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

2021-03-17 12:46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小天咨询病毒

案例一  “画”解心中的恐惧

一、恐惧病毒的男孩

亮亮(化名),9岁,小学三年级男生。放假期间,亮亮父母带亮亮和妹妹自驾游玩,因途经新冠病毒疫情高风险地区,返回居住地时被要求隔离观察14天。隔离期间,亮亮的情绪状态极差,哭闹着要回家,且食欲下降、睡眠不佳,隔离结束回到家中稍有好转。学校复课后,亮亮的情绪再次反复,在家哭闹、拒绝吃饭,不愿去学校上课,异常焦虑和恐惧。

经父母和班主任安抚后,亮亮最终去上学了,但变得不合群,闷闷不乐,特别敏感,经常哭泣,上课无法集中精力,成绩下滑。近两周,亮亮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班主任建议亮亮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二、评估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精神状态:明显紧张焦虑,交谈时有回避行为。自知力完整,无妄想、幻觉。

生理功能:疲惫、感觉身体不舒服,但说不清是哪里不舒服,食欲下降。

心理功能:情绪不稳定,特别敏感,容易哭泣。

社会功能:学习主动性下降,远离同学,封闭自我。

2.诊断。

亮亮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愿意接受帮助,无感知异常,无逻辑思维混乱,知情意行是统一的。亮亮表现出焦虑、恐惧、烦躁、敏感等症状,但仍坚持上学,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我给亮亮做了心理测验:SCL-90得分330分,10个因子中任一因子得分都超过2分,为阳性;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8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67分,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自由涂鸦,建立咨询关系。

为了缓解亮亮的紧张情绪,我捧出一大盒画笔对他说:“今天我们一起画畫吧,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你觉得放松就行,不需要画的多像,画着玩就行。”他点点头,选了一支绿色的彩笔,在纸上画了个苹果。我:“你喜欢吃苹果?”亮亮:“不,是妹妹喜欢吃。”接着亮亮讲了很多爸爸妈妈照顾妹妹的事。我:“你觉得委屈?”他快速点着头:“是的,爸妈经常批评我哭闹,夸妹妹乖。妹妹小,不懂得新冠病毒,可我知道这病毒很厉害,我才害怕得哭。”我点头,对他的分析表示肯定。

然后他在另一张纸上画了些小动物、花和草等。我:“你觉得画中哪个是你呢?”他指了指最边上的一只动物,说它去过新冠病毒高风险地区,要和其他小动物们保持距离。接着亮亮对我倾诉隔离期间不能出门,不能找朋友玩,感觉很难受。 我拉住他的手说:“隔离结束了,你现在是安全、自由的,你身上没有病毒,更不可能传染给你的同学。”亮亮看着我们拉在一起的手,眼里满是感动。

通过对亮亮第一张画的解读,我发现亮亮父母把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年龄比较小的妹妹身上,忽略了亮亮内心的感受。第二张小动物的画,投射出亮亮内心深处希望和同学自由玩耍,可是因为自己曾经去过高风险地区,他变得小心翼翼,不敢靠近同学,把自己隔离在外。

第二阶段:开启心扉,走进内心小世界。

这次咨询,我让亮亮画他想象中的新冠病毒。他眼中充满恐慌,把手盖在纸上。在我多次鼓励后,他选出黑色笔,颤颤地在纸上画了起来。他的动作很慢,时而又表现出很急躁,用力涂抹、乱画,最后选择用红色涂病毒的眼睛,看上去很恐怖。我让他解读一下,他说:“很恐怖,得了会死人,医院里都是尸体,用车都拉不完。”他给我描述了很多恐怖的画面,说这些都是从爸爸妈妈和其他人的交谈中听到的。他不断地搓着手,声音发抖,最后大声哭了出来,似乎要把积压在心中的恐惧都哭喊出来。我没有制止他,只是轻轻安抚他,直到哭声慢慢停止。

亮亮的父母在和周围的成年人谈话时,没有顾及亮亮的内心承受能力,缺少对孩子正确的讲解和沟通,更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关怀。突如其来的疫情持续了数月,被隔离紧闭了十几天的亮亮在认知上出现偏差,产生太多的负面情绪,内心充斥着恐慌和焦虑。

