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统计的中国杨凌农高会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1-03-17 00:56赵巧萌乔婷钰刘文心景丽潇张蚌蚌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杨凌文献农业

赵巧萌,乔婷钰,刘文心,景丽潇,张蚌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引言

中国杨凌农高会(CAF)作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已走过了26个年头。每年一百多万观众来参加杨凌农高会,更新知识、学习技术;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模式和新思路;无数农民群众从这里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辐射和带动,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自1994年第一届农高会举办以来,农高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基于农高会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及总结。崔汉涛指出,农高会依托品牌、环境、科教等优势,逐步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特色产业[1]。盛玲指出,农高会充分发挥了平台作用,不仅展示了我国农业的卓越成效,还带动了贫困地区农民持续增收[2]。

随着农业经济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杨凌农高会的举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高会的主题也在不断变化,最初的主题为追求产量及产业化;2013年时主题为“现代农业创造美好生活”;2016年以“一带一路助推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将“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会展之中;2018年主题为“新时代、新驱动、新农业”,并开拓性地将“3+X”现代特色农业展融入农高会,旨在形成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区域特色产业板块为推进,集群式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格局。针对农高会对农民需求变化做出的变化,研究者指出,农高会发挥了多层次平台优势,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接下来的每一届农高会都将秉承“以人为本”,做到让参会群众满意。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2018年颁发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引》中提到,到202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山东东营已举办了四届“黄河三角洲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2019年11月,国务院同意建设江苏南京及山西晋中两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意味着农高会不再是单打独斗,这种模式会在全国各地进行复制、推广。杨凌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和全国六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3],应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进程中发挥积极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然而,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程度方面,杨凌农科城与山东等农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黄锦文指出,现代农业,谁握有农业科技、金融资本、信息知识、管理、质量和品牌生产要素,便将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占领农业制高点[4]。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杨凌农高会应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问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将农高会所展示的高新科技真正的传递到农民的生产活动中。

因此,本文通过使用计量可视化功能,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农高会相关文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希望通过对农高会研究成果的定量探讨,总结农高会文献变化规律,分析农高会领域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农高会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方法及过程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与相关文献均源于CNKI数据库。具体检索方法为:通过中国知网(简称CNKI)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农高会”为“主题词”,检索时间范围为1994年1月1日到2019年11月1日,对自1994年农高会成立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得到共200篇文献。为更完整地反映学术动态,凸显农高会相关文献的研究规律,根据文献摘要及内容进一步筛选出与农高会密切相关的有参考价值的有效文献47篇。将筛选的文献按数量、作者、刊载期刊和关键词分别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总结农高会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利用CNKI数据库中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及CiteSpace软件对有效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文献规律;其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文献内容做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挖掘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对农高会研究发展作出解释并进行预测。

2 文献统计分析

2.1 文献数量统计

文献数量统计分析以不同年份的文献数量为基础,主要通过分析文献年度变化趋势、总结变化规律,来预测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不同年份杨凌农高会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其进行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筛选后的杨凌农高会相关的期刊论文发表总数为47篇,发表时间分布于2002-2019间,其逐年分布情况如图1。从文献年份可得,对农高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始于2002年。2002-2008年杨凌农高会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为年均1-2篇,数量发展趋势较慢且稳定。自2009年起,杨凌农高会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有大幅度提高。其中,2009年的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增加至5篇,2010-2011年的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在2009年的基础上继续逐年增加,可见2009至2011年是杨凌农高会成为研究热点的时间,尤其是2011年,相关论文发表数量达到18年来的最大值7篇。2012年之后各个年份的文献发表数量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在1-5篇范围内。

图1 杨凌农高会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

依据各年份杨凌农高会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可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持续发展阶段。具体将年度发文量0至2篇的2002-2008年定义为杨凌农高会相关研究领域的起步阶段;将年度发文量5至7篇的2009-2011年定义为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年的度发文量较前一阶段有了显著增加;将年度发文量1至5篇的2012-2019年定义为持续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的年度发文量较高速发展阶段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于起步阶段发文量的范围内,并持续发展(图1)。

同时,杨凌农高会相关研究文献的年度发表数量处于不断波动中,且整体数量偏小,杨凌农高会相关研究领域仍有待开拓。

2.2 作者分析

2.2.1 作者合作情况

论文合著是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也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研究可以发挥群体智力和优势,在知识结构等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剔除无效作者的样本数据,剩余样本数据47篇。统计结果显示,涉及作者90人次(包含合著者),篇均合作度为1.92。其中独著文献27篇,占总人数的32.53%(表1)。

