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丹娜
车子驶入古劳水乡弯曲的村道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普通南方村落的寻常午后。在仁美术馆—也叫水墨方塘,一座完全不同于周围质朴红砖民房的水墨色建筑里,我见到了来自马其顿的视觉艺术家丹尼尔·帕扎马特(Daniel Kocev Pazamat)。
略显闭塞的广东村落中,矗立一间从外形到内里皆具当代先锋风格的艺术空间,有一个大眼睛、深轮廓的“老外”艺术家行走其间,总像是某种不曾预料的“恰当之外”。
“你的名字和我的像!都有‘丹!”丹尼尔非常热情,不吝积极地用中文表达自己,只是他的中文還略显笨拙。丹尼尔9年前来到中国,在广州生活、创作,如今是“艺术广东”—一个为促进中国东南地区当代艺术发展提供稳定平台的社会组织中的执行策展人和团队负责人。
在仁美术馆的三楼展厅,站在丹尼尔还未布置好的当代装置艺术作品前向落地窗外望去,能够看到艺术空间外的村落、水田与劳作的村民。他们与眼前的当代艺术,似乎形成了某种割裂,又仿佛在水墨色间有种浑然天成的息息相关。
一个马其顿艺术家,为什么要来到遥远的广东乡村做一场当代艺术展览?
这次丹尼尔来到仁美术馆,是为他与另一名中国艺术家庄棪共同举办的双人艺术展《恰当之外》布展。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艺术家庄棪,与丹尼尔在一次工作中相识。彼时,一起合作的工作人员对“老外”丹尼尔格外照顾,买咖啡的时候,只买了一杯给他。丹尼尔不懂个中曲折,只是秉持一贯的善念教养,觉得“我们都是工作人员,为什么只有一杯咖啡?如果只有一杯,那应该女士优先”,将咖啡让给了庄棪。
由这件小事开始,庄棪逐渐开始了解这位来自欧洲文明古国马其顿的青年艺术家,了解他的作品。她发现,这个谦逊的欧洲“老外”的作品与自己惯常的作品似乎完全不同。丹尼尔动手能力强,作品强调表现方式的多元、力量感的充分和材料的灵活运用,而庄棪则特别喜欢关注普通人的一举一动,将它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艺术再现。
见到仁美术馆的模样之后,几乎没犹豫地便答应了即刻过来布展—他非常喜欢这里,包括这座静谧的乡村,和眼前即将展示自己作品的艺术空间。
商议办展时,庄棪一下子想到了丹尼尔。“我的作品形式比较统一,丹尼尔的作品有装置、有视频、有不同材料的绘画,比较丰富”,能不能在仁美术馆所在的古劳水乡,在广东的乡村,做一个展品迥然的、冲突极强的当代艺术双人展?
来“看看场地”的丹尼尔,在见到仁美术馆的模样之后,几乎没犹豫地便答应了即刻过来布展—他非常喜欢这里,包括这座静谧的乡村,和眼前即将展示自己作品的艺术空间。
丹尼尔觉得很有新鲜感,是自己从未有过的展览体验。“不同的场地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把极具当代风格的艺术作品放在这样一个村庄、这样一个艺术馆,等待被不知何种艺术品好、修养的人欣赏。“这是个很好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创造这种跨度,更好地展览艺术。”
在这次的布展中,丹尼尔发现,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Pillars of Creation》(诞生之柱)在仁美术馆的碰撞中有了崭新的意义。这个装置在创作之时便有了类似乐高的理念,可以随着展览空间的大小做一些微调。与以往局促逼仄、鲜有窗格的传统艺术展馆、画廊不同,仁美术馆空间大而明亮,多重功能亦使它的空间与艺术品彼此交融,为本就灵活的《Pillars of Creation》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这一次,我的作品能够呼吸了。”
随着布展的逐渐完善,庄棪发现,原本以为这次展览的亮点是自己与丹尼尔作品对比碰撞中带来的极致不同,没想到的是,随着展品的铺排,两人创作理念深处的契合点,反而突破重围凸显出来。
庄棪的画《烟火制造者》与丹尼尔的一张6米长的特殊材料画作并排展览,虽然一个是具象地表达电焊者工作时被忽视的美感,一个是抽象地传递宇宙中的自然现象与能量改变的过程,但光与电的碰撞、对深色空间的迷恋,都让两幅作品相得益彰。
庄棪觉得很有趣。“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居然找到了一些不谋而合的点。”
“宇宙间一切都是互有关联的,一件事物的存在都与另外一些事物的存在具有必然的关联价值。”这个听起来与中国东方哲学内核极为相似的表达,是丹尼尔一直以来秉持的创作理念。
从小生活在牧师家庭,丹尼尔一路听着哲学、宗教长大。大学时接触到的东方哲学,让他觉得,“就是它了”。此后,一路追逐艺术而生,东方哲学的魅力,冥冥之中指引他来到中国,也构成了他对中国最初的了解。
中国大地上广袤的农村土地、广州见到的城中村环境,既让他想起远在马其顿的故乡,也让他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了重新的审视。
比起千篇一律的城市,丹尼尔更喜欢乡村。即便是城中村这样的城乡交汇地带,行走其中,也会引发他关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的思索。“人和人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眼睛鼻子,都在吃饭和行走”,在中国生活的9年里,丹尼尔发现,“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饭桌上讨论的都是一样的话题:工作、房子、土地……”,无论在哪个国家,老者逝去,家属一样都会在悲伤里争执遗产归属,说着说着就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