第三阶段:改变认知,解开心结。

这次咨询,亮亮很自信地对我说他知道很多杀死病毒的方法。我提议他试着画下来,他欣然同意。我观察到他画画时倾向于选择彩色画笔,情绪有所好转。画好后,他解读了画中杀死病毒的各种方法,还讲了好多抗击病毒的事迹。我微笑着倾听,时而点头,时而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亮亮的声音越大,说到动情之处,他的眼中闪泪,脸上的笑容清晰浮现。

亮亮是个心思很细腻的小男孩,他会因为暴发新冠病毒感到恐慌,也会为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事迹而感动。通过绘画,亮亮的自我觉察被运用、认知空间被打开,对防御病毒有了积极的认知,变得自信。

第四阶段:自我剖析,消除恐惧。

这次咨询,我引导亮亮围绕“自我保护”这个主题作画。他画得很认真,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见图1)。我感到很震惊,多么缜密的思维,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画出了自我保护的注意事项,可见他很关注新冠病毒防护知识。我表扬了他的画,问他能做到吗,他特别自信地说“能”,而且还会提醒周围的同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亮亮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画出了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思路清晰,他在绘画中获得了自我疏导和自我疗愈的能力。到此,亮亮的咨询基本结束,我鼓励他用新的认知模式面对新冠病毒,并把应对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咨询效果评估

本案例的咨询进度与来访者的内心调试节奏一致,心理健康教师借助绘画艺术疗法,协助来访者开启心扉、解开心结、消除恐惧。在宣泄情绪、重新理解、自我心理建构的过程中,来访者感受到了自我剖析的能力及自我成长的力量。

通过回访了解到,亮亮目前状态稳定,情绪得到改善,精神状态较初访时大有好转:在学校回答问题积极,开始和同学正常交往,在家和父母、妹妹恢复亲密关系,能和周围人轻松谈论新冠肺炎疫情,相信人类终究能战胜病毒。

(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臧楠楠)

案例二  “折翼女孩”的成长之旅

一、“折翼”的女孩

小天,女,13岁,七年级学生,身材微胖,额头上几乎都是青春痘,常穿深色衣服。小天自述自己在班级中人缘还可以,和同学关系不错,但是学习成绩差,尤其是数学。期中考试时,小天数学没考及格,她害怕回家后挨骂,就折断发卡划伤自己的手臂。

二、解析“折翼”之痛

小天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她和爸爸、妈妈、奶奶、弟弟一起生活。奶奶主要照顾弟弟,父母是三班倒的普通工人,经常加班。父亲话少,与家人沟通交流少。母亲脾气暴躁,关注孩子的成绩,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打骂较多。

重男轻女观念的奶奶、动辄打骂的母亲和相对疏离的父亲,让小天变得敏感、退缩,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是家里的累赘。进入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父母期望值较高,小天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数学考试仍不及格,她只能用划伤自己的方式从崩溃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也希望自我惩罚后就能不再受到母亲的惩罚,唤起母亲内心的怜爱。同学发现小天自伤后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推荐她来心理咨询室。

三、共赴成长之旅

第一阶段:开启系统支持工作。

第一次咨询,小天声音低,说话慢。在我介绍来访学生知情同意书和保密原则时,谈到如果发现来访学生有伤害自己的行为会突破保密原则,她的表情有变化,表示自己可能属于要突破保密的学生,并伴有拉袖子遮掩的动作。在收集基本资料的同时,我对小天的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倾听、共情等方式使她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纳。小天的求助意愿很强,她说对妈妈的情感很矛盾,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但是对自己特别狠,从小打到大。她说比起数学不及格,她更害怕妈妈打骂,所以就悄悄在课上用折断的发卡划自己,当血流出来的时候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她让我看了伤痕,每条伤痕约5厘米长、1厘米宽,叶片状,共计20余条,整齐地排列着,疤痕是鲜红色的,属于表皮伤。评估危机情况后,我告诉小天会在小范围内汇报给学校的领导,并保证老师们也都会遵守保密原则。当我表示想和她父母会谈时,小天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小天父母就坐在了咨询室里,他们都是夜班下班后直奔学校,可见对女儿很关心。小天的父母激情绪动,小天母亲还有更多的内疚和自责。他们不能接受也不能理解女儿自伤这件事,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谈这个话题。在我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后,小天父亲坦言自己平时和女儿的沟通交流很少,这是他要改进的地方。小天母亲说自己学历不高,同事间经常会比孩子成绩,所以她对孩子寄以厚望,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会打骂孩子。小天的父母表示要调整心态,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出发,不提过高要求,支持孩子画画的兴趣爱好。