表1 文章合作状况

对作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单个作者的发文数量为27篇,占比达到57.45%,两人及以上多个作者的发文数量为20篇,占比为42.55%,表明在农高会的研究中,个人独立研究占比较大。在合著的20篇文章中,合著者数量为2人的文献占比23.40%,合著者数量为3人以上(含3人)的文献占比19.15%,说明合著文献中合著者的数量一般为2人,也即农高会相关研究的合作水平不高。

2.2.2 作者单位分布

作者的单位分布分析,是通过对所有作者所在单位分布的分析,可得出某一单位或高校在农高会研究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本文将2002-2019间发表的47篇相关文献按作者所在单位分为高等院校、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研究机构三大部门。

图2表明,农高会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论文以高等院校为主,发表文献数量共19篇,占比40%,其中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首,发表文献14篇,其后排名依次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为代表的行政事业单位共发表文献2篇,占比4%。而其他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数量共27篇,占比高达56%。

图2 农高会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

2.3 期刊统计

2.3.1 文献分布

中国知网(CNKI)目前收录关于农高会文献总量共197篇。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重要会议论文、报纸、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以中国知网作为来源数据库,进行检索与统计。剔除样本数据中期刊来源不详的文献后,剩余47篇样本文献。其中,38篇分布于期刊,占比81%;6篇分布于报纸,占比13%;剩余文献则分布于会议论文或硕士论文(图3)。

图3 文献资源类型分布

基于统计结果,农高会(CAF)作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备受国内外农业相关人士关注。但农高会有关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与其他方面结合分析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带动无数农民群众接受农业科技成果、走向脱贫致富之路的重要展会,农高会还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2.3.2 文献刊载情况

根据刊载的农高会文献数量进行排序,陕西日报发文5篇,农村经济与科技等3个重要科技期刊发文3篇,西部大开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发文2篇,特区经济等重要期刊发文1篇。农高会符合新时代背景,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了重要的科技力量,因此成为诸多农业相关期刊的关注点,具体文献及发文量见表2。

表2 文献及发文量

在收集到的有效文献中共有2篇CSSCI,2篇北大核心,1篇CNKI独家,占所有文献的比例为10.64%,总的来看,关于农高会的相关研究文献不仅发文数量不多,而且高质量研究文献整体偏少,其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3.3 学科分布

在所筛选的文献中,经济与管理科学占比58.7%,“三农”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问题,只有确保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农村才能得到更好的建设,农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大多数研究者都会站在经济管理的角度,将农高会与农户甚至国民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农业科技占比24.0%,更加说明农高会是“农业科技的盛会”。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不容忽视,农业现代化程度更是极其重要,农高会聚焦于“高新农业技术发展”,着力于推动建设现代化新型农业,值得更多研究与探索(表3)。

表3 学科分布

2.3.4 关键词统计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的检索标识,能够简单、直接、较为全面的概括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通过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学科研究热点。剔除无关键词或关键词不详的文献,利用中国知网文献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对剩余47篇文献涉及的关键词进行提取,涉及的101个关键词共出现220次,出现频次小于5次的关键词共有91个。对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筛除过于宽泛、指代不明的关键词,由于文章选取的样本文献数量较少,故而定义高频关键词时的频次需要相应降低,故将5频次作为标准线,将出现频次低于5的定义为低频关键词,出现频次高于5的定义为高频关键词。得到频次最高的3个关键词分别是:“高新科技成果”、“杨凌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具体高频词及其频次如表4所示。

表4 高频关键词统计

图4表明,该关键词共现网络共有18个节点,每一节点都代表一个高频关键词,节点之间为代表相关性的连线。三大高频词“高新科技成果”、“杨凌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位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周围较为密集的连线分别指向“奥林匹克盛会”、“推广基地”等高频词,此外,网络外围同时存在一些连线较为稀疏的关键词。因此,关于农高会的研究呈总体集中、部分分散的特点。根据杨凌示范区每年举办的农高会特质可知,举办的农高会实质上是一个乡村振兴的农业科技大论坛,结合最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可以看出,杨凌农高会主要的研究方面在于农业高新技术和高新科技成果的普及。结合其他高频关键词,可以说明,大多数对于杨凌农高会的研究都细化为杨凌农高会对于农业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整体来看,农高会近年来的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十分明确。如何更深一层发现农高会潜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如何将农高会真正打造成农业和高科技的“桥梁”,如何将农高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

