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摘 要: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喀左地区苹果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多方面的改善,不断地提升苹果产量,改变低产现象,就需要使用相应的丰产栽培技术。基于此,对喀左地区影响苹果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配套的丰产技术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对喀左地区苹果高产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苹果;低产;主要原因;病虫害;防治方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08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611;S661.1 文献标志码: B
根据辽宁省提出的实施千万亩经济林工程,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中需坚持“四个结合”和“四个主导”。“四个结合”分别为:坚持经济林建设与退坡还林相结合、经济林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经济林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经济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四个主导”分别为: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经济林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工程来抓;二是坚持以农民增收致富为主导,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三是坚持以宣传发动农民自愿为主导,让农民自主选择栽植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以科技服务为主导,积极组织农户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1 喀左地区影响苹果低产的主要原因
1.1 影响苹果树减产的主要原因
病虫害是果树的常见问题,尤其对于苹果树来讲,病虫害的侵袭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成为致命问题。喀左地区对苹果树的花期管理、水肥管理及果园管理上缺乏了解,及时掌握防治病虫害的时间尤为重要,并结合果园日常管理等措施,增强果树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苹果树花期会产生严重的桃小食心虫,其不仅严重影响苹果的质量,还会导致苹果树产生落果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在喀左地区还会经常产生的病害有缩果病、果锈病、斑点落叶病及轮纹烂果病等。苹果的桃小食心虫传播非常严重,若不能及时进行防治,非常容易导致整个苹果园内的45%以上幼果都被侵染,最后造成低产或者绝产。
1.2 花期授粉不良导致坐果率低
花期授粉不良,与喀左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不足有关,降水一般集中在夏季7月上旬至8月末,花期授粉时间4月上旬至5月末会因季节降水量不足15 mm,氣候较干旱,而且因春季喀左地区风沙较大,最终导致花期授粉不足55%。
若在苹果树花期时遇到雨水的打击及喀左地区春冻产生降温现象,就会导致苹果花受冻严重,坐果率低下,引起减产现象。花期授粉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苹果树花期开花较多,并且坐果率高,授粉能力强,可以极大地适应自然环境,但是这几点在喀左地区都难以实现,由此导致花期授粉的失败现象发生。花期授粉不良(因冻害),最终导致授粉不成功或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挽回。
1.3 修剪技术不合理,放任苹果树自由生长
苹果树修剪不合理,放任果树自由生长,是导致低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造成低产的原因主要是未按照春季进行修剪或修剪的技术不标准,无良好的修剪习惯,没有根据技术标准修剪。果农在修剪过程中未受过专业培训,对于常见的生长枝、病虫害枝、花芽枝等修剪过度,直接造成春季不能正常开花坐果,苹果树无法充分地发挥出自己坐果、育果的能力,由此极大地造成了苹果树坐果产量的降低,给果农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2 果园内的水肥管理措施及放蜂授粉方法
2.1 果园内的水肥管理措施
因喀左地区气候干燥,加之秋冬季节无有效的降雨,所以苹果树春季3月上旬至4月末需要保证及时的水分供应,保证花期正常的水分需要。主要做法是:冬季上冻前,在每棵苹果树的根部用铁锹修一个规格为1.5 m×1.5 m的正方形树盘,树盘外围的高度为15~20 cm,保证树盘内存水的数量在7~10桶,以满足果树冬季休眠正常的用水需求。春季3月,在树盘内再浇一次水,浇水前每株苹果树施用农家肥20 kg左右,或施入磷肥80 g、氯化钾肥100 g,施肥后及时浇水,春季施肥主要是强化土壤活力,增强土壤肥力,增加水分管理,增强苹果树的长势,不断地平衡和提升苹果树正常的养分需要。
2.2 果园内的苹果树施肥管理方法
苹果树在开花后4—5月及新生枝条长出后或幼果生长的过程中都会消耗春季施肥的大量养分,这种消耗若不能及时予以补充,就会导致苹果树的坐果率低下,特别是幼果生长期由于新的补充还没有完全供应,就需要补充各种肥料。一般在花期主要喷洒坐果灵兑水30 kg一次,可以大大提升坐果率。一般选择在晴好无风天气的上午喷施。
2.3 苹果园内采用放蜂授粉方法