第二阶段:探讨自我照顾策略。

在第三、四次咨询中,我和小天探讨了如何自我照顾,帮助小天识别自己的情绪是第一步。她说能感受到悲伤、无助、绝望等负面情绪如波涛般汹涌而来,这时会头脑发胀,手臂有麻木感。我问她有哪些阻止自伤的方法,她想到可以把美工刀、发卡这类工具放到远离自己的储物柜,命令自己忍耐一下,实在忍不住,就用套在手上的发圈弹自己几下,或者画一会儿画。她还提到好朋友在心情不好时会拉着她去操场跑两圈,趁周围没人大声喊。当意识到有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时,小天整个人变轻松了。

第三阶段:直面数学学习问题。

数学成绩是小天学习过程中绕不开的痛点。第五次咨询时,我和小天讨论数学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小天说一做数学题脑子就乱,看到数学试卷会手心出汗,很紧张。我顺势运用悖论干预,问她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成绩更差。小天有些意外,但还是说了一些,如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和老师抬杠、老师更凶一点。讲到这里,她想起六年级时被数学老师批评的事,当时她很生气,上课故意不听,单元练习成绩一下子从80分掉到了30分。后来她和同桌一起拼命努力了两周,又从30分回到80分。回忆起这段往事,小天眼中有了神采,她说和同学一起学习是个提高成绩的好办法。

咨询结束后,我联系了小天的数学老师,请她适当降低对小天的学习要求,给予小天更多鼓励和肯定,看到她的每一点进步。數学老师表示愿意配合。

第四阶段:提升自我价值感。

第六次咨询,小天的父母和小天一起参加。父母深情地谈起小天照顾弟弟,为家人做可口的点心,总是很孝顺地听奶奶的唠叨……父母叙述的一个个日常细节,让小天看到自己做的点点滴滴其实都被家人看到并记在心间,确定自己是家中的重要成员,家人都很爱她。小天的父母还和小天一起展望悠闲的周末时光和郊游计划,这些活动会将这家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让小天感受到自我价值感。

四、“展翅”的女孩

六次咨询结束以后,班主任反映小天的精神面貌有了变化,学习劲头足了,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数学学习成绩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数学老师表扬她上课能举手发言了,课后也愿意主动问问题。小天的父母反馈,小天在家开朗了很多,家里的欢声笑语多了起来。

青少年自伤往往是在发出求助的信号,早期的干预和预防尤为重要。当青少年第一次出现自伤行为时,父母、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等成年人应该在第一时间形成稳固的联盟,共同给予孩子强有力的支持和最温暖的回应,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苏志芳)

案例三  不懂与人交往的男生

一、不懂与人交往的男生

小曹,高一男生,憨厚老实。小曹向同学请教题目,同学们都不愿意回答,小曹为此感到很困扰。小曹和班主任沟通此事,班主任建议小曹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曹做出一些改变后,情况依旧没有好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纠结之后,小曹来到心理咨询室。

二、不懂与人交往的背后

小曹是一个重组家庭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小曹的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和继父组建了新的家庭,继父有一个已经成年在外省打工的儿子。小曹的母亲因为腰椎盘突出无法弯腰而没有工作,继父是工地上的工人,没有稳定的收入,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家里经济状况紧张。

小曹的生父对小曹非常不好,经常打骂小曹和他妈妈,而继父对小曹态度较好。当小曹任性不懂事的时候,母亲总会责怪小曹,将自己的病归因在小曹身上,久而久之,小曹觉得是自己害了母亲,心里很愧疚。母亲经常说如果不听话就把小曹送到生父那边,他很紧张,事后母亲说是跟他开玩笑的。