3 文献内容分析

3.1 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4年10月,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全方位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国家科技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在杨凌举办了首届中国杨陵农科城技术成果博览会[5]。截至目前,中国杨凌农高会已成功举办了26届,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知名度也不断扩大,参会人数及成交额呈总体上升趋势,自第17届农高会开展以来,参会人数及成交额增长速度逐年快速增加,第24届农高会的参会人数达到180万人次、1 400亿元的最高峰,是前5届农高会每年参会人数的20余倍、成交额的100余倍,尽管第25届后数量略有下降,在2019年参会人数及成交额也达到了150万人次、1 007亿元(图6)。农高会日益发挥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渐成为一个农业高科技创新成果展览、示范和推广等特点的渠道和窗口。

图6 第1届至第25届农高会参会人数及成交金额变化

目前学者对于农高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已有大量研究。李桦、郑少锋指出,随着我国进入农业国际化趋势以及农产品全球竞争的新世纪,杨凌农高会作为集结国内外科技、信息汇集、交流、辐射的重要平台,具有展示、交易、推广及示范带动功能,是展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窗口[6]。自举办以来,农高会每届都以“三农”政策为基础,举办“三农”服务咨询培训和现代农业发展交流研讨会等,为农业发展、技术进步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服务[7]。26年来,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外2 300余家企业、2 000多万参会群众。但常引、刘勤燕也指出目前农高会仍存在很多弊端,如品牌定位模糊、专业观众缺乏、功能界定复杂及硬件设施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办会体制、保持特色、加快专业化步伐打造品牌等建议[8];张一飞也指出目前农高会在参会人员、资金技术、展馆布置等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9]。目前农高会确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也可以看到其在不断发展的现状,同时,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农高会的重视及推动,对于引导农高会的有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参会者情况

农高会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参加农高会的主体是农民。经调查,农高会参会者中,35岁以上人群占81.36%,并且高中以下学历的参会者最多。部分农民表示曾参与学习过农业相关知识,包括自学农业相关书籍及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等。目前,农二代学历层次逐渐升高,初中、高中学历人群已成为农村劳动生产者的主力军[10]。参会者普遍知识水平提高的现象,决定了农高会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分析参会者不断变化的具体特征及需求,提高参会者满意度,以吸引更多农业从业者参会。陈文君基于供给与需求视角,分析了农高会参会者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最后发现需求方满意度略高于供给方,二者均达到“比较满意”级别。并且指出展馆的硬件设施和卫生环境方面对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建议农高会在此方面进行优化,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参会者需求[11]。目前学术界对于农高会参会者具体特征、满意程度及目标实现程度还没有全面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辐射效应

农高会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仅2014年,农高会在我国16个省(区)的示范辐射带动效益为144.08亿元[12]。目前,已有学者对农高会的辐射影响做出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高会搭建了物资、资金、技术、人才结合、扩散与辐射平台[13-14],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产有积极作用。

杨凌农高会的辐射效应有其独特的模式,主要按照“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总体格局(图7)进行。由政府积极推动,依托大学科技,多方参与,共同构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位于核心示范区,依托农业科教优势,充分利用农高会的平台,积极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为农高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政府+专家+农户”、“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等合作模式[15]使农高会的影响从实验站基地、企业等主要辐射区域出发,向更远的地方扩散,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如果说农高会是世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重要平台,那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是这个平台的坚实基石。

图7 农高会辐射效益示意图

针对农高会的辐射影响,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效益模型研究。唐德瑞、何景峰以连续三年对中国杨凌农高会的调查为实证,将距离作为考察变量,建立区域示范带动效应模型,采用各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作为计量数据,构建农高会示范辐射效应系数关于农高会距离的函数。结果显示农高会辐射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12];罗艳、王青以参会人员居住地和农高会距离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农高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杨凌周边,200km辐射区域也基本位于陕西境内[16]。目前关于农高会辐射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而且相关效应评价模型、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在辐射效益方面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3.4 创新发展

杨凌农高会作为中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汇聚了我国农业各领域的先进人才和高新技术,为我国的农业技术升级、农业产业信息化交流、农村全面发展、国内外农业合作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17]。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业更高的要求,国家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创造了更好的国际环境,因此农高会以创新为原动力,可以不断迸发先进科技成果。

