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军
(建成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分公司,广东 梅州 514000)
如今,建筑项目投资方将利益的目光逐渐转移到造价上,尤其是以资金形式参与的投资者。建筑工程具备成本高、技术复杂、资金回笼慢等特征,由此要求控价行为也随之具备多元化与复杂性的特性。目前,在建筑项目中主要通过把控及确定造价,达到控价的目的,前者强调资源整合,增加投资效益;后者则注重“限额”。
此阶段引发造价风险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层面:①企业经营观念偏颇,过于强调商业利益,并将其奉为唯一指标,导致盲目压缩价格,虽从表面上确实压缩投入量,但显性风险还隐藏在暗处;②立项目标不清晰,由于此项因素的缺陷,导致支撑决策的方式不合理,甚至推进程序还存在不适宜的问题。此时易产生精确度低的数据,能加快项目进展,但会因为决策缺少科学支撑,即将面临造价失控的问题;③估算有偏差。估算项目投入量时,可能发生漏项及重复等问题,部分企业根据定型的典型项目为估算模板,使数据和现实工程参数有差值。
首先,工程调查不彻底。工程师设计图纸前,需收集项目的客观条件,整合筛选后用作设计参考。但现实情况却是部分设计方未能按照要求对项目周边生态、地质情况、机械运用等方面展开深度探究,导致项目概算编制也无可靠依据。其次,缺乏对动态要素的关注。建筑项目现实运行期间,会被各类不确定因素干扰,如果设计环节中,未能全面考量并解决,极易造成后期造价管控过于被动。最后,限额规划引发的问题,该种控价方式有实际价值,但实际设计时,可能会出现过度强调技术责任的现象,难以控价[1]。
一方面,招标过程设置不合理。注重表面文章,即使工程量不确定、权责不明确等问题,也能通过某种方式掩盖,并完成签约。另一方面,不正当竞争关系。部分施工方为了中标,最直接的办法是压价,在确定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可能在建设后期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①虚报价格。此项风险属于较为常见的情况,部分施工方为增加己方利益从费用名目上入手,把已经在总规划上核算的项目,重新单列出费用清单;②建设程序混乱。部分建设单位利用行政指令开展控价工作,在“保护罩”下,有诸多不按照设定流程的行为。存在此种问题的项目通常是为赶工期,导致前期工作不完备,建设期间设计变更情况较多;③实地管理有偏差。部分工程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未能做到熟知施工的全部流程、预算、协议内容等,造成部分不符合签证标准的项目通过审核。
此环节的造价风险多来源于建设期间,变更程序管控不足,部分文件中无负责人的签字及印鉴。提高工程验收环节的资料识别难度,各类变更设计的有效资料不完整,难以准确取证。
某工程是商业和住宅用地,其位于市内较为繁华的区域,最终定位是购物中心,并设有部分高层住宅。笔者分析的项目属于片区改造,实际施工期间,采取分段作业的方式。一般在下一期施工时,部分原有建筑未能拆除,会对当时的建设行为造成干扰。加之建设现场位于市中心,交通相对周边较为紧张,会影响运输效率,从侧面压缩工期,增加建设难度。为达到改建标准,应基于现有建筑增加七层的建筑结构。本工程的设计单元包括整体与结构、耗能三个角度。建筑主体结构中,住宅部分共十层,上部建筑是九层,同时要求耐火性能达到二级,预计应用寿命为半世纪。主体框架安全级别、地下空间防水性均需达到二级,并要求结构具有一定防震能力,该项目设置成Ⅵ度。使用的材料是结合局部建设标准确定,例如:砌体需使用加气的混凝土砌块,并利用混合砂浆完成砌筑。室内装修为控制造价,选择粗装处理,仅在厨卫空间镶嵌瓷砖,其余墙面直接采取抹灰处理。节能标准为65%,因此,建筑生活供水以太阳能为主,并安装水箱,机电加热只作为辅助工具。