根据苹果园的大小选择蜂箱养殖的数量,蜜蜂授粉的好处在于蜜蜂采粉具有专一性,每次只采集一种蜜源植物。其实相对来说这样保证了蜜蜂每次只为一种蜜源植物授粉,而且排除了授粉失败的可能。利用蜜蜂授粉,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改善果实和种子品质、提高后代的生活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保证苹果花期授粉质量,在苹果园内500 m放置一个蜂箱即可,单个蜂箱的采蜜范围为0.3~0.5 hm2。
3 苹果树主要病虫害防治
3.1 苹果干腐病
苹果干腐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苹果树的枝干,严重时导致枝干枯萎,整株果树死亡。该病菌多发生在树皮的裂缝处,感病后的枝干,病斑呈不规则形状,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初期为油浸状;病菌发展后期,发病部位干裂,病斑表面粗糙;6月,病斑上有黑色小点发生,病菌主要在病皮内越冬。
防治方法:加强苹果园内的日常水肥管理,春旱季节及时地对果树浇水,冬季上冻前及时浇上冻水;对果树合理施肥,提高果树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在果树感染病菌初期,可用人工刮除带有病菌枝干部位或将感病的樹枝锯掉,并集中在一起进行销毁,以免传染其他健康果树。
3.2 苹果缩果病
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果树本身缺少硼肥或果园内的土壤板结、气候干燥、园区内的管理跟不上等。此类病害的一般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幼果期,以果实顶部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初期,果实顶部出现水渍状斑块,皮下果肉细胞脱水,感病果表皮为棕褐色,果实顶部坏死,造成果实畸形,果实易早脱落。另一种是果心软木型,果实发病后,沿果心分裂,果心变为褐色有绒毛,果皮表面出现不规则瘤状凸起,果皮较厚,果实内的种子全部干瘪。
防治方法:花期对果树多施农家肥及硼肥,每株施农家肥15~20 kg、硼肥18~26 kg,主要目的是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对果园内的土壤施行春浅翻秋深翻的整地措施,增加土壤的透气度,减少病菌的感染。春季4—5月果树开花季节,对花期果树喷施硼砂液,每8~10 d喷施1次,共喷施2~3次,均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3.3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又名桃蛀果蛾。其主要为害桃、苹果、梨。成虫体长5~8 mm,全体白色至灰褐色。卵椭圆形。幼虫体长10~15 mm,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果园土壤中越冬。翌年6月中旬开始咬破茧壳陆续出土。幼虫出土后就在地面爬行,寻找树干缝隙处结夏茧化蛹。一般6月中下旬陆续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至8月中旬结束。成虫多在夜间飞翔、不远飞,常停落在背阴处的果树枝叶及果园杂草上,羽化后2~3 d产卵。桃小食心虫成虫无趋光性和趋化性特点,但雌蛾能产生性激素,可引诱雄蛾。成虫有昼伏夜出现象。
防治方法:6月中旬可利用铁锹在树盘内树根部使用50%辛硫磷乳油与200~300 g细土均匀地搅拌撒至根部土壤。对果树根部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对根部土壤进行喷施,一般间隔5~7 d可以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均可防治该虫害,防治率可达到91%以上。
3.4 苹果小吉丁虫
苹果小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成虫体长5.5~10 mm,全体紫铜色,有光泽,头部短而宽,有假死性。幼虫体长15~22 mm,体扁平,头部和尾部为褐色。喀左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处皮层下越冬。第2年3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串食皮层,造成凹陷、流胶、枯死等。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幼虫严重为害期,成虫产卵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卵产在枝条向阳面粗糙有裂纹处。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性特点,采用人工振落苹果树的方法,将成虫振落于树下继而捕抓。早春及冬季清除果园内的死树,剪除带有虫卵的枝梢,并及时带离果园内集中烧毁。冬季将带有该虫的蛀道刮除,然后对整个树干根部0.8 m以下处涂5%石硫合剂。利用成虫羽化盛期,对果树喷施20%杀灭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连喷2~3次,均可杀死该虫,防治率可达85%以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喀左地区进行苹果树种植,不仅能够产生可观经济效益,同时会增加一定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对于当地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可提高果农对种植苹果的积极性。只有让果农掌握精湛的管理技术,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由此间接地拉动喀左地区经济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