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1-03-17 22:09:41韩玉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新课改劳动育人

韩玉友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各种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班主任若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往往会使得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质量降低。所以,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与交流,合理的运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理念以及方法。同时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能有针对性的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工作计划,最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小学劳动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现状,接下来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的理念,然后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最后分析了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劳动教育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51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进步,在当前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在劳动教育工作中合理的运行相应的工作理念及方法,从而高效率的完成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该与时共进,学习与运用当前时代较为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不断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谈心,制定出合理的劳动教育工作模式,为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分析

1.工作中班主任沟通艺术的运用意识不足

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阶段的育人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往往是按照传统教育思维进行育人工作的开展,小学班主任都没有培养沟通艺术的运用意识,在育人工作中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未能合理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沟通艺术,往往忽略了在育人工作中运用沟通艺术的优势与重要性。同时,小学班主任也未能注重在小学育人工作过程中合理的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严重降低了小学育人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

2.育人工作中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小学育人工作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在育人工作过程中学校往往没有相应的制度要求,使得在育人过程中,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变得形式化,并且部分小学班主任无法全面把握学生的内心活动状况,盲目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往往适得其反,极大地降低了育人工作的效率,使得沟通艺术未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没有相关的制度要求,许多的班主任不能够高度重视相关育人工作的开展,使得小学育人工作开展受到极大地阻碍,也严重降低了沟通艺术在小学育人工作中的运用效率,无法充分发挥沟通艺术的优势。

二、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理念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能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能够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在新课改背景下,能够践行新课改的要求与目标。小学班主任应该在劳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考虑学生的想法与感受。同时,班主任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还应该积极地联系生活实际,将文字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合理的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案例,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与认知。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进行劳动教育时,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侧重于借助生活案例感化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相关的劳动教育工作内容。

三、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1.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模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劳动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使得班级劳动教育方式枯燥乏味,在课程标准背景下,班主任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开展小学班级劳动教育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讲座活动,并且可以邀请部分学生的家长参加,通过讲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座中合理的渗透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加小学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的开展。多元化的管理方式,既能够有效避免因单一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带来的疲倦感,还能够通过不同的管理特征对学生作出相应的引导与教育,学生既不会感受到乏味性,又能够得到相应的约束与管理,对小学班主任劳动教育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加强实践探究

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地位不言而喻,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时,不能够仅仅依靠口头上的阐述与教导,班主任应该有效结合劳动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地加强实践探究,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劳动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本就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班主任应该有效结合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相应的案例进行劳动教育。例如在开展“乐于助人、从此刻开始”的相关劳动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就可以合理的结合那些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乐于助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有效地提升劳动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班主任可以借助社会与国家的号召,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劳动教育对自身以及他人带来的重要意义。

3.因材施教,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工作,因此在小学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应该合理的看待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材施教、针对性培养。在班级劳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以偏概全,进行工作管理时,要具有相对的针对性,小学班主任不能守旧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一贯的进行统一管理,往往会改变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还应该针对每一位学生地基本发展特点以及生活规律,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合理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不断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小学班主任进行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的效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见习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新课改,对小学班主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需要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运用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知识内容,并且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近年来,国家格外注重在小学教学阶段,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因此,小學班主任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劳动中不断地成长与发展,不断地总结相关的经验与技巧,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劳动教育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毅力,使得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勤奋好学敢于吃苦的精神品质,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效率提升,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应用到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思维,采用多元化的管理工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小学班级劳动教育的开展,同时,在劳动教育过程,小学班主任应该合理的对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小学班级劳动教育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月桂《浅谈中小学班主任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26期。

[2] 李海兰《小学劳动教育的“知”与“行”——谈小学班主任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年第25期。

3296501289596

猜你喜欢
新课改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