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理论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当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事件感到有可控感时,就会表现得比较乐观和主动,面对问题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外界环境适应得较快,能够更好地去探索外界环境,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能更好地接纳自我、融入团体,进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反之,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感到焦虑,缺乏自信,对事物产生不必要的过度担心。同时,内心深处对自己和别人都不够信任,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小曹一直缺乏比较稳定的父爱和母爱,内心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当母亲、同学和他开玩笑时,他特别容易当真。

三、学会与人交往

第1次咨询:建立咨访关系,了解具体情况。

首次咨询,在温暖、真诚的氛围中,小曹慢慢地放松下来。整个咨询过程中,我都努力跟着他的节奏,尽力去理解他的感受,同时把我理解的内容适时反馈给他。感到被接纳、理解和尊重后,小曹讲述的内容渐渐深入。小曹:“同学和我开的玩笑的时候,我会很容易当真,即使我知道他们是在和我开玩笑,但我就是会很当真,然后就会不受控制地说出很难听的话骂他们。”我:“好像很容易过度当真的感觉。”小曹:“是的,我妈妈也总是这么说我。每次我让妈妈不高兴了,她就会说要把我送走,虽然事后妈妈和我解释是开玩笑的,但是我每次都特别生气,很当真。”我:“你的内心一定感到很生气、很受伤。”

第2次咨询:紧贴来访者,探讨交往策略。

再次咨询时,我和小曹一起分析了为什么他会这么较真。我:“虽然你知道妈妈是开玩笑的,但你的内心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气和难过。同学和你开玩笑,就像这种情况再现和重演。听了我刚才的描述,你的感觉怎样?”小曹:“是这种感觉。”我:“处于情绪状态时,我们会不受控制地说出一些可能会伤害别人的话。”

接着,我和小曹一起探讨同伴交往策略。我请小曹回想班级里哪些同学比较受欢迎,并分析这些同学受欢迎的原因。小曹说因为他们有的很幽默、有的很会赞美别人……在我的引导下小曹意识到,自己说话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很直接,常常不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所以会很伤人。

我再请小曹回想每次和别人沟通顺畅时他是如何做的。小曹总结会先思考一下再回答问题。我引导小曹意识到,遇到问题时先思考再回答,能缓冲部分情绪,不让情绪脑占主导。越是在内心有情绪冲突的时候,越要深思熟虑;越是处于强烈的情绪体验中,越要谨言慎行。

咨询结束后我给小曹布置作业:记录一周内先思考再回应的具体情况。

第3、4次咨询:作业反馈,聚焦改变。

这两次咨询,通过和小曹一起梳理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帮助他觉察自己有意识的改变能带来人际改善,进一步强化他的改变。小曹提到自己偷偷看了周同學的日记,周同学很生气。如果是以前的话,他肯定会狡辩一番,但这回他忍住了。事后他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先看了周同学的隐私才引发矛盾,他向周同学道了歉。还有一次是某同学随口说想要一柜子的零食,他没有吐槽同学贪心,还幽默地调侃:“你确定一柜子够吗?”那个同学朝他笑了。

同时,我充分利用“此时此地”资源,每当小曹和我沟通顺畅时,都给予他正向的肯定和鼓励。来访者的改变需要被咨询师看见并标注出来。每一次的看见都有可能转化为来访者日常生活的力量。

四、咨询效果与反思

结束咨询前小曹反馈,面对同学的玩笑,虽然有时心里会很在意,但不受控制骂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会试着用其他方式进行恰当的回应。现在他跟周围同学的关系近了,同学们愿意回答他的提问。

对小曹原生家庭的探讨,不是为了深挖痛苦,找出罪魁祸首,而是借着述说原生家庭这个过程小曹了解“你为什么成为今天的你”。在咨询过程中,我引导小曹不断觉察自己的固有模式,然后鼓励他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让问题慢慢松动。这就像给厚厚的茧敲开一条小裂缝,光、热、空气会自然地透进去,改变就会慢慢发生。

(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赵蕾)

3319501908287

猜你喜欢
小天咨询病毒
病毒
中场休息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机械手臂采摘忙
春天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