螺钉。

表1 两组一般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性比较 例(%)

表3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影像学结果比较

表5 两组ODI 评分比较

本文术后3 d、6 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由于微创手术切口小、手术范围小,避免了传统切开复位术对椎旁肌及软组织广泛的剥离牵拉,术中长时间挤压及牵拉导致术后肌纤维水肿和瘢痕化,肌肉缺血及坏死而使肌肉功能降低,减少医源性损伤,进而降低术后疼痛。两组术后3 d 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大而Cobb角显著减小,且术后6 个月两组均存在轻微丢失,这说明微创手术在减轻患者损伤的同时,也能达到与传统开放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两组术后3 d、6 个月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研究组治疗方法更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腰背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因为研究组手术范围及创伤小,定位准确,无需剥离椎旁肌,尽量减少腰背部肌肉软组织的损伤,也不会损伤脊神经后支造成肌肉运动功能丧失,且固定坚强,利于术后患者康复[7]。

猜你喜欢
椎弓经皮螺钉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