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林祥
摘 要: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杂交水稻产量日渐提升,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很多农民普遍反映种子经常出现烂种情况,发芽率偏低,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分析了影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2-004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A
在杂交水稻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种子发芽作为起点,其发芽率直接决定着水稻的最终产量,同时也是壮秧培育的关键所在,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种子发芽率不高,不仅会引发种植户与生产商之间的矛盾纠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降低地区农业产量,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有效的解决之策,对提高种子发芽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分析
1.1 外界因素的影响
1.1.1 病害
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极易感染稻粒黑粉病。相关数据显示,在病害轻发年份所造成的损失在10%内,如若在暴发年份所造成的损失可达60%。近年来,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发展,杂交水稻制种面积逐渐扩大,使得黑粉病发病概率提升。
黑粉病的病原菌属孢子真菌,是一种狼尾草腥黑粉菌,只对谷粒造成侵害,多发于扬花期至乳熟期阶段。症状前期不明显,在水稻几近成熟时显现,病谷粒颜色为污绿或污黄色,且病谷粒内外颖之间存在凸起物,为黑色舌状,并伴有黑色液体渗出,病粒成熟时腹部开裂有黑粉,即为厚垣孢子,附着于种子上成为第二年的感染源。
1.1.2 重金属污染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三废”不合理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骤然增加,在“土壤—植物—食物”体系中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对农业可持续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使得人类生存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很多重金属都无法有效分解,但可以在生物群中富集,并以食物链为载体,对人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通常情况下,重金属污染物多残留于耕作层,这是因为土壤中所含的有机胶体、无机胶体以及其复合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螯合能力较强,因此限制了重金属向耕地下层迁移。当制种后,耕地中的重金属会直接对种子萌发的代谢过程进行破坏,对有关酶系的活性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遏制种子萌发。
1.1.3 天气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杂交水稻制种花期在15 d左右,种子开花和授精时间存在差异,种子从授粉到成熟一般情况为25 d,最低发芽温度为10~15 ℃,最适宜温度为30~35 ℃。但由于种子在植株着生部位的不同,导致成熟期不一,常常头花授精的种子成熟时,尾花授精的种子才刚刚处于灌浆状态,这种母本青黄两色、熟期不一的制种现象中,如果是高温、阴雨天气,即气温达到25~35 ℃,相对湿度85%,先成熟的种子就会发芽[2]。而且,大多数地区制种均采取夏秋两制,受梅雨和台风等气候的影响,极易出现强降雨和高温气候,致使田间湿度变大,为穗上发芽提供了有利條件。通常情况下,仅4%左右的谷粒发生穗上发芽;若雨水多,早稻成熟时还处于高温气候,适宜种子发芽;但晚稻成熟时,正处于秋末初冬,如果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谷粒穗上发芽概率提高到10%~30%,如果连续5 d阴雨天气,田间萌发率将达到50%左右。
在进行母本收割时,若天气不佳,一些农户抢收种子心切,又缺少烘干设备,种子处理不到位,直接堆放过夜,导致水谷在堆积过程中出现高温缺氧情况,种子养分被大量消耗,其中原生质、生物酶等被破坏,种子直接被“闷死”,因此无法发芽。
1.2 人为因素的影响
1.2.1 种子收获不及时
种子收获较早时并没有完全成熟,如果干燥处理不到位,种子依旧会进行呼吸作用,持续消耗营养,导致发芽率降低。种子收获较晚时,如果田间气温和相对湿度较高,种子就极易出现萌动生芽,减少种子收获量;如果种子水分含量高,不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则会加速种子衰老,同样会导致发芽率降低。
同时,晚收会延误最佳的晾晒时间,气温不足也会使得种子出现霉变、谷壳发黑;如果气温过高,将种子放在水泥质地晒场上,翻动不及时,也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芽。
1.2.2 种子储存不当
在种子入库前,由于把关不严、保管不善,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受潮情况,导致种子含水量与质量标准相比明显偏高,此时种子仍将继续呼吸,而呼吸过程中会放出水汽,然后被种子吸收,如此循环下去,导致种子受潮情况更加明显。同时,呼吸所释放的热量将积聚,导致堆放的种子内部温度升高,从而局部出现霉变、生虫、结露等情况,影响种子发芽率。
2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秧田管理