针对农高会科技创新进行的总结分析表明,近年来农高会已经取得了不少突出的创新性成就。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也将成为我国农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2013年杨凌示范区开发出种植类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流向可查询等目标。第21届杨凌农高会以“农业物联、改变生活”为主题,探讨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品的应用与发展,为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集约化和优质高效的生产奠定基础[18];自2015年起,农高会开始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交流合作,开办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为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第22届农高会全力打造“网上农高会”,让农高会与网络时代紧密相连,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19];除此之外,基于生命科学与农业数字化革命,杨凌农高会对未来农业育种也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指导,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在第20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未来农业育种将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计算设计后再进行田中种植,以大幅提高育种的可预见性,提高育种效率[20]。

3.5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展览展示是农高会的主体,主要展示国内农业高科技成果及新产品,这些新技术的实施和开展,都可以经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是将我国农业推向世界的良好窗口和平台[21]。农业高新科技论坛是杨凌农高会的又一大特色。通过农高会,大批尘封于箱底、长期被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走向了产业化道路;一个重大项目的签订,可以带动大批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这就是农高会的魅力所在。因此,提高农高会各展馆的专业性、提高本地参会农民的组织性、充分运用杨凌的品牌优势、区位优势、构建有杨凌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是推动杨凌农高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22]。

但有农民表示:“农高会展出的很多农业高科技成果很难带回家。”一项科技成果从试验田走向普通农民的田间地头,中间环节很复杂,农民个体和大多数高科技成果之间存在着很难逾越的鸿沟[23]。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农业部科技司2008年统计,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大面积、跨地区推广的仅有15%左右[24]。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民之间的推广,王荃提出,政府要大力倡导农业专家与农民交朋友,建立起稳定的经常性的沟通渠道,确保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全面推进农村科技化进程,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坚持咨询与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25]。农高会作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龙头的农业综合要素大市场,应当发挥最大效应使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以转化,实用技术得到推广,让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在农村和农民中被扩散和辐射,从而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科教兴农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6]。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1)关于农高会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起步阶段,发文量较少且几乎无增长;第二阶段为高速发展阶段,发文量显著提高且增长幅度较大;第三阶段为持续发展阶段,虽发文量略有下降,但数量仍保持稳定并不断发展。合著文章中,合著者一般在两人以内,并且关于农高会的论文在两篇以上的仅有两人,说明研究普遍还不够深入,关于农高会的合作研究水平也不高。同时作者主要来自各高校也说明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高校研究实力和创新活力远高于其他机构。

(2)农高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盛会,相关的研究文献却并不多,其中有2篇CSSCI,2篇北大核心,1篇CNKI独家,虽然不乏高质量文献,但是整体上缺少高水平研究成果。大部分文献是对农高会的辐射影响效果尤其是经济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的,其他方面深入研究较少,因此关于农高会的研究还有广阔的空间。通过统计,出现频次最高的词为:高新科技成果、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证明了大多数关于杨凌农高会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考虑到了杨凌农高会对于农业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示范展出和推广作用。农高会对于高新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的作用不容忽视,杨凌农科城的地理优势也为农高会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

(3)农高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高会的参会人群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目的,即便是闲逛,也能开阔眼界。农高会不仅可以带动杨凌及周边地区发展,对陕西境内甚至是全国都有辐射影响。研究表明辐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因此最大的影响还是集中在杨凌周边。关于农高会辐射效应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关于效应评价模型、体系也不是很完善,还有待继续研究探索。

(4)农高会所展示的现代农业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随着农民群体知识程度的逐渐提高,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比率也在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民之间的转化,政府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对接渠道;要有资金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其更易理解高新科技,要根本性地解决农民“最后一公里路”的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互联网技术也将成为我国农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农高会作为中国农业技术信息交流的枢纽,汇聚了农业各领域的现金、人才和高新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

4.2 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尽管杨凌农高会已走过26载,逐渐成为中国农业高科技的重要高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研究学者不多,相关研究文献总体数量不多且高质量研究较少,而且多为研究其发展历程及经济辐射情况,关于效益评价模型、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及影响因素、参会者满意度以及目标实现情况的研究甚少甚至缺失。对于未来农高会研究的展望,本文有如下建议:

(1)研究者除了聚焦于农高会每年的创新发展之外,要更加关注参会人群的特征及需求变化,从供给与需求等多种视角对农高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解读,尤其是研究不同主体在杨凌农高会上的目标和需求,以及他们期望可实现的程度,对于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水平发展与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高会的辐射范围同设想有所不同,针对辐射效应现实情况,应深入探究构建合适的效益评价模型,对于农高会的辐射效益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3)农高会上展示的高新农业技术及成果,在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出现的推广率低、转化率低问题,值得研究者重点关注。我国一直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但是只有科技成果真正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并实现惠农,才是我国不断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扶持资金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杨凌文献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