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娟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的标题可谓石中之玉、水中之珠,最能抓住读者眼球。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抓精品首先要从标题抓起。 ”
好标题“会说话”,能增强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好的新闻标题,应当准确、鲜活、形象、生动,做到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直击要害、接地气接人气。
让点睛之笔“亮起来”,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一条标题精彩与否,因素很多,但其中少不了一个出色的动词。
在汉语词语中,动词最具活力。 动词用得好,胜过许多形容词。 新闻标题中往往精选一个动词,就能让标题“活起来”“动起来”。
《人民日报》报道嫦娥四号飞行约40 万公里之后,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主标题《翩然落月背 再赴广寒约》极富诗意,“翩然”二字,动感、画面感、意境俱佳,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回味无穷。
《人民日报》标题《火烧店,火了!》,一个“火”字,巧妙而传神,形象地勾勒出“火烧店”这个陕西秦岭深山小镇的发展态势。 “火”又与地名“火烧店”相呼应,一语双关,可谓神来之笔。
多用动词,巧用动词,标题就会跳跃起来,文章也随之灵动起来。
《湖北日报》标题《他以工匠精神创造30 多年“零失误”焊花飞舞,练就响当当一个“铁裁缝”》,“练就”一词,描绘出主人翁30 多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修炼技艺的执着与坚韧,生动,简洁,有力量。
《湖北日报》标题《郧阳农田里为何音乐声声——嘘,那是赶野猪的》,“嘘”字俏皮、活泼,耐人寻味,具有画面感,充满着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
一字出奇,满题生辉。 《人民日报》一篇图片新闻标题《焊汗》,短短两个字,把焊工在户外36 度高温下焊接设备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焊”简洁凝练,又与“汗”同音异形,“一图胜千言”,足见编辑的文字锤炼深、真功夫。
美在平实质朴中。平实的标题,往往用较少的文字把新闻事实突现出来,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简约、直观,读起来琅琅上口。
让标题平实起来,可以多用谐音。 谐音巧用,能有效增加标题魅力、吸引读者。
《湖北日报》标题《“蜂”起秦巴山——中华小蜜蜂飞入深山贫困家》,“峰”同“风”,只一字,藏深意,传神地表达了深山贫困家的生活形态变化。
在新闻标题中,谐音的运用很常见,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峡日报》标题《 洄 游 亿年,“鲟”找中 华 之源》,“鲟”与 “寻”同音,中华鲟“寻” 中华源,读者读到这里心领神会。“鲟”点明文章主旨,精炼生动,画龙点睛。
《人民日报》标题《“风光”行业期待更风光》,前一个“风光”是指风电和光伏发电,后一个“风光”是希望这两种发电方式前途广阔,谐音双关,妙趣横生,让标题别开生面。
让标题平实起来,还可以多用软语言。软语言正像春风细雨,能够直抵读者内心。
《楚天都市报》标题《迷糊爹爹和患病老伴病房里庆祝钻石婚 忘了全世界 也会记得你》, 文章讲述了一个患老年痴呆的爹爹, 即使忘记全世界也记得婆婆,“忘了全世界也会记得你”读来让人感动,简单朴素的语言中,却深情地传达出爱的力量。
《湖北日报》标题《一片2 亩多的竹园成为乐园
2000 余只鸟儿知道 这里对它们好》, 以鸟的视角表达,反映老河口市加强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大水资源修复和绿化造林面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成效,通过拟物化的形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环境之变。
《人民日报》标题《行李箱再大,也装不下一个家》,标题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引发了大家的集体共鸣。在春节返程的路上,“有一种爱叫塞满行李箱”,但无论行李箱空间再大,也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
好标题贵在真情实感,贵在有意境。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使用采访对象的原话做新闻标题,能直抒胸臆,流露真情,
将这些“金句”运用到标题中,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报道也会熠熠生辉。
《人民日报》标题《听河南南召县溪树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柴磊谈感悟 “不是有希望才干,干了才有希望”》,“不是有希望才干,干了才有希望。 ”主人翁认为,干好民生工作,能使村民充满获得感,增强大家干事的信心。 通过提炼金句,也凸显了真正的新闻点,反映出千万人民努力的方向。
《人民日报》标题《“当你老了,有我在呢”》,一句话朴实无华,却反映了年轻一代的担当和回馈,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采用直接引语做标题,现场感强,直观生动。
《湖北日报》标题《“湖北,让我好好看看你! ”——援鄂医疗队队员畅游湖北首日侧记》,引用援鄂医疗队队员侯飞艳的原话,富含感情,一股暖流直达人心。
《湖北日报》标题《“要得,我就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刘水存的四次选择》,口语化标题,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人情味,让刘水存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容易打动读者。
《湖北日报》标题《“刀具大王”马学礼退而不休,随时为工人答疑解惑——“技术革新对于我就像氧气一样”》,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立体可感。
让新闻的眼睛美起来,让读者“一见钟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