秧田质量直接决定着秧苗素质,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秧田质量。首先,应选择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育秧田地。在制种时应先施底肥,可按腐熟有机肥1 000 kg/667 m2和尿素10 kg/667 m2的配比施底肥,若没有有机肥,则可以施复合肥20 kg/667 m2。在浸种、催芽时父母本应一致,可用0.2%强氯精药液浸泡种子12 h[3]。
一些杂交水稻品种生育周期较长,导致父母本播种和移栽时期间隔较长,对此针对父本可采取集中育秧的方式,并派专人管培,以提高父本秧苗质量,为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播种时应加强壮秧培育,采用稀播、匀播等方式,在育秧方式上可采用湿润育秧。父本播种量应控制在10~12 kg/667 m2,母本播种量控制在15~18 kg/667 m2;父本秧龄20~25 d为宜,母本秧龄20 d左右为宜。
当父本秧苗处于1叶1心状态时,可喷洒2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以提高父母本秧苗素质。在喷洒时要注意均匀喷洒,避免出现重复喷洒,保证秧苗分蘖一致,从而提高成穗率。当秧苗2叶1心时,应施断奶肥,即钾肥3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在移栽前应施送嫁肥,即尿素5 kg/667 m2。
2.2 科学肥水管理
在整田时应施基肥,剂量为磷肥40 kg/667 m2、复合肥15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在对母本进行施肥时,需遵循“早攻、中促、尾稳”的原则,母本在移栽7 d后,为促进早发分蘖,可联合中耕施钾肥10 kg/667 m2、尿素10 kg/667 m2。
在幼穗分化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各施尿素和钾肥5 kg/667 m2。待授粉结束前,可对母本施5 kg钾肥,以此来增加母本抗倒伏能力,使得种子更加饱满、结实。父本移栽7 d后,可在行间施尿素3 kg/667 m2、钾肥2.5 kg/667 m2;移栽15 d后,再施尿素2.5 kg/667 m2。父本幼穗分化阶段,可再施一次保花肥,各施尿素和钾肥2.5 kg/667 m2。
在水分管理上,采用浅水浅栽、寸水返青的方式,以浅水促分蘖,对无效分蘖应加强控制。孕穗期需灌复水,授粉期要保证浅水,授粉至灌浆成熟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千粒重。
2.3 科学预防病虫害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极易感染的病害,其侵害部位集中,父本花粉量、菌源都会导致感染黑粉病。因此,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体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一是减少菌源。加强杂交水稻种子检疫,从根源上避免存在带病稻种。如果稻种带菌,先用盐水选种,将病粒选出后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选用1 000~1 500倍液20%粉锈宁、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福尔马林液、500倍液20%强氯精可湿性粉剂[4]。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稻种栽培制度,在收获后应对稻田进行深耕,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含量。
二是科学栽培。加强水肥管理,多措并举促进母本花时提前,使得父母本花期巧遇。授粉時应选在相对湿度较小、气温适宜、菌源少的午时,遏制原菌孢子的萌发,以此降低发病率。
三是药剂防治。稻粒黑粉病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较大,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防治方式依旧是药剂防治,可将30%苯甲丙环唑乳油按15~20 mL/667 m2与30 kg水混合,分别在水稻破口和始穗期施药1次,能有效预防黑粉病。
2.4 严把种子验收关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是影响发芽率的重要因素,在种子购买时应严把技术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种子入库。在存储时,应提前做好消毒灭菌处理,定期进行杀虫,注意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保持通风干燥的贮存环境,防止种子出现发热、霉变。在种子精选时,应分户进行、按户分装,供应不完的种子应及时入冷库存储。同时,要做好浸种处理,避免浸种时间过长,一般浸种时间为8~12 h,期间应进行2~3次换水洗种[5]。也可采用间歇浸种的方式,避免浸种时间过长出现缺氧、坏烂情况,当种子下沉后应将浮于水面的秕谷捞出另行处理。
参考文献:
[ 1 ] 王炳钦.影响水稻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及控制途径[J].种子科技,2018,36(1):104.
[ 2 ] 洪显荣.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4):3,5.
[ 3 ] 翟相英,齐春艳,侯立刚,等.耐低温菌剂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J].高原农业,2020,4(2):143-146.
[ 4 ] 唐小毛.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控技术[J].今日农业,2019(9):1-2.
[ 5 ] 陈国洋.杂交稻浸种催芽损种损芽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2019(2):29-30.