设计环节的具体工作是将工程方案转化成初步设计,而后生成建设图纸,为加快此环节的推进速度,通常会借助建模技术,辅助工程师完成设计。结合相关调查显示,建筑工程进入设计环节后,对项目造价会产生60%的干扰性,显然需要加以关注。但不同的设计阶段对造价的影响也有差异:①技术设计的影响力一般在35%~75%之间;②建设图纸形成期间,影响力则下降至20%~30%之间。基于对造价影响性,合理开展控价行为。在此之前需确定控价的方向及大致思路,由此才能保证科学把控[2]。以项目现实状况为前提,确定控价关键应该在图纸设计方面。工程师应在掌握市区情况、项目特征的前提下,准确给出材料、结构经济性等多项定量指标。同时,为保障可以有效优化该设计,可邀请专家参与其中,一同分析工程方案。此环节中,能借助多种手段达到控价的效果,要求工程师结合地质实况,并配合技术设计,查找类似施工工艺,确定结构参数。为满足科学定价的需求,应比对市价与线性定额结果,得出差值,修改现有设计。
合理设置项目招标,可提高中标公司的质量,使建筑工程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为实现上述管控效果,需持续改建招标流程。以控价的层面而言,应将优化招标流程、严格管控标底,二者作为控价的关键渠道。为满足现实标准,应当基于项目的施工特征,调整招标和发包模式,管控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出该环节的前瞻性与合理性。例如,材料机械方面,需通过市场实地调查掌握较为真实的数据,由此生成相关价格清单。招标文件应经过层层审核,尽量避免出现漏洞,为招标活动予以有效支撑。在招标活动开展前,需一丝不苟地完成准备工作,具体包含编制文件、确认招标程序等,始终持有以实际为基础为理念,运用高效且全面的防护举措。本文分析的建筑项目,招标环节的最终步骤是公布招标结果,双方签订协议。在该项目的其中一栋住宅建筑,部分报价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报价清单
建设环节的控价极其关键,涉及的资本投入量较多,因此在大部分建筑项目中,通常会将此阶段划为重点。但应注意的是,还需重视其他环节的造价管控,以实现全过程控价。建设环节的造价管控直接影响控价的完成度,并综合建设环节的运行时间长、费用投入繁杂和管控范畴广等特征。为有效管控项目造价,管理者需以项目协议为主线,确保管控行为能覆盖所有作业工序,实现跟踪式管控。具体来说,需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并细致审核变更申请,组织专家探讨后,确认合理无误,才能予以通过。以组织层面来看,建设期间,应做好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管理范畴,以编制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控价方案,也仅有如此,才能适应现代建筑项目的建设要求。以建设技术层面而言,全面管控设计变更的问题,综合考量技术性与经济性,并概算此次变更对项目总价产生的影响,针对施工方的组织结构规划加以整合[3]。
竣工环节中,要求验收文本资料齐全且真实,强调工程量、材料单位价格、有关索赔问题等数据。验收人员需根据可靠性的资料,查看变更事件、施工图纸、合约内容、合约修改等信息,全面核对项目的结算价格。在本项目中,两栋住宅建筑审定结果与施工结算报价总差值是35.79 万元,而用于购物中心的建筑,审定造价反而比施工方结算造价高,差值为21.77 万元。从总体上来看,该项目的施工进度及质量均满足合约标准,通过全过程地控价,确实有效控制开发施工的资本投入。特别在设计环节,因为调整建筑基础形式,使钢筋材料的实际使用量,该防控手段,使总造价下调70 万元左右,占项目整体造价控制额度的一成左右。加之,增强设计变更及实地签证等多项重复性工作的管控,促使控价得以进一步改良。
总之,建筑工程控价中,基于实地条件,针对全过程实施管控。简言之:①立项环节,梳理控价程序、概算整体造价、确定总方向等;②招标环节,从准备工作、招标资料、发包模式及开标管控、合约设置等入手;③建设环节,着手于合约履行、实地管控、方案变更、把控资源应用量等方面;④竣工环节,涉及验收资料是否齐全、可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